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寻求县中高质量发展之道系列访谈之一

日期: 来源:陕西教育发布收集编辑:陕西教育发布

据相关数据,我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显然,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状况抑或县域教育质量关乎着万千家庭,关乎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县中办学质量是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然而当下却陷入发展之困。为此,中省在近些年出台系列政策力图重振县中,进而造福一方百姓。面对新机遇,县中如何破局?《陕西教育》(综合)记者将邀请资深专家、教育局长、校长等就此献智出力,期待看到县中迎来美好的明天。

薛党鹏,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获得者,陕西省西安中学副校长,曾任西安市经开第一中学执行校长,多次赴陕西延安、榆林、商洛、汉中等地参与教育帮扶或工作调研。获基础教育成果奖省级3次、国家级1次,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多项。在《数学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

记者:“县中塌陷”表现在优质师生流失、质量低下、硬件落后、管理不到位等,已成为业内共识。“县中塌陷”实际上折射的是整个县域的教育生态,是县域从学前到高中、县乡整体教育的塌陷,您认可吗,可否具体聊聊?

薛党鹏:的确是这样。所谓的“县中塌陷”不是教育生态受到破坏的“因”,而是教育生态破坏导致的“果”。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孩子年龄较小以及划片入学、对口直升等政策的影响,生源流失问题并没有很清晰地显现出来,而中考则是学生在学籍或者户籍所在省域内可以相对自由流动的一次机会。

随着社会发展,家长们有了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强烈意愿。因此,县城有了“外出择校、举家搬迁”的教育趋势,部分地区出现“村空、县弱、城挤”的现象。加之,近些年,部分重点城市落户政策的逐渐放开和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的完善,让学生从幼儿园或者小学离开县城成为可能,也避免了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本身在县城工作的这部分父母,他们在初中阶段将孩子送出去求学的占比不大,但是一旦在中考后有进入地级市或者省会城市就读的机会,他们就会想方设法送孩子出去。

生源流失的同时也出现了师资流失,教师流失反又加速了优秀生源的流失,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记者:在中省陆续出台振兴县中的文件、政策后,不少县中推出高薪,包括年薪招聘优秀教师,在您看来,此举能否解决县中师资困境问题?

薛党鹏: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后,各省区也陆续出台配套文件,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大力振兴县中,县中提升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其中一项比较直接的举措就是保障教师待遇,部分县中还通过面向全国高薪招聘优秀教师以应对师资流失的不利局面,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短期来看,这种方法是奏效的,的确可以吸引一部分县域外优秀教师以提高县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而且他们的加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一些教师还具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如果能同时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职务,就有希望带动本学科其他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精心研究教法、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发挥骨干教师“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示范引领作用。

长远来看,高薪招聘优秀教师并不能完全解决县中师资困境问题。高薪招聘的确可以吸引部分优秀教师,但优秀教师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待遇,县中承诺的高薪能否持续,能否高于城市,能否吸引真正优秀的教师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特别是高薪招聘优秀教师可能会给本地教师带来“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感觉,从而反噬本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的本地教师变得“佛系”或者选择“躺平”,甚至可能会出现为了获得更高的待遇而无序竞争、无序流动,对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一些不利因素。 

记者:当前,地方财政紧张,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存在难题。请问,在“钱”途之外,还有哪些办法可吸引优秀人才,提升县中的师资实力?

薛党鹏:待遇的确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但是受制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域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相较于城市高中普遍偏低,但县级政府解决这一难题显然存在困难。

首先还是要保证县域高中教师的待遇,可以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县级财政分档定级结合起来,明确省、市、县级财政分档负担比例,尝试建立省级统筹的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工资的转移支付力度,落实中央财政责任,以缩小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师工资待遇差距,较好地实现区域间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职称晋升中“在薄弱学校支教”的政策要求,探索建立和完善城乡普通高中教师流动制度,积极推进区域内普通高中教师交流轮岗,统筹规划指导大中城市优秀校长、优秀教师支教走教计划。与此同时,要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县中教师和管理骨干到发达地区和优质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建立双向流动的教师互动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再次,可尝试实施县级政府主导、省市级财政支持的师范生订单式培养工程。要针对县中特定学科或特定需求的师资短缺,与高校合作,通过设立奖助学金、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定向培养和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到县中从教,从而满足县中的师资需求。特别是202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国优计划”),推动高水平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高素质教师。县域高中要抢抓政策机遇,由县级政府主导,与首批“国优计划”试点高校合作,建立“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县中的“订单”培养合作关系,省市级财政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县中与“国优计划”研究生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最后,返聘本县籍城市退休教师返乡任教。2023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下乡,其中明确规定,鼓励引导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医生、退休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定居,当好产业发展指导员、村级事务监督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村庄建设智囊员。县中可以对本县在外任教且临近退休的教师进行摸底,有针对性地与部分骨干教师接触,吸引他们在退休后返乡继续发挥余热。同时,要与相关部门协调,优先把退休回原籍的教师纳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受让人范围,为其回乡定居从教提供方便。事实上,福建厦门、海南三亚等地几年前就实施了“银发教师计划”,用外部“输血”催化优秀师能生成,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尝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国家在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乡村教育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研究。2015年,我随省教育考察团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交流访问。韩国的教师定期轮岗互换制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造成了很大冲击。

韩国《教育公务员任用令》规定:“通过实施人事交流计划,来有效履行教师的工作职责。所有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职2至5年,都必须在本地区内的学校间流动换班。”在韩国,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之别(有着严格的教师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岗位流动分数。教师流动轮岗由各道和广域市的教育厅组织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帮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坚信,由中组部牵头实施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由省级政府实施的优质高中优秀人才县中支教工程以及大中城市优质高中优秀教师支教县中行动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收效。但是,我认为,要彻底消除城乡教育差距、真正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还是要靠系统的教师流动轮岗制度。

记者:除了经济待遇外,县域高中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也远没有城市名校教师的路径宽广。在激励基层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方面,您有什么高见?

薛党鹏:除了待遇留人外,对县中来说,还应该重点在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上下功夫。

一是为教师建立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职称晋升、职位竞聘、岗位提升、“三级三类”骨干体系推评等方面向一线教师特别是教学业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倾斜,为新教师配备教学导师,为有经验的教师提供领导职务或承担更重要的教学任务,让他们看到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二是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定期组织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定期参加培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确保基层教师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并支持骨干教师脱产参加进修课程,提升学历和专业素养。例如,可以以奖励的形式每年推选骨干教师脱产赴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攻读教育硕士或者教育博士,脱产期间的待遇正常发放,增强骨干教师对学校的情感认同。

三是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负担,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记者:目前,湖南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已经明令禁止跨区域招生。陕西也明确要求,到2024年,除承担国家特殊人才培养任务的招生项目外,全面取消跨区域招生,扭转县中生源过度流失现象。而一个现实是,但凡有点门路的家长,都挖空心思把孩子往外送,在您看来,这样的新政对县中发展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县中是否能留住优质生源,又该如何留住优质生源?

薛党鹏:就当前而言,禁止跨地区掐尖招生,不仅有助于稳住县中教育的生源基本盘,也是恢复高中教育健康生态的关键一环,是县中振兴的基础。但是,从长远来看,禁止跨地区招生并不能解决县中振兴的根本问题。因为,这类政策的确立,依然认为高中生源流失是县域教育生态破坏的“因”,所以采取了“堵”的策略。但我们都知道,县域高中生源流失的重要原因是县中优质师资缺少、教学质量不被认可以及县城人口持续流出、低学段学生流失。取消跨区域招生只是禁止高中跨市招生,并不能彻底解决县域高中生源的流失问题,因为家长有可能在幼儿园或者义务段就提前离开县城到外就读。结合部分重点城市的落户政策,出现的可能情形是生源流失由高中向低学段蔓延,最终还会影响到县中发展。

记者: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仅仅为几个状元、几个清北。说起来,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实际上,群众尤其是家长,仍然十分看重“状元”“清北”,而这一点,恰恰是县中的软肋,是被人掐住的“命门”。您认为,县中该如何度过当下?

薛党鹏:其实“状元”“清北”不单单是县中的软肋,也是绝大多数城市高中自认为的软肋。近年来,中央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密集出台有关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文件,特别是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落地实施,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受教育工具化、功利化的影响,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普通高中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千校一面”“高度同质化”,鲜有自身特色。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区域内部多样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且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少部分学校虽然有多样化发展的努力,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所谓的多样化发展本质上还是高考升学的多样化,即想方设法为学生升学创造条件,带有深深的功利化印迹。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比“状元”、比“清北”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县中想要发展,就不但要考虑度过当下的问题,更要谋划长远发展的问题。《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促进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建设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语、体育、艺术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积极发展综合高中。《意见》的出台与已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推进的高考综合改革相呼应,延续了为破解普通高中在教育理念、办学目标、改革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同质化倾向指明了方向,消除了各普通高中在实施内涵建设时的体制机制障碍。可以说《意见》为县中描绘出了“多样化有特色”的发展蓝图。

记者:县中教育问题有的是教育自身造成的,有的是非教育自身造成的。化解县中的办学困境,如果要设定系统性的“一盘棋”方案,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薛党鹏: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是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解决县中塌陷问题,推动“县中振兴”,促进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必须靠政府给力、社会助力、学校努力,必须从影响县中发展的诸方面协同发力。

一是要强化师资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县中的支持力度,县中教职工编制在标准基础上适当上浮,用于解决县中教师结构性缺编、高考改革选课走班教学和人才储备的实际需要。根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加强物理、化学教师队伍建设和配备。赋予县中更大的用人自主权,支持县中加大对优秀高校毕业生的招引力度。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振兴县中,必须牢固树立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在选优配强校长、提升校长素质方面下大功夫。让懂教育、会管理的人当校长。让有信念、有智慧、有情怀、有大爱的校长主导学校治理,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调匹配,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二是要提高帮扶层次。中省市要齐心协力,扎实推进组团式帮扶、结对帮扶,通过派驻管理团队、跟岗实践、协同备课、师生交流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帮扶。进一步创新托管帮扶的工作思路,争取将县中纳入省级托管帮扶项目,努力提高帮扶校的层次。

三是要提升基础设施。根据县域高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基础设施提升规划,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对老旧教室、实验场所、图书馆等功能部室进行改造升级,配置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以满足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校际线上联合教研、在线学习资源获取的需要。

四是要坚持特色发展。根据县中发展实际,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积极探索建设学术高中、科技高中、人文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和综合高中等特色学校,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品牌特色,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影响力。

五是要改进评价体系。依据《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县域高中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切实扭转“唯分数论”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推动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学校奖惩、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和考核校长的重要依据。

记者:解决县中发展难题,应加大对口帮扶还是强化自我造血功能?

薛党鹏:“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和“强化自我造血功能”是解决县中发展难题的两个重要法宝,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可以兼得。

首先,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对解决县中发展难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外部资源的引入,可以快速改善县中的教育环境、教学条件以及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县中来说,对口帮扶可以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帮助学校渡过难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强化自我造血功能是解决县中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外部资源的引入固然重要,但县中自身的努力和发展才是根本。县中需要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县中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对口帮扶与自我提升可以相互促进。例如,2021年春节后,根据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部署,陕西省西安中学派出管理团队全面帮扶榆林市子洲中学。短短三年时间,子洲中学的发展面貌焕然一新,高考成绩、中招情况、师资建设、干部队伍、学校风气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子洲中学2021年全校学生不足千人,本科升学率46.51%,2023年在校学生1700余人,两年增加700余人,本科升学率68.42%,提高22个百分点,实现了把子洲县的优秀学生留在子洲的目标。同时,仅2023年,西安中学累计接收35名子洲中学中层管理人员、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到西中及托管校跟岗实践,蹚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从“扶智”到“提质”的教育托管和教育帮扶新路子。

记者:高考是一把标尺,而高中办学资源不均衡,在“三新”背景下,您认为县中的教育变革与高校综合评价改革如何衔接?

薛党鹏:首先,双方应保持教育改革目标的一致性。县中的教育变革和高校综合评价改革都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作为县中,要积极适应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高校的综合评价改革也是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而建立的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

其次,双方应加强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针对县中的特殊性,双方要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就改革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深入交流,达成改革共识。同时,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彼此的改革进展和成果,做好制度衔接。

最后,高校要针对县中的特殊情况,为县中学生制定符合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必须承认,县城可以为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科技创新、艺术鉴赏等方面的机会较城市高中要少很多。县中要积极与高校对接,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专项计划,为其毕业生开辟综合素质评价“绿色通道”。

记者:放眼全国,江苏省南通市和湖南省常德市,县中普遍都比较强,他们的经验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两地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薛党鹏: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江苏南通以基础教育之强闻名全国。江苏省南通市的县中,就是长盛不衰的县中代表。湖南省常德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其县域高中齐头并进、梯次发展,形成了区域内高中“百花齐放、优质发展、整体均衡”的“常德现象”,基本实现了大面积的高质量。以上两地在支持县中发展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用心学习和借鉴。

例如,两地都长期坚持规范招生流程,推行属地招生政策,禁止跨区域招生。这里的跨区域不是指跨地市,甚至细分到禁止跨县域招生。市教育局直属高中只能在城区招生,县与县之间也不准违规跨地域招生,严格执行“不照顾,不补录,不调剂,不挂靠”要求,极大地规范了招生流程,给县中留下了良好的生源基础,确保教育秩序不乱。

再如,两地都鼓励各县中坚持走特色化多样化发展之路,要求各校深入挖掘自身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教育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凝练办学理念,明晰办学思路,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方面入手,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品牌,明确反对千校一面、整齐划一的同质化现象。

记者:谢谢您的分享!

记者:冯丽 鲁维娜

编辑:胡晋瑜



相关阅读

  • 刘希娅代表:基础教育要提升科学运用AI的能力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亟须解决如下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总校长、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

  • 寻求县中高质量发展之道系列访谈之一

  • 据相关数据,我国2000多个县容纳了全国50%以上的学生,显然,这部分学生的受教育状况抑或县域教育质量关乎着万千家庭,关乎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县中办学质量是县域教育高质量发
  • 纵容台独就是挑战中国主权

  • 王毅:如果现在还有人纵容支持“台独”,那就是挑战中国的主权;如果个别国家执意与台湾地区保持官方关系,那就是干涉中国的内政。我相信大家迟早会看到一张国际社会遵守“一个中国
  • 春风送岗助就业,精准服务促发展

  • 极目新闻记者 叶文波通讯员 刘雅丽 陈轩实习生 陈夏诗语 李梁玉为做好家门口稳就业稳市场主体服务工作,在洪山区就业局的统筹安排下,2024年3月6日,由武汉市洪山区人力资源局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