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广大儿童主任、儿童社会工作者、儿童护理员等基层儿童工作者立足岗位职责,积极主动作为,为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营造了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的环境,陪伴他们茁壮成长、健康成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基层儿童工作者讲述自己在一天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从中感受新时代基层儿童工作者的担当和奉献。
琐碎但充满温情
李奕琪
“姐姐,如果以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我参加吗?我也想多帮助别人。”一大早,我就收到了小文(化名)发来的短信。小文是我一直跟踪服务的孤儿,她现在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认识小文的时候,她还在上初二。第一次去她家时,看到的是潮湿、杂乱的房间,屋子里没什么家具,小文穿着一件旧衣服拘谨地坐在椅子上。在与她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她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与家里人关系比较紧张,缺乏与同辈人之间的交流。在随后的跟进服务中,我鼓励她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帮她联系学校老师进行一对一学业辅导。除了有爱心单位助学,“适龄孤儿免费学历教育”“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等也为她提供了暖心帮扶。如今,小文由一名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怀抱感恩之心回馈社会,我想这正是我做好儿童社会工作的意义和动力。
和小文交流之后,我全身心投入到最近的一件“大事”——邀请困境儿童家庭观看杂技表演活动。这项活动是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民政局、区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联合武汉闻汇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目的是给困境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
我拿着名单,拨通了困境儿童艾丽(化名)家的电话。“张奶奶,带艾丽来参加吧,这个表演很有意思的。”“好的,谢谢你。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想和你说说孩子的情况。”“艾丽最近怎么样?”……
在邀请的过程中,不时有家长和孩子与我谈心,20多户家庭的电话打完,时间已经不早了。我抓紧对接困境儿童慰问物资采购等工作,为开展困境儿童走访慰问做准备。
这就是我工作中普通的一天,内容虽然琐碎,但总有温情击中我的心窝。作为一名儿童社会工作者,我将接续奋斗,用自己的点点微光为孩子们的童年增添一抹亮色。(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友谊青少年空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
爱不缺席的生日会
殷海云
这一天是平常的一天,我照例整理台账,盘算近期的工作。这一天又有点不同寻常,我要和志愿者一起为留守儿童小玉(化名)举办一场热闹的生日会。
我们准备了蛋糕,带着孩子们一起为小玉庆祝。现场很热闹,小玉腼腆地笑着。看得出来,她很开心,但似乎也有点失落,应该是想妈妈了吧。到了切蛋糕环节,我们和她妈妈视频连线。看到妈妈的那一刻,小玉的眼睛湿润了,大声地喊出了“妈妈”,声音中满是惊喜。妈妈还和在场的人一起为她唱了生日歌,小玉笑得更开心了,小脸红红的。切了蛋糕后,小玉吃了一大块,她悄声和我说:“这是我最快乐的一个生日,您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听了这句话,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小玉的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她性格有些孤僻、敏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最开始我组织孩子们开展活动的时候,她总是一个人站在角落里,不怎么和大家互动。她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了解到她的情况后,我每次开展活动都把她带在身边,鼓励她积极参与,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一有时间,我就去和她聊天,聊她的生活和学习,对她进行心理疏导。
随着接触的增多,小玉对我越来越信任,逐渐敞开了心扉。前不久,她主动告诉我,她的生日就要到了,这些年她妈妈从来没有陪她过过生日,所以她今年的生日愿望是妈妈能陪她一起过生日。听到这话,我内心有些酸涩,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却成了孩子心底的奢望,于是我决定帮小玉实现这个心愿。
我和小玉的妈妈取得了联系,把小玉的生日愿望告诉了她。电话那头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一再表示这些年忙于在外奔波,忽略了小玉,以后一定会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我们约定,小玉生日那天,和她视频连线,让她“云陪伴”小玉过生日。于是,有了这场“爱不缺席”的生日会。
陪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护航他们健康成长,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会尽自己最大所能,让这些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心不留守、爱不缺席。(作者系湖南省武冈市湾头桥镇龙泉村儿童主任)
真心护蕾待花开
辜秀华
今年是我到重庆市儿童福利院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也是我们开展“童心同护”项目的第二年。为进一步促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发展,重庆市儿童福利院于去年实施了“童心同护”项目,全力推行社会工作安置服务模式,以最佳安置为目标,切实保障院内儿童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以来,我真切地感受到,担子比以前重了,工作比原来忙了,但我的干劲儿更足了。
这天一大早,我到办公室准备好材料,就赶到会议室。这次的会议是集中讨论20名儿童的流转安置需求和跨专业评估团队的评估结果。
会议结束后,我来到特护二科,这是重残儿童养育区,也是我驻区的科室。一进门,孩子们就大声和我打招呼:“社工姐姐好!”我也热情地回应这些折翼的天使。作为这里的主责社工,我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熊熊(化名)患有重症肌无力,是这批需要离院安置的孩子之一。他有些焦虑,担心转院后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我告诉他不必担心,向他介绍了即将入住的福利机构,帮他了解以后的生活环境,打消了他的顾虑。随后,我们一起制作了成长相册,准备迎接新的生活。
这天下午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季度生日会。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吹蜡烛,共同许下美好的愿望,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深深感染了我。在我心中,他们每个人都是一颗星,有自己专属的光芒,而我们就是追光者,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展示的舞台;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朵蓓蕾,我们是用心守护的园丁,等待着他们的盛放。(作者系重庆市儿童福利院社工)
熟悉的笑容
史静
伴着清晨的阳光,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往常一样,我仔细检查当天需要用的康复器材,准备好孩子们喜欢的音乐,以便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准备工作,我就去养育区接伟伟(化名)。
伟伟一见到我就笑了,露出两个可爱的小虎牙,和我打招呼:“姐姐,早上好。”他的笑容感染了我,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笑着对他说:“早上好。走吧,我们去训练啦。”伟伟是脑瘫患儿,虽然身体残疾,但乐观、开朗,特别爱笑,也很调皮。帮他穿好矫正鞋后,他起身缓慢向前走,虽然有些吃力,但还是坚持着。这看似简单的抬脚迈步动作,是他坚持训练了很久的结果。“伟伟,走得真好,控制住平衡,好样的。”我鼓励着他,陪他去康复教室。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路上他总是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一会盯着墙上的装饰,一会看着迎面走来的人,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走得就有些不稳了。我在旁边一再提醒他,他还是左顾右盼,我的语气渐渐严厉起来,他感觉到了,转头看了看我,才开始认真走起路来,走得越来越稳当了。
走进康复教室,我让伟伟休息了一会,在训练前对他说:“刚才来的时候,你注意力不集中哦。不过我提醒之后,你表现不错,尤其是上楼梯的时候,走得很好,表扬一下。”他听了,眼睛亮了起来,露出了熟悉的笑容。这次的康复训练,伟伟很认真,抬腿、勾脚、平板支撑……每个动作都在努力做。在训练间隙,他笑着对我说:“姐姐,我今年可以上小学了!”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我知道他早就盼着上学了,以前总是羡慕其他小伙伴可以上学,这次终于得偿所愿了。我笑着鼓励他:“伟伟,恭喜你,要继续加油哦。”“放心吧,姐姐。”他点点头,郑重地说。
看着伟伟懂事又认真的“小大人”模样,我想起了自己刚入职时他的样子。那时他5岁,每次做康复训练都不怎么配合,东张西望的,也不愿意多练习,进步很慢。我总是抽时间多陪陪他,了解他的爱好和习惯,鼓励他好好训练,他一有进步就表扬他。熟悉之后,他总是笑着和我分享他的生活。“姐姐,我又背会了一首诗。”“姐姐,今天的蛋糕真好吃。”“姐姐,我梦见了一只会飞的兔子。”……我们的感情亲如姐弟,他的康复情况也越来越好。转眼间,他都要上学了。想象着伟伟背起书包,沐浴着阳光走在求学路上,我的心里充满着感动和欣慰。
孩子们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他们的进步,我用自己的心血浇灌了这些幼苗,我会继续努力,陪伴孩子们走向更加美好的人生。(作者系甘肃省兰州市儿童福利院康复训练师)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