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风物年味丨一生一世情系“瓯菜”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 周红 策划 应忠彭 周琳子 编辑 章慧聪 制图 陈姝彤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温州好,别是一乾坤。”这里,气候温润、钟灵毓秀,奔流瓯江,在山海交融间,孕育出璀璨的温州文化,也走出了闻名天下的温州人。

潮涌瓯江、浪花朵朵。浙报集团温州分社推出《瓯江浪花》专栏,与广大读者共飨文化生活、品读瓯越人文。

烹饪是一门手艺活。

对于手艺,古来有言: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只要能够倾一生的时光和精力,倾一生的思维和智慧,倾一生的执着和追求,不气馁,不放弃,把自己从事的手艺做到完美,做到极致,那么就能实现梦想,成就辉煌。

虽然75岁的甘端华已退休多年,但他在温州烹饪界仍是一个“重量级”的存在。他是一位名声在外的厨师,更是教育出一大批名厨的先生。

我是在甘端华家里做的采访。作为吃客,我对他报出的各种菜品难免垂涎欲滴。作为不曾下厨的门外汉,对他展现的各种技艺又十分生疏。好在甘端华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解释,也许这就是他之所以成为名厨、成为名师的原因。

就这样,我捧着一杯清茶,听甘端华聊他的过往,聊他的经历,慢慢地,对瓯菜,对烹饪,还有对他本人,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甘端华 金亦可团队 摄

入行传承爷爷的衣钵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说到现如今人们的饮食,可供食客选择的又数不胜数。中国菜历史悠久,流派繁多,品类丰富,风格独特,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瓯菜,也就是温州菜,起源于宋代,可谓源远流长,属浙菜的四大支派之一,这种以海鲜为主,轻油轻芡,重刀工,口味清鲜,烹调讲究的纯地方特色菜系,一直深受温州人的青睐。不过正式命名为“瓯菜”,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情。

甘端华说,自己一直在瓯菜领域修行,兜兜转转五十余年,其中也有其他的机会转行,但从来没有被诱惑过,仿佛天生就是做瓯菜的人。一事精致,便能动人。在甘端华轻描淡写之间,可以看出他对瓯菜的坚持、钻研、执着和倾心。

问及甘端华入行的契机,他的记忆匣子打开了——

早年的温州,酒家可不像现在这样遍地开花,家家户户习惯在家里摆酒。买好菜、叫上师傅,在自家的道坦里摆酒席,已经是很隆重的事情了,而下馆子更是一种奢侈,所以当年的馆子本身就十分稀罕。

甘端华 金亦可团队 摄

甘端华的爷爷甘成登,当年在温州市区康乐坊中段开了一家饮食店,专门做酒菜,生意十分兴隆。由于甘端华是大孙子,爷爷自然十分喜爱,一家人每天住在一起、吃在一起。

小时候,甘端华经常去爷爷的馆子里,从小就听惯了油锅滋滋作响的声音,看惯了火苗呼呼冒起的情景。

虽然从小耳濡目染爷爷的厨艺,但甘端华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自己会从事这一行。可随着爷爷年岁增长,从事其他职业的父亲考虑到接班的问题,便要求甘端华学习烹饪。年轻而单纯的甘端华,虽说内心也有过抗拒,但最终还是选择听从家人的建议。1964年,他进入温州商校学习烹饪专业,师从瓯菜泰斗吴道铭老师。

由于底子源于“家学”,甘端华比同班同学更有优势;由于学习勤勉,甘端华成为这一届学生中的佼佼者。1966年,毕业后的他顺理成章进入温州烹饪界,又得到徐岩池、郑林珍、熊鹤年等老一辈师傅的教诲。

“我在瓯菜领域的成长,离不开爷爷的培养,更离不开各位师傅的教导。一开始是奉父亲之命学瓯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懂得越多,我对瓯菜也越来越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正是因为兴趣,甘端华在温州烹饪界越走越远。也因这份兴趣,甘端华与瓯菜缘结一生,情系一世。

光大百年老店华大利

漫长的人生路,总有一些特别令自己难忘的事情。甘端华说,自己是很“单调”的人,除了跑跑步,平时也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其他事情上,就是为了一门心思做菜,并做好菜。

在甘端华的记忆里,自己的荣耀、辉煌,都与瓯菜有关。

刚从学校出来,甘端华进入了“迎春楼”餐馆,后来又去了“华大利”餐馆。

甘端华 金亦可团队 摄

“华大利”原名“意大利”,由一青田陈姓华侨投资创立。抗战爆发后,这位华侨将店面转让给温州名厨徐岩池等三人,后更名为“华大利”。餐厅曾于温州解放前夕停业,后又于1956年恢复营业。这家专供高端菜肴的餐厅,算得上是温州酒店的“雏形”了。由于经营有方且特色鲜明,酒店一直在温州人眼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老温州有句话叫做:“面皮厚华大利板砧恁”。虽属戏谑之语,但仍可一瞥“华大利”当时在温州家喻户晓、生意火爆的盛况。

这期间,由于甘端华十分努力,又继承了老师们的技艺,很快便有了长足进步,并在后来担任了“华大利”餐馆的总经理。

“我在‘华大利’20多年。当年做了经理后,餐馆实现了转亏为盈,秘诀就是:一边做经理,一边做生意。”甘端华还记得一次前往福州买鱼的经历,“那时候,我们餐厅只需要10吨鱼,但听说绍兴有一家餐厅也需要鱼,且数量极大,我就当起了‘代购’,给餐厅还带来了不少的额外收益呢。”甘端华也在做瓯菜的过程中,展现着他的商业头脑。

谈及他的“商业经”,一件件十分久远的事情,他仍历历在目。在他看来,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做菜,成功的诀窍在于创新。

虽然一生坚持做瓯菜,但他并不拘泥于眼下。他认为,瓯菜要有传承,虽说根子得在,但也要吸收和创新,要用温州的食材,做出符合温州人与时俱进的口味。

改革开放后,甘端华在温州美食城大酒店、温州花园大酒店、温州东瓯大酒店、温州国际大酒店及温州大酒家等担任行政总厨及餐饮总监。

尽管精于厨艺,甘端华仍然对学习有着不懈追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对厨艺的追求没有止境。厨师真的蛮难做好,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脑力,还得紧跟时代的变化。”

教学相长沉浸于厨艺

在不少人眼里,厨师的文化水平普遍不会太高。但大凡成功者,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甘端华也一样,他实可谓“下得了厨房,上得了课堂”。

上世纪80年代,温州掀起了出国热潮。当时温州还没有专门的烹饪学校,身在国内的侨眷若想出国,必须要经过系统培训,且持有专业证书。这样的背景下,名厨金次凡为校长,甘端华为顾问,与温州华侨中学联合开办了烹饪专业。

在华侨中学十多年时间里,甘端华担任主要授课老师。黑板在后面,操作台在前面,他既要讲述理论知识,又要实际操作,既要在黑板上写字,又要在灶台烧菜,是一个又会说又会烧又会写的老师。虽然每一次课下来,他都累得大汗淋漓,但学生们收益颇多,他也因此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说实话,过去很多厨师都没有文化,我毕竟是商校毕业的,学问我算好的。给学生上课,也促使我自己在理论上面下功夫,实可谓教学相长。”擅长在理论上下功夫的甘端华,当时发觉市面上没有优质的教科书,便根据实践经验自己编撰。他与金次凡合编的《烹饪技术》《中餐烹饪》等书记,曾在温州烹饪界引起强烈反响。他的论文《浙江菜源流探幽与愿望》则被编入《浙江烹饪文集》。

对自己的学生和弟子,甘端华往往倾囊相授自己的技艺。他也回忆起了自己刚出道时,受到恩师吴道铭教导一幕幕过往:“吴老师是一位来自乐清的大师傅,对学生特别严格,学生在实践时,他总是端着茶在一旁监督。”甘端华还记得,有一次吴老师让学生做鱼皮改刀,配料2寸的白菜,有一位学生因为疏忽,不小心做成了3寸,吴老师便直接把菜塞进学生的嘴里,让学生尝尝自己犯下的错。“这个情节我印象很深刻,所以我此后变得更加仔细,更加努力。”甘端华说。

甘端华因为勤勉认真,获得了吴道铭老师的喜爱。而他自己也十分喜欢同样类型的弟子,总是不吝手把手教授技艺,50位门下入室弟子,均得到了他的亲自指导。

“这么些年下来,让我很开心的是,我们的师徒关系犹如一股绳。我的徒弟没有人说我不好,我对他们每个人也都一视同仁。”对甘端华来说,把厨艺传承下去,靠的就是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学。

甘端华的付出,正是为了他钟爱了一辈子的瓯菜,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

【浙江新闻+】

享美食话民俗赏文旅 风物年味征集

春节临近,温州人记忆里的年味有哪些?

是高脚红碗,冷盘十道里的“十全十美”,或是一味佐酒佳品酱油肉,也可能是外形圆滑白洁,食之香口滑软、味鲜的鱼饼……舌尖年味,总是令人难忘;

是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掸新”活动,或是藏在一幅幅火红的对联里,也可能是拜年走亲戚的一个故事……风俗年味,蕴藏故事多;

是清净山水间民宿生活的休闲安逸,或是走老街串古巷里品文化温州,也可能是商场乐园里亲子游玩……文旅年味,也别有风情。

《瓯江浪花》向您征集风物年味!

可以聚焦一道美食、一项习俗、一次旅行,

把你记忆里、身边的年味故事,告诉我们。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新年农历正月十五

征集主题:风物年味

字数要求:2000字以内,图文并茂为佳

题材要求:散文、记叙、评议皆可,要求内容真实

发送邮箱:380485913@qq.com 

内容将择优在浙江新闻客户端《瓯江浪花》栏目刊登


相关阅读

  • 春雷响万里,翰墨舞长安

  •   长安是我的仁兄,二十余年交往,情投意合,称兄道弟。前几天,仁兄说:写篇文章吧,老弟。我说,您这不是让我鲁班门前抡锯斧,雷府堂上耍笔墨吗?上阵父子兵,还是让史雷鸣写吧。史雷鸣是
  • 新春走基层丨“烟火气”升腾 年味儿足

  • 节日期间,长春市各个商场人气满满,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启“买买买”模式,浓浓的烟火气将新春佳节的喜庆氛围渲染得愈加浓厚。这里是长春市一家商场内的饺子店。早上8点钟,虽然
  • 人潮车海中的荧光绿

  • 郑州市总工会 赵晓红头顶警徽,满怀赤诚,风霜雨雪中守护着道路的顺畅,风尘仆仆里维护着市民出行的平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常周阳在变幻的红绿灯下,重复着不变的动作,只为让上下班
  • 吴京:手滑了

  • 吴京随后取消了这个点赞,并在晚上发文笑称:“手滑了。”不过有不少网友对他的点赞表示赞同,觉得是实至名归。截至目前,吴京成为主演票房首位破300亿的演员。
    来源:综合黑龙江日报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最新文章

  • 风物年味丨一生一世情系“瓯菜”

  • 浙江新闻客户端特约作者 周红 策划 应忠彭 周琳子 编辑 章慧聪 制图 陈姝彤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温州好,别是一乾坤。”这
  • 新春走基层丨文博场馆里的年味

  • 福兔迎春 古韵悠长三国时期的青瓷兔形瓷水注、明朝的绿釉捧兔女陶俑、南宋的兔形玉饰件等含兔形象及兔元素的文物在展柜内摆放有序,嵇康、葛洪、刘义庆等六朝时期部分
  • 新春走基层丨为了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早日投产

  • 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是我国自主设计、国产化制造的三代非能动核电机组,是中国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成果。为让核电机组早日投产,建设者们奋斗在岗位上。今
  • 青岛花馍蒸出幸福好日子

  •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山东青岛素有过年蒸花馍的习俗,寓意着来年发大财、日子过得蒸蒸日上。每逢春节临近,青岛几家花馍店都开始赶制花馍,作为青岛年货,供应节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