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中国名画十三品|第十品 《富春山居图》

日期: 来源:燕赵晚报收集编辑:燕赵晚报

 

元 黄公望 纸本设色 前半卷《剩山图》 31.8厘米×51.4厘米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 33厘米×636.9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海指归|《富春山居图》:最具艺术魅力的伟大作品

解读人 秘锡林 河北省知名书法家、山水画家、艺术评论家,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首。《富春山居图》是元画乃至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伟大作品。

这幅画作于1349-1352年之间,即黄公望79-82岁时,是他为师弟“无用师”所创作。这幅画取材于他晚年生活的富春江一带,以水墨写就,取法宋人董源巨然,勾皴点染,自出机杼,浓淡墨相间,大量使用长披麻皴,将富春一带佳山丽水一览无余地“移植”到了巨幅画卷中。

黄公望的艺术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水墨山水的表现力,对元以后中国水墨山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代大画家沈周评论说:《富春山居图》墨法笔法,深得董、巨之妙。此卷全在巨然风韵中来……以画名家者,亦须看人品何如耳。人品高,则画亦高,故论书法亦然。明代画家邹之麟评价:子久(黄公望)画,画中之右军也……《富春山居图》,笔端变化鼓舞,又右军之兰亭也。此画初为无用师所有,后归沈周,再归董其昌,后归吴洪裕,吴临终欲烧此画,幸被其侄救出,遂成两段:首段即《剩山图》,后段即《无用师卷》。清乾隆帝先得临本《子明卷》,以为真迹,题款达55处。次年得《无用师卷》,或真走眼或不愿承认走眼,遂定为临本,只让大臣梁诗正以乾隆名义题跋。阴差阳错,命运多舛的《富春山居图》天佑其作,算是逃过一劫。

递藏传奇|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

陈霞

它是中国水墨山水的神品之作,是有着“画中之兰亭”美誉之称的绝世名画。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是中国古代文人隐逸的人生写照,更是在600多年颠沛流离中谱写了一曲世界绘画史上少见的传奇收藏故事,浓缩了两岸人民的悲欢离合。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黄公望晚年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另一大半为《无用师卷》,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至正七年(1347年),79岁的黄公望结束云游,定居于富春山中。暇日于南楼作画,缓缓勾勒出胸中的富春江画卷。这幅山水巨制直到黄公望谢世前不久才完成,前后倾注了七年的心血,是他毕生绘画集大成之作。

《富春山居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杭州附近桐庐一带富春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远看此画是大山大水,近看画中却有山陵起伏层叠,林木葱郁交错,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亭台小桥,人物飞禽,都经得起放大,内容丰富且生动。这幅画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

由于《富春山居图》历经多位大画家收藏,在数百年流传中饱经沧桑,至明成化年间,由沈周收藏。明万历二十四年,《富春山居图》归董其昌收藏,董其昌晚年将《富春山居图》典押给收藏家吴达可。万历末年,画卷传到了其孙吴洪裕手中。吴洪裕珍藏《富春山居图》长达四十年,爱之如命、朝夕相伴。清顺治七年(1650年),吴洪裕临终之际爱恨难割,欲焚画殉葬,幸而由其侄子吴贞度救出,但已烧成两段。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此图后,将小段烧焦部分揭下,重新细心装裱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而且几乎看不出经剪裁过的痕迹。从此,大段部分被称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小段的部分人们称之为《剩山图》。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1746年被征入清宫,在乾清宫里存放了200年。时代变迁,几经辗转,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那曾被火烧坏的前半截《剩山图》,尚存尺五六寸,1956年成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2011年6月1日,在成画660多年、分身360多年后,分藏于海峡两岸60多年的《富春山居图》,终于穿越历史在台北实现合璧。而今,随着“中国绘画大系”,让更多人得见这幅绝世名画的真容。

人生况味|黄公望: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朱巍

2011年6月1日上午,台北郊外的阳明山笼罩着一层薄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仿古建筑隐现于烟岚之中,宛若一幅雅致的中国山水画。这一天,“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此开幕,分处两岸60余年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合璧首展,在祖国的宝岛“山水一相逢”。

三百多年前在炉火中焚为两段的《富春山居图》,仿佛是黄公望人生经历的隐喻——前半生的奔走与磨难,只存“剩山”;后半生的写意与旷达,唯余“无用”。

黄公望本姓陆,名坚,十岁时生父去世,家人将他出继给黄氏为子。成年后的黄公望出仕充吏,历经官场波谲云诡,获罪入狱,出狱后入道隐居,浪迹山川,直到78岁时,定居在富春江畔。在这里,黄公望结交了无用禅师。在与无用禅师的日夕往还之中,他将精神寄托从世间的奔走转向了精神的超越。

到过富春江的人知道,真实的富春江与黄公望画中的富春江迥然不同。遗貌取神,画中只是黄公望心中的富春江,如他在《写山水诀》中说,“画不过意思而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说到“山林”二字,绝非描述高山与森林,而是一个相对于“仕宦”的概念,指向精神的隐逸与生命的自由。踏遍千山,阅尽人生,黄公望晚年的作品,深刻表达了庄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的哲理。得之于心,运之于笔,反映在画中,便是洗尽铅华,天真自然。

人生是一场修行,黄公望这场修行的终点,是《富春山居图》。他在这幅画中讲述一条河流的一生,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80岁那年,他在宣纸上出发;四年后,他在水墨的奔流中完成了自我。

相关阅读

  • 在民俗体验之旅中尽享临沂的悠闲与宁静

  • 民俗体验之旅山河辽阔,人间烟火有趣的人生一半是柴米油盐,一半是山川湖海冬日想找个地方放缓节奏,享受生活不妨来体验一下“沂蒙乡愁”系列民宿每一个停留点都承载着自然美景和
  • 好心茂名•每日一图 | 山居

  • 整齐划一的房屋依山而建云烟袅袅升腾显得山中格外清静文/邓晖晖 摄影/邱任 编图/钟镇聪茂名号编辑部编辑:钟镇聪初审:柯柱基审核:温国来源:茂名发布
  • 撂荒地种“薯”种出“万元田”

  • 儒雅山居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在大棚里采收马铃薯。  记者 郑丹凤 通讯员 赵媛   采挖、挑选、装箱、搬运……初冬时节,西周镇儒雅山居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国名画十三品|第十品 《富春山居图》

  • 元 黄公望 纸本设色 前半卷《剩山图》 31.8厘米×51.4厘米 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后半卷《无用师卷》 33厘米×636.9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艺海指归|《富春山居图》:最具艺术
  • 中国名画十三品|第十一品 《秋风纨扇图》

  • 明 唐寅 纸本水墨 77.1厘米×39.3厘米 现藏上海博物馆艺海指归|《秋风纨扇图》:以畅达的笔墨挥写人物形象解读人 焦玉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
  • 中国名画十三品|第十二品 《汉宫春晓图》

  • 明 仇英 绢本设色 30.6厘米×574.1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艺海指归|《汉宫春晓图》:一窥古代世界的点点滴滴解读人 曹凤祥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石家庄
  • 中国名画十三品|第十三品 《百骏图》

  • 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102厘米×813厘米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艺海指归|《百骏图》:一个外国人留下独特的一笔解读人 马振东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画院研究员,河北省油画学会
  • 十八年磨一剑 让传世古画焕发生机

  •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背后故事十八年磨一剑让传世古画焕发生机张瑞谦开年以来河北博物院最火爆的特展是哪个?一定是“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
  • 中国名画十三品|第五品《韩熙载夜宴图》

  • 五代 顾闳中 28.7厘米×335.5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艺海指归|《韩熙载夜宴图》:超强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解读人 蒋世国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美术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