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回了一趟母校,看着那既陌生又熟悉的图书馆,回想起那些年我与图书馆相伴的往事,我的内心感慨万千。
儿时,我生活在江汉平原一个偏僻的农村里,那也是一个远离图书馆的地方。最初,我知道图书馆是语文老师告诉我的,她说,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将来考取了县一中,县一中旁边就是县图书馆,有很多看不完的好书。
初中三年,我埋头苦学,终于考取了县一中。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图书馆,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上,整齐地放满了各类图书。在一排排书架之间漫步,闻着书页中独有的味道。像老农照看他的庄稼一样,恋恋不舍。我被书架上《城南旧事》《家》《春》《秋》等与课本相关联的著作所吸引,因为这些书本平时我仅在教材上才能见到,如今竟然见到实物,我既兴奋又震撼,更多的是内心的雀跃,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取下一本《城南旧事》,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细细阅读起来。从此我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
高中三年,只要到了周六,我都会在放学后去图书馆借书、还书、再借书,这样循坏反复,《西游记》《水浒传》……一本本书,如同一位位良师益友,伴随着我度过了高中三年。
后来,我离开家乡到省城求学。我们学校图书馆特漂亮,不仅外观造型好看,里面也很有设计感。我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每周都能看完一到两本文学名著,从文学名著中感知那些我未曾有过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情感,同时,也阅读《南方周末》等报刊,获知社会动态和时代万象,汲取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思维……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阅读,才塑造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加工作后,自认为读了几本书,读书的欲望就逐渐搁浅,偶尔只是翻阅翻阅单位图书室里有限的图书。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更是不愿再捧起书来读了,有时我买的书落满了厚厚的尘土,被冷落一旁,真可谓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要不是为了培养培养我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估计再也想不起图书馆了。每逢周未,我会与儿子一起去省图书馆借书。我们首先在阅读区先读读书,看看报纸,然后去借书。每逢暑期,这里经常是坐无虚席,惬意的环境更是让读者不到打烊不归家。一个下雨天,我实在无聊,来到图书馆,沉浸在书本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记忆深刻的学生时代。
无论时光如何飞逝,都封存不住我对图书馆的爱恋,因为她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是我心灵的港湾。如果今生有幸,我的脚步一定会一次又一次走向那偌大的图书馆,在那里,心更静,神更清……我和图书馆的情缘一定会永续下去。(梁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