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三,安徽宿松人,宿松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著有《何其三词三百首》《何其三绝句三百首》。
何其三作品众家集评(二)
秋日荷塘
久立西塘绿水湄,夏时盛景恨难追。
秋风何事最堪恨,总向残荷缺处吹。
【段维点评】构思或许参照苏轼的《题西林壁》。“秋风何事最堪恨,总向残荷缺处吹”之理趣引人回嚼。
【江岚点评】残荷之缺处或许便是诗人心灵的伤处,所以才会如此敏感,只是秋风莫名其妙便成了替罪羊,真是冤枉得很啊。
【雷海基评】上联写自己,是自己性情的表露。下联写秋风和残荷,将自己的心情与秋风和残荷联系起来,自己最恨秋风总吹向残荷。向弱者施威如何不值得痛恨!
【刘鲁宁点评】盛景难追已是不堪,何况残荷,何况残荷缺处的西风。有些情境只能画,有些情意只能写。此诗的转结,便有能写而不能画之妙。
【宋善岭评】诗人除了有慧眼还要有诗心,何兄备矣。恨字犯复应避。
【归樵点评】“恨难追”“何堪恨”复叠层进,惜荷之情尽见。
晚夏荷塘
仍共白云栖一窝,随风亦自舞婆娑。
水红花朵疏渐少,碧绿莲蓬逐日多。
【江岚点评】绿肥红稀,不胜时节流转、韶光不再之怅惘。
【刘鲁宁点评】作者写的是荷,读着读着,却感觉到满满的人情世故。
【邢建建点评】这首《晚夏荷塘》虽然红花渐少,却感一丝清凉扑面而来。柔美、细腻,富有情意,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白云、红花、绿蓬玲珑有致,生机盎然。
拟古
那春芳草碧青青,那曲离歌未忍听。
那处柳枝含泪赠,那时十里一长亭。
【濯缨点评】古趣盎然。四句均以“那”字开头,有民歌风调。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刘鲁宁点评】这首绝句,读来更象是一首现代诗。此诗所拟的,应是古意。
【归樵点评】重复节奏的催化,使离别咏叹的情思得以充分表达。
壬寅七夕织女
岸边久立待儿夫,照影天河意自孤。
料得相逢应先问,今朝做得核酸无?
【半隐庐点评】以天上人来写人间事,构想奇特,用笔灵巧。不仅使老题材出新诗意,也间接地道出了对核酸一事的无奈和深慨。
【宋善岭点评】借天上七夕织女之口,叹人间抗疫之苦,抒镇日核酸之烦。善于联想出人意外,真巧思也。
【归樵点评】“久立”“意自孤”因疫情所恼也,注重意象经营的时代性。
【南国风笛点评】三年抗疫,全中国人民付出了艰苦努力,做核酸也成常态。织女久别后见牛郎和儿女,第一句问话不是“过得好不好”,而是“做没做核酸”,关爱中既有意趣,更有无奈。足见疫情防控已成为天上人间的“共同要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幸疫情终将过去,核酸,也将在人类历史上画一个沉甸甸的句号。
【刘鲁宁点评】写得幽默,读完会心一笑之后,总感觉有些无奈。写天人是假,写世人是真。
【刘能英点评】诗想要纵向流传得长久,一定要用有生命力的意象,比如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山水田园等等。而诗想要横向流传宽广,却是可以使用一些流行语,这些流行语,比如,核酸、健康码等等之类的,虽没有长久的生命力,但流行于当下,其传播力度自然不容小觑。此诗便是在横向流传方面下足了工夫。
看月
中天烟月上迟迟,引得吾人有所思。
看月无须待云散,最佳未必最明时。
【江岚点评】三四句甚佳 ,不仅有哲思,而且有远韵。
【刘鲁宁点评】说理诗写到读完后未感觉在说理,自然是佳作。
【半隐庐点评】诗以理胜。转结出思。有时不必太分明,朦胧反见其好。烟月如是,人亦如是。故香山之犹抱琵琶,最为人称道。世间事又何尝不如是?诗要么供人审美,要么启人发思,总得要有一头。
【海棠点评】三姐姐的绝句和小令都极有特色。绝句轻巧,语势出奇,妙想天开,一波三折。小令情深,多用白描,把词言情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唱三叹。犹记三姐姐写菊“此是庭园彼草洼,繁枝偏出小篱笆。拉回千次复还去,叹菊居然不认家”,诚有意趣,令人一见难忘。这首《看月》很有宋诗的风味,以小小的一个情景入手引出所思,说理简明清晰、活灵活现,更添了平和稳重之气。
【归樵点评】朦胧的美在于看不透,摸不着,更具韵味。情趣与理趣并出。
【邢建建点评】在拿到何老师的作品时,习惯于“一眼”看诗,这首《看月》的结句:“最佳未必最明时”让我眼前一亮,很有意味,很有哲理,再细看此诗豁然开朗。事物何必要看得清楚,看得仔细,不正是有了想象才更美丽吗。
蚕
绿叶丛中似雪娇,茧成每每在深宵。
柔躯小小才盈寸,吐出丝绸路一条。
【郎晓梅点评】这首诗动人的地方,一是运用对比手法将寸躯微物与宏大的丝绸之路妥帖相扣合;一是古老题材与所谓正能量新事的联系,是老干主题的非老干写法,其咏物翻转、以小见大、点到即止,或为专擅老干者可学。但“每每在深宵”离主题较远。
【归樵点评】“盈寸”与“丝路”以对比的手法,烘托出悬殊的比例,形成反差,从而拔高立意。
【南国风笛点评】以小见大,写出了蚕之奉献精神。“茧成”却在“深宵”,从来不争名利。转结更拔高一层,见新意:中国享誉世界的丝绸之路,是靠春蚕小小的身躯不停地“吐”出来的啊!“春蚕到死丝方尽”,于此找到了有力的例证。
【刘鲁宁点评】以小写大,手笔不凡。
【段维点评】三四句运用对举反差强化了诗句的艺术效果。“吐出丝绸路一条”结合时势十分自然,且大气磅礴,颇见匠心。
【宋善岭点评】从小蚕翻出古今大事,关键还不生搬硬套,突然一笔带到,情理双佳,真妙。
四季花开
梅桃早已化尘埃,个里缘由莫浪猜。
菊在清秋荷在夏,无非都是应时开。
【刘能英点评】全诗一反常态,将梅的孤傲、桃的娇艳、菊的高洁、荷的清廉归结于化工,去掉人工赋予的各种特性,回归自然属性,也是一种写法。个见:承句有些多余,其意结句已备。起承句把梅桃分开表达即可,这样春夏秋冬之花俱全,结句之论才严谨。
【思尘点评】花开应季,皆自然安排。花如此,人事亦然乎?
【段维点评】一反每个季节的花代表不同寓意的写法,而说“无非都是应时开”,算是翻出了新意。
【归樵点评】花皆应时开放,人须应势而为,见理趣。
【雷海基点评】文字短小凝炼,语言看似平常,有如口语,流畅自如,浅显易懂,但语浅意深,言近情遥,含言外之意。
【刘鲁宁点评】虽是说理诗,但得一趣字,但与众不同。
评家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半隐庐简介
半隐庐
半隐庐,本名孟祥荣,楚人居粤,大学教授。现兼任云帆诗友会诗词编审,首届云帆诗友历年佳作选评活动评委。
段维简介
段维
段维,1964年生,湖北英山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兼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心潮诗词》评论双月刊主编。
江岚简介
江岚
江 岚,男,1968年生,河南信阳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现任《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中华辞赋》副总编辑,云帆诗友会顾问。著有旧体诗选集《饮河集》《相映集——六人诗词选》。
雷海基简介
雷海基
雷海基,笔名庄溪水,江西进贤人,军旅诗人,诗词评论家。曾任解放军某部队政治委员,大校军衔,诗论文章多次入选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中华军旅诗词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华诗词论坛。编著出版有《诗词快速入门指导》《古今名家论诗词语录》《好诗创作谈--雷海基诗论文选》)。
濯缨简介
濯缨
方伟,号濯缨轩主人(濯缨),1958年12月生,河南省罗山县人。雲帆诗友会顾问。著有《濯缨网络诗文集》《濯缨集》及《诗刊》所出《濯缨诗词选》等,另有《论语类编》《走进诗经》等专著待梓。获《诗刊》2018年度陈子昂诗词奖。
唐海棠简介
唐海棠
唐颢宇,小字海棠,斋号小狐仙馆。世居金陵,90后,诗人,文学博士,兼任云帆诗友会诗词编审。
郎晓梅简介
郎晓梅
郎晓梅,女,辽宁凤城人,文学硕士,辽东学院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讲师,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云帆诗友会诗词编审。著有《茗风旧体诗稿》。
刘能英简介
刘能英
刘能英,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协驻会签约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驻校作家,鲁院第22届高研班学员。
南国风笛简介
南国风笛
汪冬霖,男,网名“南国风笛”。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山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烟台市诗词学会会长、《烟台诗词》杂志主编。第一、二届“山东省优秀诗人”,首届(2021年)“齐鲁诗词名家”。全国企业文化合作组织首批专家委员,烟台大学兼职教授。文化学者,品牌战略专家,资深媒体人。
刘鲁宁简介
刘鲁宁
刘鲁宁,原籍山东海阳,现居上海。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诗人、诗评家。
邢建建简介
邢建建
邢建建,字晏如,山东潍坊人。现为《诗刊》社中国诗歌网诗词编辑,山东优秀诗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潍坊诗词学会理事、寿光诗词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奖项,并散见于《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扬子江诗刊》《诗林》等刊物。
宋善岭简介
宋善岭
宋善岭,国企高管已退休,高级工程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诗词协会会长。云帆诗友会编审。
归樵简介
归樵
高海生,笔名归樵,山西蒲县人,现定居太原,诗人、诗评家,出版有诗集《归樵吟》等。
思尘简介
思尘
思尘,浙江省时代诗词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东方之珠诗刊总编,浙江省老龄文艺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诗词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