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国士丨天生我“材”必有用

日期: 来源:环球人物收集编辑:环球人物

 ◎ 本刊记者 许晔

叶志镇,半导体光电薄膜材料专家,195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77年考入浙江大学。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

作为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志镇实在低调,接受媒体采访的次数屈指可数。他的普通话说得不太好,带着浓浓的浙南乡音,一再嘱咐《环球人物》记者:“你们的稿子千万不要写得太张扬。”

他说,这个时代努力的人很多,优秀的人也很多,自己不过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但在外人看来,他人生的每个关键节点都不普通——1977年考入浙江大学,1990年到美国学习半导体薄膜技术,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人生被这4个节点划分为5段,现在进入关键的“第五阶段”。“我们要把实验室里的成果‘搬’出来,为国家的产业进步真正作点贡献,还没到自我称赞的时候嘛!”他谦虚地说。

一定要走到外面去

1955年,叶志镇出生在浙江温州苍南县的一个小山村里。直到小学毕业前夕,他因为生病第一次走进温州市区,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比想象中更大、更精彩。那一刻,他有了一个梦想:一定要考大学,走到外面去!

“当时,我家里经济条件很困难,但父母始终支持我读书。实在凑不齐学费、书本费的时候,中学里的老师也会借钱给我,让我先完成学业。”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叶志镇倍加珍惜,整日除了上课,就是泡在书堆里。

他看《十万个为什么》,也看《鲁迅全集》《王阳明》,还看《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图书馆里的书看遍了,他便去借老师的书看。直到现在,他依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尤其爱看名人传记。“居里夫人是怎么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撒切尔夫人读化学出身,是怎么做到英国首相的?人物传记记录的不仅仅是人物故事,还有那个时代的历史。”

事实证明,坚持读书是对的。1977年,叶志镇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考上了浙江大学电机系。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兴奋得整晚没睡着。度过4年本科生涯后,他又在浙大光仪系读了6年,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中国光学仪器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

有人感叹叶志镇才思敏捷。一个例证是,他读本科时,系里举办演讲比赛,班里派他“出战”,他连发言稿都没准备,两手空空上了台,却讲得有条不紊、情理俱实,赢得一片掌声。但叶志镇很实在,笑着对《环球人物》记者解释:“其实那不是因为我有多聪明,而是因为我以前在公社当过几年中学老师,有讲课的工作经验,所以上去‘秀’了一下。”

博士毕业后,叶志镇留在浙大工作,走上材料系的三尺讲台。1990年,他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那时,美国的半导体技术非常先进,中国与之差距较大。我去学习半导体薄膜技术,希望将其带回中国。”

他在千分之一毫米见方的薄膜上,使用高分辨透射电镜技术,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大几百万倍,能看到一颗颗像黄豆一样大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也可以看到一些原子不安分地乱成一团。这一成果,达到了当时该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

后来,叶志镇不仅把技术带回了中国,还主持编著了《半导体薄膜技术与物理》(第二版)。2021年,教育部公布我国教材领域最高奖——全国教材建设奖的首届评选结果,他编著的这本书被授予“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实验室里的“金牛”

不过,叶志镇回国后接到的第一个重任,并非是编著半导体材料相关的教材。

那是1992年,整个中国正处于大发展阶段。37岁的叶志镇,被时任浙大校长路甬祥安排了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协助阙端麟院士建设高纯硅及硅烷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于1985年成立,是国家首批、浙大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叶志镇说:“当时,很多人并不清楚该如何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第一次面对国家评估时,我们实验室里的年轻科研人员很少,发表的文章不多,申请的项目也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实验室被亮了‘黄牌’。”

想走出“黄牌”危机,难度不小,压力很大。路甬祥反复给叶志镇鼓劲儿,让他一是要把实验室建设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牌子绝对不能丢;二是要团结一大批同事,共同把事情做成;三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不仅全中国知道、还要全世界都知道的境界。这三句话,让叶志镇牢记了几十年。

接下重担后,叶志镇经过两年努力,让实验室取得较大的进展,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获得“金牛奖”。1994年,实验室改名为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然而还没等他喘口气,在1996年的评估中,排在他们后面的所有实验室都被摘了牌。他们实验室从全国第二十七名,突然变为榜单末位。

如何扭转形势?就任实验室主任后,叶志镇凭借自己是归国人才等优势,一口气申请了五六个项目和基金,带领实验室团队开始做硅单晶薄膜等创新研究。后来,他和团队争取到了浙江大学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并陆续承担了多个“973”“863”项目。

2022年,实验室重组后,更名为硅及先进半导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推动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叶志镇还研究实现了氧化锌在下一代节能廉价白光照明中的基本应用,因意义重大,获得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面对掌声和赞誉,他说:“我运气好,赶上国家在快速发展,我们的科研也跟着国家发展的步伐在前进。”

“鼓励”出来的院士

在叶志镇的科研生涯中,氧化锌是个绕不开的词。它是半导体的关键材料,也是5G发展的重要材料。它可以用来制备多样的传感探测器件,也可制备透明导电薄膜——不论是手机触摸屏还是太阳能电池,都需要这种薄膜。

1985年,叶志镇还在浙大读博,就开始对氧化锌产生兴趣。他发现,当时半导体照明灯的发光材料(一种名叫氮化镓的化合物)的核心技术,基本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而且,这种发光材料成本比较高,使得半导体照明灯只能在城市景观等市政工程中应用,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他希望能找到一种更便宜的材料,在半导体照明灯的生产中替代氮化镓。“氧化锌不仅和氮化镓有着极为相似的特性,还储能更丰富、价格更便宜,而且对环境也更友好,不易造成污染。”唯一的问题是,全世界的科学家还不知道如何让氧化锌实现发光应用。经过多年研究,叶志镇和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二元共掺”的原理和方法,第一次让氧化锌在室温下实现电致发光,突破了这个重大基础科学难关。关于过程中遇到了多少困难,叶志镇不愿多谈。在他看来,科研本身就充满挑战,所有做出创新型成果的科研工作者,都是顶着困难上的。

但我们还是能从多年前的报道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那些年里,叶志镇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几乎每天晚上都工作到11点左右。比如忙于科研,他顾不上家庭,有一回看到妻子开着车回家,问这车子是谁的,后来才记起妻子买这辆车已经快一个月了。再比如,一名博士生做了300多次实验仍未得到理想数据,忍不住向叶志镇抱怨,叶志镇安慰他:“我做了几千次的实验,80%的实验数据跟我们所希望的数据并不符合。但你看,至少20%的数据跟我们所希望的接近。我们应当为此感到高兴。很多人可能用一辈子做实验,却并不一定有收获。”

叶志镇是个乐观主义者。在他办公室里,书桌正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着八个大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靠永不言弃的努力,他取得了许多成果,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1项、国际发明专利1项。

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参评院士的想法,但院士沈家骢一直鼓励他试一试。“沈家骢担任浙大材料与化工学院院长期间,我担任副院长。他跟我说,年轻人也可以争取当院士,虽然不容易,但可以试试。我那时觉得自己水平还不够,就问我们浙大当时的党委书记张浚生的意见,他也让我试试。后来我把材料寄给路甬祥老校长看,路校长也鼓励我试一试。”2019年11月,叶志镇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材料专业不是“天坑”

叶志镇认为,搞科研,不能只想着实验室里出成果就可以了,一定要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意义重大。“除了科学意义还有产业意义。也就是说,这些‘宝藏’科研成果能否得到应用,能否让人们的生活越变越好,这很重要。”

2021年3月,他开始担任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院长。两年多时间里,他推动研究院孵化了6家新材料科技企业,其中有聚焦新型光电材料的,有瞄准环境友好材料的,也有着眼储能大市场的。

“发展大规模的长时储能对中国很重要。是否能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低成本且安全地存储起来,不仅关乎产业发展,更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今年11月9日,在由中国科协主办,《环球人物》杂志社、温州市科协、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等共同参与组织的“对话科学家”活动中,叶志镇如此说道。

最近,他们团队的另一项重要成果是发明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制备新技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量子点的科学家,可见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做的是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成本比较低,而且拥有全部知识技术产权,对中国未来万亿新型发光微显示产业的自主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谈到此处,叶志镇兴奋起来。

作为新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颠覆性材料,钙钛矿发光量子点可以让屏幕色彩更加鲜艳、逼真、清晰。它可以应用到人们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显示屏上,比如手机、电视、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显示,等等。在叶志镇看来,等它大量投入应用,意义是不得了的。“但现在还不是大讲特讲的时候。等哪天大家一提起温州,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那时我再多讲讲背后的故事。”

如今,他觉得最自豪的还是培养了一批人才——70多个博士,150多个硕士。“200多人对中国来讲或许微不足道,但对半导体领域来说,是不是还可以?”

作为浙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名导”,叶志镇很受学生喜爱。他重视对学生的教学,不论其他工作有多忙也坚持上课,课程量一度是整个浙大材料系老师平均值的3倍。他也重视为学生组织课题,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地做研究。许多人进入他的办公室,第一眼就会注意到里面摆满了各个时期学生们的毕业论文。2014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这让他感到十分光荣。

听说网络上有人戏称“生化环材(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四大天坑专业”,叶志镇表示这个观点“完全错误”。

“材料专业进可攻、退可守。搞研究的话,你可以做科学家;做产业的话,做到上市的公司非常多。别的行业要把公司搞到百亿都很难,材料这行一不小心就出个千亿企业。当然,我们也得承认,材料专业必须得读到研究生,本科出去就业可能没那么好。”

叶志镇认为,研究材料的人需要坚信一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先进制造终端的竞争就是材料的竞争。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如果说服务与数字经济事关国富,那么材料与先进制造就事关国强。我们这一代会慢慢退出舞台,接下来得靠你们年轻人了。”

相关阅读

  • 创业板指收跌1.06%,半导体板块逆市活跃

  •   中新经纬11月29日电 29日,A股震荡走低,三大指数集体飘绿。北证50继续下挫大跌7.32%,逾百股跌超10%。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56%,报3021.69点;深证成指跌0.91%,报9744.39点;创
  • 唐本忠院士到南华大学讲学

  •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教授应邀到南华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并以“观察生物结构
  • 马鞍山市司法局三举措跑出公证减证便民加速度

  • 精简证明材料。梳理规范高频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办理声明、委托、出生、学历、学位等公证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由原来的5项删减到3项。凡是可以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式获取
  • 德州市公开中小学教辅材料违规举报渠道

  • 记者 曹清为持续巩固深化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治理工作成果,市教体局于11月15日至12月15日在全市开展普通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整治行动,面向社会公开教辅违规问题监督举报渠道。
  • 半导体板块拉升,科创100ETF(588190)上涨0.29%

  • 截至2023年11月29日10:03,科创100ETF(588190)盘中震荡走高,上涨0.29%,报1.038元,委比超20%,溢价频现,买盘活跃,资金布局意愿强烈。数据来源:Wind,2023年11月29日科创100ETF(58819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国士丨天生我“材”必有用

  • ◎ 本刊记者 许晔叶志镇,半导体光电薄膜材料专家,1955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77年考入浙江大学。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温州
  • 合作开发金矿?你想他的返款,他想你的本金

  • 开采金矿并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开采的成本往往非常高,如果遇到金价低迷的情况,很有可能会赔钱,所以如果对方宣传投资金矿项目保本付息,就算这个金矿项目是真的,也可能是在没有相
  • “潍民除诈”!潍城公安教您防范此类诈骗

  •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收到免费快递,扫描二维码就能轻易中奖,难道天上会掉馅饼?近日,不少市民遭遇“陌生快递”骗局,骗子通过向网友免费寄快递,诱导网友扫描快递包裹中的二维
  • 山东滕州:民警司机齐帮忙遗失手机被寻回

  • “感谢公交公司的工作人员和民警同志,没想到这么快就把我的手机找回来了!”近日,在市交发集团上善公交调度室出现了暖心的一幕,乘坐B6线(枣滕BRT)的乘客赵某拿着失而复得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