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站在运河边,回望2500年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李娇俨

鸟瞰我们的国土,会发现一个“人”字,“人”的一撇是长城,一捺就是大运河。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2024年,在大运河即将迎来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沈小玲撰写的新书《运河2500年》,描述了从春秋时期开凿邗沟至今的运河故事,这本以独具个人视角的散文书写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运河2500年》写出了运河前世今生、琳琅盛景和运河边的烟火生活。”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沈苇这样形容这本书。翻开它,映入眼帘的是行走南北的现场感,是穿梭时光的历史意识。

这天,记者在茶馆里与作者沈小玲碰面。桌上的乌龙茶冒着热气,谈笑聊天间,我们一起跟着这位亲切随和的作家,回到跨越千年人间烟火的运河现场。

《运河2500年》的诞生,还要从一部保护条例说起。

“我在飞云江畔出生,工作后住在鳌江畔,现在住到了钱塘江畔,对水有天然的亲近。”沈小玲说着,打开电脑,向记者展示近五千字的《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这也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地方性条例。

到杭州工作后,沈小玲便格外关注大运河。2015年,大运河申遗成功的第二年,在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沈小玲针对当时浙江境内的西湖、江郎山、运河三个世界遗产,提出书面建议《关于浙江省后世遗保护的建议》,并在杭州代表团审议时做了发言。

列席会议的崔巍非常赞赏沈小玲的观点。两个月后,崔巍邀请沈小玲母女去看舞剧《遇见大运河》。剧场里,大运河的一滴水,如故人般,走进了沈小玲心中,她深感震撼,回去后,浓烈的情感在她笔下,化作了一篇散文《遇见大运河》。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想法深深印入沈小玲脑海中,并催生出新的想法,“我想为运河做点事。”2020年,在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沈小玲提出了《关于制定〈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议案》。

之后,作为立法小组成员,沈小玲全程参与了对大运河的调研论证、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再次被大运河的点滴震惊。”沈小玲向记者回忆:和大多数人一样,本以为运河水是“平”的,但在山东有“翻山越岭”的运河,31座船闸让漕船在会通河上越过山丘;本以为大坝都是土石结构,但在河北有糯米和蛋清筑造的“糯米坝”……

沈小玲更深切地感受到,运河带来的繁荣、发展、统一、交流、稳定……她开始频繁参与大运河有关的各种活动;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中,她的发言总是不自觉地讲到大运河的故事。许多人建议她:“你有那么多故事,不如写下来,写一本大运河的书。”

“既然如此,我想写一本有别于其他运河书籍的书。”沈小玲告诉记者。在计划时,她就为《运河2500年》确定了几个写作目标:立意尽可能高远,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故事力求较生动,大气与细腻共存;真实书写运河,写出自己的感情来。

2021年7月,沈小玲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受访者提供

沈小玲用了四年时间,去完成这本书。

她有写日记的习惯,《运河2500年》出现的写作记录,从2020年5月横跨至2024年1月。“我最先做的准备工作,是大量阅读。”沈小玲说。她把市面上能买到的与运河有关的书籍,从人文类,到社科类,再到摄影类,都读了个遍。

在此之前,沈小玲已经出版过多部散文集,而《运河2500年》让她感到与过去创作最不同的是:呆在房间里是写不出来的。于是,她在脚力上下足功夫。

虽然随立法小组去了不少运河遗产点,但那时脑海中的问题与现在完全不同。沈小玲故地重游,完全从写作的角度观察大运河,用充足的时间将自己沉浸在每个感兴趣的地点。比如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她捕捉到了最原汁原味的市井风情;在绍兴运河古纤道上,昔日赤脚拉纤的纤夫,似乎就在石板路上与她擦肩而过……

书籍资料与网络内容常有矛盾,不知真假。沈小玲便去寻找最真实的运河史料。她多次前往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核验事实;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奔走一天,沈小玲的手机里拍了近千张记录照片……边跑边写,她却乐在其中。“我们要从最大程度保证书稿的严谨性,成稿后我的责编也校对过8次。”她说。

在写作中,最让沈小玲感觉困难的一点,是琢磨提纲。

流淌了2500多年的大运河,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如何在浩繁的内容中,向读者展示大运河的精髓和传奇,沈小玲只能截取关键事件。全书的提纲目录一比再比,《运河2500年》共10章,每章有5篇文章,写哪5篇就有讲究。比如第二章写运河城市,扬州、北京、杭州一定要写,另外写哪两座城市,让人难以取舍。最后,沈小玲选择了洛阳和开封。

“京杭大运河直通,略过了洛阳,但隋炀帝在洛阳起家,运河在这里第一次贯通,理应要大书一笔。开封也是皇都,直接被运河改道影响,但它证明了运河水的兴败规律,败是水,成也是水,发人深省。”沈小玲说。

也许是出于教师职业习惯使然,《运河2500年》中带有“循循善诱”的特色。书中不仅写故事,也思考故事背后的故事,如对几位帝王挖运河的动机分析。沈小玲在写运河建筑,从甲天下的古典园林,想到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的思考题;看似不关联的事物,也能触类旁通,相互串联,沈小玲写金山寺,却是写与金山寺有关的历代文人骚客的书法名迹。

“写运河的书很多,如何让读者喜欢我写的运河?我就设想自己是读者,会怎么阅读这本书。”沈小玲告诉记者,其实写运河的书,引用古人的话语,或是运河的有关术语,都是很正常的举动,但《运河2500年》引用古语很节制,尽可能避免枯燥和过于深奥,惹读者厌烦。

书中插图 受访者提供

这也是沈小玲和女儿、插画师宴鸟的第三次合作。

《运河2500年》的封面和六张插图国风味浓郁,描绘出运河的博大精深,图文呼应。扉页画了吴王夫差与日月比肩,鸟瞰山河,他下令挖出了邗沟,是为运河开凿第一人。

宴鸟解释说,这个人物,也可以理解为一切雄心勃勃的帝王,如刘濞、隋炀帝、忽必烈……他们试图通过修筑运河来一统天下,运河亘古长流,在千年岁月中,造福着黎民百姓。

沈小玲在书中捋了捋隋炀帝时参与挖河的民工人数:凿通济渠,百多万河南各郡民工;开邗沟,十多万淮南民工;接江南运河,几十万江南民工;开永济渠,百多万河北诸郡民工。总人数合计360万左右。

运河史,就是一部劳苦大众用汗水、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创造史。

因此,每每在运河现场——在武林门码头坐船游运河,在青石板桥上凝视河水时,沈小玲愈发感受到,大运河是流动的历史记忆。

因漕运,“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走向繁华鼎盛,杭州也开启“钱塘自古繁华”的历史,运河边的富义仓承载着“民以食为天”的期盼;水路即戏路,昆曲沿着运河传到北京,各方戏班也在运河上“边演边走”,诞生了京剧;运河两岸,美食、技艺无处不在……她笔下的《运河2500年》,犹如一本微型百科全书,包罗运河万象。

书已出,沈小玲依然关注着运河的“风吹草动”,运河沿线城市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近段时间春节、元宵节的灯会和非遗活动。

2020年,沈小玲的散文集《一朵花的神话》出版。“那时写完后,我感觉再也不用到现场去看花了。”她调侃自己。实际上,哪里有花,沈小玲就想去那里,她在书中写了众多花卉,双方似乎达到了某种默契,所有的花儿都成了沈小玲的好朋友。

“写完《运河2500年》,我也有这种感觉。”沈小玲说,今后,她会更关注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现在,所有的读者,都会成为她和运河之缘的见证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监督正式启动

  • 2023年4月30日航拍的京杭大运河沧州城区段。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2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在石家庄召开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监督动员部署会,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监
  • 浙江五方面发力推进文旅深融合

  • 浙江省2024年文旅深度融合工程部署推进会日前在浙江图书馆之江新馆召开。会议强调,要做深做透文旅“五篇大文章”,确保文旅深度融合基础更加扎实、产业更具活力、品牌更加响亮
  • 巴拿马运河2023财年收入增长近15%

  •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巴拿马运河2023财年(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营收为49.68亿美元,比2022财年增长14.9%。  年报认为,2023财年运河收入增长主
  • 巴拿马运河2023财年收入增长近15%

  •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巴拿马运河2023财年(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营收为49.68亿美元,比2022财年增长14.9%。  年报认为,2023财年运河收入增长主
  • 巴拿马运河2023财年收入增长近15%

  •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年报显示,巴拿马运河2023财年(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营收为49.68亿美元,比2022财年增长14.9%。  年报认为,2023财年运河收入增长主
  • 平安运河第一课 安全教育进校园

  •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促进平安校园和平安运河建设,2月26日上午,嘉兴桐乡市梧桐街道运河社区联合市教育局、市公安局
  • 绍兴黄酒小镇研学之旅

  • 绍兴黄酒小镇,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地方,大年初三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鲁迅小学文源校区三四中队的少先队员们。他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更是为了深
  • 济宁4个市集上榜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

  • 济宁新闻网讯 记者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好客山东”文旅市集评选工作,从各市推荐的103个中择优确定41个入选首批“好客山东”文旅市集,其中,济

热门文章

  • 2·14 “婚育户”一次办

  • 2月14日,沈阳的张先生和五莲县的丁女士握着手中的“红本本”,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天,他们不仅成为合法夫妻,更成为“婚育户”联办业务的新人。说起这项业务,张先生夫妇高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