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XBB.1.5占比仅1.2%,全球头号流行毒株是另一种!

日期: 来源:山西晚报收集编辑:山西晚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1月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近一个月以来(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1月1日),全球新增病例与死亡病例小幅增加,新增1450万感染病例、4.6万死亡病例。相较上一个周期(2022年11月7日至12月4日),分别增长了25%、22%

近期,奥密克戎新变种XBB.1.5引发广泛关注,这种具有极高免疫逃逸能力的毒株已成为美国当前的头号流行毒株。

那么,目前全球疫情形势如何?谁才是当前的全球“顶流”毒株?除了XBB.1.5,全球又有哪些流行毒株值得注意呢?

BQ.1*目前为全球主流毒株

XBB1.5占比仅1.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月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从流行毒株上看,此前耳熟能详的奥密克戎BA.5.2、BF.7、奥密克戎BA.4谱系毒株皆大幅下降,而BQ.1*目前为全球主流毒株


受大众关注的XBB谱系毒株,目前也出现下降趋势。XBB*的全球占比在去年12月中旬(2022年12月16至22日)达到峰值,为9.6%,此后有所下滑,目前占全球新增病例的7.9%。XBB.1.5的全球占比目前也维持在低位,仅有1.2%,且主要集中在美国。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BQ.1谱系毒株目前为全球主流毒株,但全球流行率的增速逐渐趋缓,感染比例在12月中旬达到顶峰后已缓慢下降至46.1%。其中,BQ.1.1在该谱系的占比最高,约为33.13%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BA.2.75*从去年6月开始扩散,6月到8月为初期扩散阶段,10月底占全球新增感染病例的5.1%。


但这一谱系在11月后快速增长,在2022年12月25至31日的全球新增病例中,占比已达到22.4%


BN.1*是BA.2.75*依旧上涨的原因,主要包含BN.1.4、BN.1、BN.1.2等数支毒株。根据GISAID的预测,BN.1*的全球占比将持续增长,在今年1月中旬达到25%


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国内多地发现BQ.1*

中疾控:致病力明显减弱

据羊城晚报,1月6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李锋表示,本轮疫情中市八收治的感染者主要还是BA5.2,我们选择性做了一些重症患者的序列分析,目前还未发现有规律性突变,流行株仍是BA5.2。我们在一些入境感染者中有检出XBB、BQ.1等其他病毒株但数量很少,未在社会面传播


据健康杭州近日消息,根据病毒株监测情况,近一周杭州全市本土病例中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株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及BF.7,其中BA.5.2占54.17%,BF.7占45.83%。同时,在闭环管理的入境人员中也检测出了XBB、BQ.1、BQ.1.19等奥密克戎进化分支病毒株


据央广网,近日,针对上海市民对于欧美地区毒株BQ.1和XBB传入的担心,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表示,目前上海所发现的奥密克戎BQ.1和XBB毒株,仅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据科技日报,中国疾控中心12月曾表示,目前我国已在9个省份的本土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49例,但尚未广泛流行,所致病例数较少,也未观察到感染BQ.1后临床严重程度较其它变异株增加


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BQ.1.1是BQ.1的第一代亚分支。这些进化分支对人的致病力明显减弱,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早期流行的毒株和变异株。 

BQ.1变异株在2022年6月在尼日利亚感染者中发现,9月开始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逐渐开始流行。  

BQ.1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近期日本的一项动物研究显示,BQ.1.1的致病性可能与BA.5相同或更低


健康人群感染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绝大多数以无症状和轻症为主



吴尊友最新发声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于病毒变异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感染,我国将采取怎样的措施继续实施监控,记者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大家都在担心国际上的奥密克戎BQ系列,包括XBB系列变异株,它们在我们实行“乙类乙管”,出入境打开以后,进入国内会掀起第二轮的感染,这是大家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我们也对国际社会的各个国家流行的新毒株情况进行了解追踪,同时对国内发生的疫情也进行了毒株变异的监测,特别是从境外回国人员当中也检测到这些毒株。会不会造成新一轮的疫情,取决于变异的毒株和我们刚刚流行的这些毒株之间,在结构上面有多大的相似性,或者说它的变异差异有多大。从目前来看,因为它的变异也是奥密克戎亚型里面的分支的变异,马上造成新一轮传播的风险,应该不会太大

总台央视记者 史迎春:还有一种担心是认为中国人口基数比较大,感染的人口基数也大,会不会产生新的变种,从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病毒序列?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优化防控策略以后,本地传播的疫情病例数在有一定的水平和规模的情况下,确实存在出现新的变异毒株的可能性,我们也密切关注。所以在“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疫情监测方案当中,就专门提到了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监测,在现阶段,每天都在进行新的毒株的样本收集和测序,对它的变化进行监测。从目前的结果来看,我们现在发现的所有毒株,都是已经在国际共享平台上分享的毒株,也就是说在国外已经报告了,或者说主要是从境外流行以后传入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国内新出现的变异毒株


“决赛圈选手”现在咋样了?

没阳过的会更脆弱么?

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天选之子”吗?有的公司或家庭几乎“团灭”,但他们却能正常工作、偶尔出去吃饭逛街,并戏称自己已经进入新冠“决赛圈”。


据北京日报,疫情快速发展,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增大,“阳康”者和始终没阳过的人应该注意些什么?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给出建议。


1、疫情快速发展,“决赛圈选手”都是什么情况?

李侗曾:这波疫情中,体感上没“阳过”可能存在很多情况:


  • 比如有的市民由于防护措施到位确实没“阳过”


  • 有的市民感染后没有出现症状,是无症状感染者


  • 有的市民在这波疫情之前就曾感染过,体内有抗体,而自己没注意到。

2、没“阳”过的人如果面对新毒株,会比“阳康”者更脆弱吗?

李侗曾:感染新冠病毒后,人体会产生抗体。感染过新冠病毒后3到6个月内,一般不会二次感染。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而逐渐下降,这时候,谁的免疫力强,抗体水平下降得慢,谁就会获得更长时间的“保护”。

感染后病情的轻重与病毒的致病力有关,目前,奥密克戎各变异株的致病力相差无几


如果是曾经“阳过”的人再次感染,病情可能会相对第一次感染更轻。没“阳过”的人感染,病情也会与其他人第一次感染时程度类似

来源:上观新闻、看看新闻、世卫组织官网、羊城晚报、央广网、央视新闻、科技日报、北京日报等


相关阅读

  •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三年来疫情态势不断变化科学精准防控策略不断调整我国为何选择在1月8日?对新冠实施“乙类乙管”这样的时机是否恰当?病毒变异是否会引发
  • 关口前移,山东提高农村疫情防治能力

  • ◆组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 ◆建立健康台账,分级分类诊治  □ 本报记者 蔡明亮  这几天,昌乐县朱刘街道东南庄子村网格员李星,天天往孤寡老人和高龄老人家里跑,为他们
  • 旅客顺利入境!国际社会充满期待

  • 今天(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同日,国家移民管理局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实施。上午10点36分,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停机坪阳光明媚,从香港出发、

热门文章

  • 甘肃漳县:干部情撒麦田 助力夏粮归仓

  • 炎炎夏日,农事繁忙;麦穗飘香,颗粒归仓。近日,漳县马泉乡工会组织开展“干部情撒麦田,助力夏粮归仓”志愿服务行动,切实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示范带动作用,扎实细
  • 观文脉 | 鹤湖新居:写在大地上的骈文

  • 一个很美的名字。当初为它起这个名字的,一定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你看,从空中俯瞰,它就像一篇写在大地上的骈文,词藻华丽也好,朴素也罢,都能够从中读出古典的中

最新文章

  • XBB.1.5占比仅1.2%,全球头号流行毒株是另一种!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1月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近一个月以来(2022年12月5日至2023年1月1日),全球新增病例与死亡病例小幅增加,新增1450万感染病例、4.6万死亡病例。相较上一个周期
  • 贵州下周前期晴天 周末降温降雨(雪)~

  • 下周我省前期以多云到晴天气为主,周末受强冷空气影响有一次降温降雨(雪)天气过程。周一至周二,大部分地区多云到晴天气为主;三至周五白天,中西部地区多云,东部地区多云间阴天有阵雨
  • “你的快递被检出呈阳性可索赔”?小心有诈!

  • “您好,我是电商客服。您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其包裹被检出阳性不能派送,请领取您的赔偿金!”收到这样的短信,你是不是有点疑惑又有点心动?最近,有骗子编写出快递诈骗的“新剧本”,以“
  • 1月9日起 成都恢复城区机动车“尾号限行”

  • 2022年12月26日成都暂时取消实施机动车工作日尾号限行的交通管理措施。随着城市活力的快速恢复,“5 +1”城区机动车出行总量已经超过常态化水平,城市交通运行压力日益增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