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霈
冬日的阳光温暖和煦,在鲁西新区晨曦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内,光线明亮、暖意融融。
沙明静习惯性地从门前的“心语信箱”取出孩子们要对她讲述的“心里话”,认真品读每一位孩子的“困惑”。在这里,她与数以百计的孩子倾心交流,倾听他们的苦恼和秘密,用心理疏导叩开孩子的心扉,帮助一些“问题”学生走出困境。执教以来,她凭着一份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为150多名轻生厌学等有情绪障碍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及疏导疗愈。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种因素导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不足、家庭环境影响明显、受到内在情绪和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不良情绪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挑战。
“有些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是因为与父母的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训斥是一把刀子,共情是一阵春风,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应该学会赋能正向引导。”1月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沙明静分享起自己的心理疏导经验。
提起心理学,沙明静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新时代背景下全社会面临的重大公共问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应对,齐抓共管。”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2021年,沙明静告别了繁华的大都市,辞去了上市公司的高薪工作,毅然返回菏泽,选择在一所私立学校担任心理疏导老师。在校内,沙明静主要是对全校2000多名师生心理状况普遍筛查、重点学生心理情绪疏导,重点学生家长教育辅导及60多个班级团队建设,组织排演形式多样情景剧,落地家庭教育、全环境立德树人核心理念,呼吁社会对孩子心灵成长关注。
小贝是沙明静成功危机干预和疏导疗愈的学生之一,这个16岁的姑娘,因为父母常年不和,感受不到爱和温暖,性格叛逆,不仅厌学,更几度有轻生念头,曾多次用小刀自残。
“有一次放学后,班里都没人了,我看到小贝在一个人偷偷的看成绩单,她不是不想学,而是感觉学业压力过大,自己学不好给班级拖了后腿,对不起妈妈辛苦培养,又看不到自己未来的路怎么走,从而不断地否定自己、厌恶自己。”沙明静说,在多次观察小贝的情况后,她尝试与这个花季少女对话,试图走进她的内心,了解她的苦楚。
“任何一句不能感同身受的说教和训斥,都会让孩子关闭沟通的渠道,引发更过激的情绪和行动,增加施救的难度。”沙明静说,她一面稳住孩子的情绪,一面带着爱心甚至慈悲去倾听,让孩子把内心深处的压力、烦躁、痛苦倾诉出来,从“家庭矛盾”到“学习压力”,再到“早恋的困惑”,沙明静不断正向激励,用“共情”的方式缝合着孩子受伤的心灵。最终不仅让孩子走出了阴霾,更以超升学线60分的成绩升入高中。
小郭是一位一紧张就口吃的孩子,严重时都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在深入观察他的情况后,沙明静决定要对症下药,帮助他打败怯懦和自卑。“我们在准备元旦晚会时,我特意安排了一场小郭的节目,让他登台演讲,开始他也是抵触的,担心自己演不好,被嘲笑。我就告诉他能上台就是成功,能张嘴就是胜利,整个舞台都是他的,他可以进行表演,别在乎得失和他人评价。”沙明静说,在老师的正向激励,小郭勇敢迈出了一步,酣畅淋漓的演讲了一出名为《爱的表达》的节目。
采访中,沙明静坦言,在不到两年的心理疏导工作中,她切实感受到了把爱聚成“一束光”的重要性,只有关爱、共情,才能叩开孩子的心扉。正是她的春风化雨,让心理咨询就像是一场“心灵之旅”,每当有学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总想起要到心理老师那儿一诉衷肠。
为了给更多孩子送去心灵的温暖,沙明静在工作之余,还将心理疏导工作延伸到了校外,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积极参与区、市妇联家庭教育志愿服务“进社区”“乡村行”活动12场,讲课形式灵活,内容深入浅出,深受家长好评。
少年强则国强。沙明静表示,她将持续开展有温度的心理疏导工作,争做照进孩子心灵的那束光,全力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