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活动回顾|品赏典雅徽雕 体验新展社教

日期: 来源:中国南海博物馆收集编辑:中国南海博物馆

       12月9日至10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行“方寸之间 典雅徽雕”徽州古建筑文化展主题社教活动,共吸引30组家庭参与此次活动,在宣教讲解员的带领下,共同感知徽州石雕、木雕、砖雕的用途及纹饰含义。

       活动从“徽雕纹饰小课堂”开始,带领观众了解徽文化背景下的徽雕工艺。课堂上,宣教老师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剖析徽雕产生背景、纹饰内涵、徽雕构件应用,使观众们对徽雕有了初步感知。

     “徽州人善于借助建筑构建,表达对子孙后代能够登科仕途的希冀。这件雀鹿蜂猴纹砖雕,画面丰富,纹饰有‘封侯’之谐音,以期子孙后代仕途亨达......”跟随宣教老师的步伐,观众们一同走进“神工天巧——徽州古建筑文化展”,深刻感知自古崇文好儒的徽州人对自然山水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徽州地区山水环抱,村落选址在依山傍水处,自古就有“吉地有水,富贵自来”的古谚。鱼遇水则生,象征着平稳、喜庆,除此之外鱼的繁殖能力强大,因此还有繁荣丰收、年年有余之意。此次手工衍纸画以展厅中“年年有余砖雕”为原型,延伸“年年有余”衍纸画,观众们跃跃欲试,在体验环节用彩纸围成花瓣卷、月牙卷来制作荷花、鲤鱼纹饰,经过一番创作,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年年有余”衍纸画就跃然纸上。

      方寸之间,典雅徽雕。“徽”之美好,不仅存在于壮丽的山河之间,更铭刻在徽雕之中。此次活动,搭建起文化传播的桥梁,让远在千里的徽州文化,近在咫尺。



相关阅读

  • 观展导引 | 这里的水墨清幽处无宅不雕花

  • 11月24日,我馆新展“神工天巧——徽州古建筑文化展”已正式对外开放啦,您来看展了吗?还没参观展览的观众朋友,先跟着南南来云上探展一番吧。徽州文化,是安徽南部古徽州一府六县
  • 见证民族复兴的国家公祭鼎

  • 铸鼎记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有夏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的传说。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楚幽王墓出土了国宝级文物“楚大鼎”,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参观时,曾
  • “龙辰辰”腹部云雷纹 洛阳出土青铜器上常见

  •   “龙辰辰”腹部的云雷纹取自青铜器何尊。这是3000多年前西周贵族“何”铸造的一件青铜礼器,记录了周成王迁都“天下之中”洛邑这一事件,其铭文“宅兹中国”,是迄今关于“中
  • “Z世代”入局!与徽州民宿撞出怎样的火花?

  • 徽州区西溪南蔓园见山·归隐民宿内景。一帘山色、一角院景,一袭茶韵、一缕书香,徽州的景致和斯文都浓缩在这三进院落、亭台楼阁之间。拾庭画驿,一听名字就能感受到这家徽州民宿
  • 走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探秘巴文化起源

  •   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是中国首个巴文化专题博物馆,于今年4月正式开放。馆内以原址原真保护展示的方式,让埋藏地下千年的文物在新时代活起来。接下来,我们的记者将带您走进博物
  • 首届长三角(大黄山)乡村设计师峰会举行

  • 11月15日下午,首届长三角(大黄山)乡建设计师峰会在黄山市城市展示馆举行。市委书记凌云,安徽建筑大学校长黄显怀,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勇,中国建筑学会副秘书长、世界华
  • 【头条诗人】木兮:癸卯重阳南田岛行吟

  • 作者简介程筱琴,笔名木兮,徽州婺源人,现居住上海。二程夫子31世裔孙。中华诗词学会、上海楹联、上海诗词学会、婺源诗词学会会员。杭州徽学研究会会员,婺源徽州学研究会理事。中
  • 安徽歙县:50辆房车穿越徽州天路 打卡最美秋色

  • 11月9日,来自北京、上海、山西、河北、安徽等地的自驾游爱好者驾驶房车,穿越徽州天路,打卡最美秋色。上午10时,徽州天路自驾游活动启动仪式在“金饭碗”观景台拉开帷幕,参加活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活动回顾|品赏典雅徽雕 体验新展社教

  • 12月9日至10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行“方寸之间 典雅徽雕”徽州古建筑文化展主题社教活动,共吸引30组家庭参与此次活动,在宣教讲解员的带领下,共同感知徽州石雕、木雕
  • 雪满人间,来看看金昌的冬日限定皮肤吧~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苦等许久的雪终于悄然而至当金昌遇见飞雪会碰撞出怎样浪漫的火花让我们透过屏幕来看看大家眼中的雪景吧 △网友二月红 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
  • 乳山市文旅局举办公共教育培训成果展

  • 为全面总结本年度美术书法公益培训工作,展示学员学习成果,日前,公共教育培训成果展在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举办。此次展览共展出写意花鸟、工笔花鸟、写意山水、书法等96幅
  • 筚路蓝缕 薪火相传:西子湖畔的艺术教育探索

  • 文|周冉中国美术学院95年办学历史上名师辈出,汇聚了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吴大羽、倪贻德、傅抱石、常书鸿等一大批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人才,培养了李可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