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故事 >

汪曾祺“衰年变法”的现代性探索

日期: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收集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1988年,汪曾祺在《自题小像》一诗中表明了他 “变法”的决心:“衰年变法谈何易,唱罢莲花又一春。” “衰年变法”是汪曾祺在创作生涯晚期一次有意识的主动求变。这种求变在写作风格上体现为“烦恼”“荒谬”对“诗意”“和谐”的取代,在精神追求上则表征为对现代性的探索。汪曾祺在1987年《聊斋新义》后记中首次提出要在文本创作中融入“现代意识”,又在1992年的《却老》中提出所谓“变法”就是要在小说中融入现代主义。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汪曾祺已然跳脱出对“意识流”“印象派”等“现代派”技法的模仿,将注意力集中在现代性的相关话题上。以上种种表明,汪曾祺决意于从1987年起开始在“衰年变法”中探索现代性的道路。

  “衰年变法”的现代性探索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树立具有启蒙性质的理性意识以及解放个体生命的非理性意识。其一,在“衰年变法”以前,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主要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抒情化书写。彼时,汪曾祺的小说创作确实并不具有崇高的“人性解放”的社会意义。例如,闫作雷认为,《受戒》中的僧侣书写既未回避民国时期的客观事实,也不具有“破戒的崇高感”与“冲破宗教束缚”的意义。同样,汪曾祺20世纪80年代的其他小说如《大淖记事》等都难以用“现代意识”去解读。然而,具有启蒙性质的语词在“衰年变法”时期却变得清晰可见。其二,汪曾祺试图通过对封建道德的批判,来解放个体生命的非理性意识。以改写《聊斋志异》之《瑞云》为例,在《聊斋志异》的原文中,贺生“不以妍媸易念”,秉持道德理性,对丑陋的瑞云不离不弃。在汪曾祺的改写下,贺生对瑞云的爱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对方的品性之美。因此,即使瑞云容貌受损,贺生也不改其爱。在此,汪曾祺挣脱了道德理性的束缚,将贺生对承诺的坚守归因于感情因素而非道德因素,非理性意识从封建道德的压抑中解脱。

  相较于20世纪90年代的其他文学潮流,“衰年变法”的异质性在于它摒弃了现代性的“阵痛”表达,集中体现在对现代化的推崇上。90年代,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文学写作的世俗化倾向。彼时,兼具呼吁现代性与反思现代性的文艺思潮层出不穷,“新写实小说”便是其中的代表。应当说,“新写实小说”与“衰年变法”的现代性探索是具有一定共通性的:两者都对现代性抱有期望,在日常书写中彰显了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化呼声。不同的是,通过对人们日复一日机械生活的描绘,“新写实小说”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个体生命的“烦恼”,而“衰年变法”却并无相关内容的展现。尽管汪曾祺的笔下也有类似的“烦恼”与“荒谬”,但这些消极因素皆发源于封建性。汪曾祺没有站在反思现代性的立场上,而是将现代化当作消弭“烦恼”的利口良药。在《非往事·鞋底》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在现代化建设中“脱胎换骨”的变化:年少的萨其马因为一件小事就向家属委员会告发他的母亲,多年后萨其马经受了良好的学校教育,成为了一个见习医生,看着楼道里纳鞋底的母亲,心里说了一句“妈老了”。萨其马是现代化浪潮中无数孩子的一个缩影,他们从现代教育体制中走出,摆脱了稚嫩与蒙昧,又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在现代化建设亟待加强的90年代,汪曾祺的探索呈现出一种正向的现代化诉求。

  汪曾祺进行现代性探索时不忘保留传统文化的“仁学”因子。儒家的“仁学”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秩序。对此,汪曾祺是认同的。他不仅认可“仁学”的内在逻辑,还想将“仁学”中的群体意识与责任意识融入现代性的构建中。他在1993年曾这样说道,“我们今天的伦理道德观念从什么地方取得?我看只有从孔夫子那里借鉴,曰仁心,曰恕道,或者如老百姓所说:讲人情”。从汪曾祺对剧团“野人”、民国地主以及一些其他人物的批判中可以看出,他对现代性的期望更在于“仁学”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复归,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建立一种和睦友善的社群。

  在《熟藕》中他就描绘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和谐社群:刘小红得了伤寒,街坊邻居们都来探望,卖熟藕的王老特意送来各样吃食帮她把病养好,刘小红在出嫁后也时常回来看望独居的王老,为老人拆洗衣裳。尽管两人并无血缘关系,却胜似父女。王老死后,全城再无第二个卖熟藕的人,“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正因为汪曾祺的这种思想,其现代性探索也呈现出积极的一面。“仁学”内在的群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表征着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强调“秩序”的存在。在“秩序”的尺度规范下,我们能够把握住心之“体”,按照事先预设的“道”进行有方向的运动。在“道”的尽头,个体可以达到“上下同流”“与天地参”的崇高境界,社群则可以达成“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集体认同。在“仁学”思想的指导下,理想中和睦有序的现代社群并非遥不可及。汪曾祺在“衰年变法”过程中有意识地要从传统性转向现代性,作为一个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艺思潮中走出的老派文人,他在文学创作中同时展现了一种“京派”作家的人文关怀与传统趣味。

  (作者单位: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作者:马一戈


相关阅读

  • 吉登斯|反思现代性,理解现代性

  • 作 者: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来 源:勿食我黍,原文选编自《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的观念内在地与传统相对立。我们在前文提到过,人们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的确能发现许多
  • 蒋余浩:“多元现代性”范式的解释力及其限度

  • IPP评论是国家高端智库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导读20世纪以来人类世界经历的战乱、种族大屠杀、核威胁等深重灾难,使经典社会理论反复阐述的那种现代性
  • 新刊目录 |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4辑)》

  •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4辑)》(点击图片可直接购买)《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4辑)》主编:张一兵出版方: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12月内容简介《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4辑以阿格妮
  • 铁凝:孤独温暖旅程|汪曾祺先生诞辰纪念

  • 汪曾祺(1920.3.5—1997.5.16)孤独温暖旅程铁凝有一个冬天,在京西宾馆开会,好像是吃过饭出了餐厅,一位个子不高、身着灰色棉衣的老人向我们走来。旁边有人告诉我,这便是汪曾祺老。
  • 很多人爱上汪曾祺,是从“吃”开始的

  • 很多人爱上汪曾祺,是从“吃”开始的。他是文学家中的美食家,写小吃馋得人直流口水。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
  • 世界历史与中国式现代化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期P27—P28作者:吴晓明 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22年9期,李潇潇摘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开辟出来的,是在
  • 汪曾祺“人间”散文集系列新作上市

  •  近日,读者出版社推出了《人间烟火》《人间雅量》《人间独行》三本精编文集,均由汪曾祺之子汪朗审定,这也是继《人间草木》《人间滋味》《人间有戏》《人间自在》后,汪曾祺“人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汪曾祺“衰年变法”的现代性探索

  •   1988年,汪曾祺在《自题小像》一诗中表明了他 “变法”的决心:“衰年变法谈何易,唱罢莲花又一春。” “衰年变法”是汪曾祺在创作生涯晚期一次有意识的主动求变。这种求变在
  • 名单公布!店埠镇这些新村、校园上榜

  • 莱西融媒6月1日讯 近日,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布青岛市市级、省级、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校园名单的通知》,其中,店埠镇庄头新村入选省级文
  • 6只小黑天鹅即将与游客见面

  • 昨日,焦作市森林动物园传来好消息:该动物园首次人工孵化的6只小黑天鹅即将同游客见面。焦作市森林动物园原有9只黑天鹅,栖息在园区天鹅湖。今年入春以来,陆续有黑天鹅下蛋。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