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时尚:风衣最开始竟然是军队用衣!

英国常年阴雨连绵,但人们却不爱打伞,宁愿穿一件风衣。并不是英国人有什么怪癖,而是,他们的风衣,真的有点内容!

你也许不知道,风衣是战争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军队对于防水、轻便制服的需求,直接催化了风衣的诞生。所以,风衣上的很多配件,现在大概很多人觉得多余,但当年,有的设计是可以救命的!

在各种时尚单品里,风衣,是一个尤其带感的存在。它既可以优雅地穿在英国王室的身上,落落大方;又能在警匪片里,让主角气场全开,又酷又飒。

它既像坚硬的外壳,让人散发出坚毅、深沉的魅力;也可以是外放的性感,勾勒出御姐的霸气

总的来说,风衣这种偏硬朗线条的单品,自带一种气场,它典雅、利落、有风度,处处透露着英伦美感。所以,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不管是街拍还是秀场,风衣时尚仍然屹立不倒。

风衣 “一战”的“时尚遗产”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风衣除了用来凹造型,其实还有非常实用的一面!它在世界第一次亮相,是以军队用衣的身份!

当时正值“一战”,战壕战开始盛行。战壕又窄又深,充斥着无法洗澡的士兵和就地掩埋的遗体,遇上下雨,还会积水,泥泞又肮脏。

与此同时,士兵们身上穿着的还是羊毛大衣,又长又笨重,拖泥带水,非常不灵活。军队急需一身保暖又轻便的制服。

而这个时候,风衣的技术条件也早已完备。1879年,英国人托马斯·巴宝莉——是的,就是奢侈品牌“巴宝莉”的创始人——发明了一种叫华达呢的衣料,它防水、透气,而且经久耐磨、不易撕裂,雨水淋在上面就像露珠溅到荷叶上一样,会自行滑落。

之后,巴宝莉用这种面料设计出防水风衣,并且获得了英国军队的大量订单,最终定型产生了风衣。

风衣 每个配件都大有来头

既然是军队的制服,巴宝莉在风衣的设计上也别出心裁。首先,颜色。为什么经典的风衣都是卡其色呢?因为卡其色在作战时更为隐蔽,在风衣诞生之前,英国的军装普遍就是卡其色,而卡其这一英文词最初也就是用来描述“一战”时英国军装颜色的。

其次,形制。风衣在整体造型上都沿袭了当时的军装设计。

比如:拿破仑式的大翻领、

双排共10粒的纽扣;

肩袢则是专门设计用来佩戴军衔的,也可以用来固定背包;

腰带的设计一方面方便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军姿上的考虑。

还有,腰带上的“D环”,可以用来悬挂刀剑、手雷还有水壶;

胸口多出一块布料,有的还会安一粒扣子,是垫枪用的枪托;

背部的这块布主要是为遮雨,下雨的时候,把腰带束紧,雨水就顺着后面的这块布滴落;

袖口的袖带,绑紧它,防风保暖,还可以把手套别上面;

再加上过膝的长度,既为膝盖保暖,又保证了行动灵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领口,风衣设置了类似军装风纪扣的金属钩和藏在领子后面的系带进行紧固,是“一战”残酷使用化学武器的见证——

这个设计可以起到约束紧固的作用,和防毒面具一起,防止皮肤暴露在毒气之下。

风衣 从制服到时尚

那么,风衣这种制服,又是怎么走向时尚的呢?

首先,在它还是制服的时候,在群众心中的印象就很好。当时,英国军队的军装都是由军官们自己出钱添置的,而且是一笔巨款,所以,那时的军官阶层是被上流社会把持的,这一传统直到1914年才被改掉。

于是,身穿风衣、略带贵气的形象,成了英国人心中理想的军官模样,战壕风衣象征着绅士的派头。

战后,好莱坞电影把风衣潮带上了一个新高潮。电影《卡萨布兰卡》里,主角鲍嘉把自己裹在风衣里,既饱经沧桑,又深情脉脉;

《魂断蓝桥》里,罗伯特·泰勒和费雯丽穿着风衣情侣装,罗伯特身型修长而潇洒,费雯丽优雅而不失女人味,两人演绎的求婚桥段,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

还有阿兰·德龙、奥黛丽·赫本等的亲身“带货”,将穿着风衣的优雅形象留在了人们心中,也成就了风衣永不过时的时尚地位。

还有这些时尚 竟然也来自战争!

跟风衣类似,与战争有关的时尚服装还有不少。比如:牛角扣大衣,一战期间,它被英国皇家海军选中,在海军中普及,凭着厚实的面料和防风耐磨的特点,成为御寒佳品;

派克大衣,二战期间,在北极地区的美军为了抵御极地严寒,参考因纽特人连帽皮袄的服饰,设计了应对特殊需求的军装。

作为军事代表色的绿色和白色结合,奠定了派克大衣白绿的经典配色,后期版本用尼龙作为面料,内里填充棉花,在提高耐寒程度同时,又更加轻便。

原来,兵哥哥才是带货界的王者!不过想想也是,身强体壮、英姿飒爽,穿啥不好看?更不要说军人保家卫国、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让军事服装有了干练、坚韧、硬朗、富有纪律性等等优秀的气质。经受了战场的考验,在和平年代征服时尚界的T台,当然不在话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