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档!撤档!撤档!作为观众的你是怎么想的

近期,不断出现了撤档的事情。

《八佰》撤档。

《少年的你》撤档。

《伟大的愿望》(改名小小的愿望)撤档。

与此对比的是,面对频频撤档的情况,各路导演,媒体似乎已经麻木了,没有出现一点涟漪。

似乎只有贾樟柯导演的一条微博“电影事业,不能这么搞”。

撤档事件的背景,是上半年电影票房的缩减。

2019年上半年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同比缩水近9亿元,观影人次同比减少近1亿。

据电影专资办数据,2019年上半年总票房为311.7亿元,同比减少2.7%;总人次为8.08亿,同比减少10.3%;国产影片票房为157.54亿元,同比减少16.94%。而上半年票房过亿的影片共计42部,其中国产影片17部,进口影片25部。

应该说,不仅是2019年上半年,在去年甚至前年,其实也就是几个爆款电影支撑着票房。并不是一个普遍繁荣的情况,前五年票房的增长应该是影院红利在起作用,以及大家对这个新的消费形式的一种好奇心。

这个效果消除之后,需要靠内容形成大众对电影的一种消费习惯,这个时候就要靠质量过硬的产品了。

这些撤档事件,对于电影创作,确实是不利的。

有人可能说,这是导演们的事情,是投资方的事情,和我们关注没关系。

就目前来看,可能关系不大,可能就《八佰》《少年的你》看不到了,但以后呢,风雨云差点没上映,药神也经历过改名,天注定甚至5年以后才进入关注的视野。

再延伸一下,如此复杂的审核,会不会打击导演的创作热情。

所有优秀的作品,都有着深刻的思考,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每个导演在拍之前,先要考虑能不能通过审核。会有多少优秀电影在摇篮中夭折。

或者,像2008年的漫威一样,殊死一搏,倾家荡产拍了一部钢铁侠,结果没上映,这究竟是谁的损失呢。

现在市场中,一般有两种公司。有的呢,假设这个市场是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他会去电影展或者学校找一些苗子,储备导演,再储备一些剧本,做长期投资。如果市场里这种公司们增加,那市场一定会繁荣起来。

最近连续的撤档,大家对这个前景的预期不强,觉得可持性不强,那么就会出现什么呢?另外一种公司就会占优势,确实。大量的快钱公司。直接变现,没有人去做大蛋糕了。我们在剧本阶段遇到的审查的难题,以及在排完之后上映阶段遇到问题,共同构成了目前的状况。

电影行业非常依赖于政策稳定性和一些对前景的期待。

再看上半年总票房呢,比去年低的10个亿,还算正常。但最主要的是来自于观影人次的下降。

去年呢,票房到300亿的时候,观影人次是8.8亿。

但是今年是多少?7.7亿。

比去年的时候整整少了1亿1000万人次。

票房只是少10亿,是因为票价升高了,以及复联4。

但是观影人次的下降,是一个实打实的预警。

希望这仅仅是一个预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