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鹰坠落之后,观众们看到了战争的“灵魂”

相信很多男孩和周游君一样,都有一个关于成为战斗英雄的梦想。战争的场景,寄托了男人太多的情怀,无论你是一个文弱书生,还是一个彪形大汉,无论你是一个平庸之辈,还是一个人群中佼佼者,你都无法拒绝成为一个战斗英雄的诱惑。人们对于战场的渴望,更多的是驰骋疆场,横刀立马的军人气概,手弯强弓,胯下骏马的飒爽英姿。

​但是随着近年来很多和战争有关的反思影视剧的大量上映,人们对于战争的美好幻想被一一击碎,在影视剧中,呈现给观众的战争场面,往往是惨烈的,而关于战争的起因,往往被描绘成是无意义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人们远离战争的氛围和年代太久了,我们对于战争的理解和认识,更多的是来源于和战争有关的艺术作品。以至于现代的和平社会中,逐渐的淡化了战争对于文明进步的积极意义。

在2001年的时候,曾上映过一部经典的战争类型电影,这部影片由曾经执导过《异形》和《银翼杀手》的传奇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执导,这部影片的名字叫《黑鹰坠落》。有很多影迷和电影评论家指出,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美军自我美化的宣传片,周游君对这一点不甚赞同。周游君倒是觉得,与其说这部影片是在美化美军形象,倒不如说整部影片是在阐述战争的必要性和光荣性。

这部影片是根据美军在索马里执行任务时的一次真实的军事行动改编的,整部影片几乎是全景再现了那次军事行动的全貌,除了影片中个别人物的名字,因为特殊的原因稍作改编之外,影片中人物和细节都忠实于事实经过。

影片开始,就用字幕介绍了此次军事行动对于结束索马里多年来无序的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观众们知道索马里这个名字,更多的是因为这里盛产海盗,这些年来,索马里每次闯入公众的视野,几乎都和海盗有关。除此之外,人们对于索马里的印象就是连年的战乱和灾荒。

如果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还和资源有关,那对于索马里战争而言,美国当时的目的,则要更单纯。当时联合国建立维和部队,其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恢复索马里正常的社会秩序,他们希望用战争的手段,结束索马里多年来混战的状态,让那里的人民恢复宁静的生活。

而在1993年的时候,美军为了能够立竿见影的起到这次战争的效果,以尽快带着胜利者的姿态,脱离战争的泥沼,他们发动了一场针对索马里最臭名昭著的军阀艾迪德的斩首行动。而“黑鹰坠落”事件,指的就是在这场军事行动中,美军因为情报和现场指挥的失败,而造成两架黑鹰直升机坠毁在艾迪德的控制区。因为黑鹰直升机的坠毁,美军失去了此次战斗的先机,以至于本来计划1个小时内就应该结束的突袭战,被拖延成了一场长达15个小时的,惨烈的救援战。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为了尽可能真实的还原这次战斗的状况,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他要求所有参演这部影片的演员,都在参与本次军事行动中的部队里进行了一场短期的军训,并且让这些演员和各自扮演的角色或者是牺牲角色的战友和家属做了充分的交流。导演的这些举措,让演员对于各自扮演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营造出战斗的惨烈场面和紧张氛围,本片的音响效果和摄影堪称经典。在影片中,影片的摄影师斯拉沃米尔·埃迪扎克大量的采用了中远景的长镜头,他采取的这种拍摄方法获取的画面,让银幕前的观众对于战斗的视角感受的更为全面和宏大。而为了增强战斗场面的真实感,本片还采用了大量的手持镜头,以及航拍镜头和夜视镜头,这种镜头所获取的影像,更直接的从一个参战者的视角,将观众拉入到这场焦灼的战斗场景中。影片的画面在这些镜头中来回切换,使得观众将基地的指挥官和现场陆空参战人员整个军事事件的各个细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导演的这些技巧,简直是将银幕外的观众,拉入到了这场惨烈的现代巷战中。

而关于本片的配乐,则是和画面以及战争剧情完美契合的,在银幕上的画面,通过直升机监视镜头的视角向观众展现摩沙迪迦这座城市时,影片的配乐是一种悠扬神秘的曲调,而在军队出发前,影片的配乐则换成另外一种激昂悲壮的背景音乐,战斗的过程中,配乐则被换成了另外一种和枪声接近,但是充满节奏感的音效。在战斗的过程中,配乐和着枪声,还有影片中角色充满军事术语的信息传递,观众的内心情绪迅速和影片中的角色形成了强烈的共鸣。这种情绪共鸣最直接的效果,便是观众们对这场战斗的意义,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虽然影片开头的字幕中已经介绍了关于此次军事行动的目的,但是在看到那些暴动的索马里民兵时,在看到战斗中,被残杀的索马里儿童时,在看到炮火中的整个城市变成了断壁残垣时,在看到那些根本搞不清原因,就失去了生命的美国大兵时,观众们是不是开始怀疑这场战斗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这个时候,导演并没有忙于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依然保持冷静的镜头,鲜明的叙事节奏。向观众继续着这场看似无休无止的惨烈战争,在战争的场面中,导演时不时的穿插几个当地人在战争中的状态。一对索马里民兵父子,儿子因为操作失误,误杀了自己父亲的镜头,让周游君印象深刻。细细想来,这对于美国大兵而言可能是一份有始有终的工作,而对于索马里的原住居民而言,则是一场无休无止的绝望生活。

影片的结尾,在援军的帮助之下,此次行动中被困的美国大兵终于被解救了。而这个时候,导演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长镜头,一部分美军在撤离战场时,因为军车不足,选择跑步离开。这个场景让美军和索马里的原住居民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这次接触不再隔着军营的围墙,不再隔着汽车的玻璃,不再隔着呼啸而过的子弹。他们在晨曦中,奔跑在当地居民中间,有天真无邪的儿童,有面带笑容的妇女,有正在打电话的上班族。那一刻美国大兵奔跑在当地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当中,他们终于得到了当地居民热烈的掌声。这个画面和刚刚还进行着惨烈战斗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个场景,正是这些美国大兵舍生忘死选择战斗的意义,这些居民的掌声,则是对他们行为的最大荣光。

战斗的终极意义,是用战争结束战争,是用暴力抑制暴力,战争是社会对于自我的一次手术。而在这部影片中,在黑鹰坠落之后,雷德利斯科特用一场惨烈的战争,让观众们明白,那些战士甘愿用热血奋斗的意义,带领观众看到了战争真正的“灵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