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衔效应:为何孩子总是一边依赖父母,一边嫌弃父母?

近日热播剧《少年派》更新完,林妙妙就惹了众怒,又冲上了微博热搜榜。

剧中女儿林妙妙在和朋友邓小琪争执,邓小琪嘲讽地对着林妙妙说:“你爸爸说是跨界情感交流,美名曰心理咨询师,其实就是天天泡在殡仪馆。

回到家后,她怒不可遏,指着父亲就开始破口大骂。

“他让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他赚死人的钱”、“你别碰饭菜,你今天碰死人了!”

情绪失控的林妙妙,语气凶烈,一言一语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深深地插在父母的心上。

面对女儿的指责,父亲一言未发,但眼底的难过与痛心却无法隐藏,没有反驳一句。

妈妈王胜男忍不住了:“你爸不偷不抢,凭本事赚钱吃饭,丢你什么人了,我都不嫌弃他你凭什么说他呀?”

林妙妙还是一脸生气状:“就凭他让我在同学面前蒙羞了,他让我抬不起头,我看见的只有嘲笑,还有恐惧。”

林妙妙这么做,说到底,不过是虚荣心作祟。她嫌弃父亲的工作,不过是觉得自己丢了面子。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但是,时下,孩子嫌弃父母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你是他捧在掌心的小公主,他却是你难以启齿的亲人,他这一辈子都以你为傲,你却把他当作此生的难堪。

有人在街上装作不认识正在清理卫生的妈妈;

有人在学校花钱雇人参加自己的家长会;

有人嘲笑父母是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土老帽”……

究竟是寒门难出贵子,还是贵子不愿承认寒门?

为什么孩子会嫌弃父母?

一.孩子自身的原因

1. 攀比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孩子之间互相攀比,特别在价值观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攀比之心越加疯长。

孩子自我剖析不够。年龄太小,认知能力差,很多孩子不能分辨是与非,不能明晰美与丑。

只知道同伴有的自己不能没有,而且还要比别人的好。他们不知道这是一种攀比心理,还津津乐道自己追求的是时尚与完美。

在这个利欲熏心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攀比。孩子和孩子攀比,家长和家长攀比。

而最扎心的不过就是:家长拼尽全力想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可有些孩子心中也早已将你和你所给予的分成了三六九等。

即使林妙妙的父母对她呵护有加,也依然逃不过被孩子加以对比嘲讽。

2. 虚荣心

哲学家柏格森曾说,

“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

心理学有个“头衔效应”

头衔满足了一个人的虚荣心,一个头衔的好坏象征着一个人出人头地、超过一般人,而头衔不好的人,则总是被冷落。

因为父亲的头衔是一个殡仪馆工作者,让林妙妙觉得甚是晦气,丢人,虚荣心瞬间暴露无遗。

3. 自卑

如果说骄傲最易产生虚荣心,那么相反的自卑心理也是物极必反的一类。因为自卑,所以强烈希望在某一方面能够压人一筹。

如孩子学习不好,那么在物质方面就有着比较强烈的虚荣心;有些孩子甚至为了吸引目光,收到追捧而不惜撒谎、吹牛,为自己披上爱慕虚荣的外衣。

而自卑感往往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和外在社会的打击。

4. 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对人生、事物的看法或评价。

随着孩子的日益成长,独立精神越来越足,自我思想不断茁壮,但是价值观又不成熟,对自我没有清楚的认知能力,容易自大又叛逆。

而像林妙妙这样正处于青春期叛逆的状态,加上外在一点点刺激,就像导火线一样的,一点就着,如果她有个正确的价值观,又怎么会在意别人的看法。

二.父母的原因

很多人都觉得孩子嫌弃父母,都是孩子的问题,殊不知,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其深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成长中模仿的榜样,父母的很多做法无形中不断影响着孩子。

1.过度宠爱

过分满足——独生子女自私任性的根本原因

很多父母,只要孩子提出要求,不论什么,都会满足。父母一旦不能满足要求,就会开始嫌弃父母、讨厌父母、不再理会父母。

过分地关注——是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来源

当孩子受到家人过多的关怀时,他以为自己永远是中心,他们会表现出缺乏爱心且专横跋扈。

缺乏纪律性——内心无善恶的界线

主要是因为父母教育过于柔弱,对越轨行为采取了特别温和的态度,使孩子对行为没有正确认识。

2.喜欢吹嘘夸大

不注意言行,父母做事喜欢吹嘘夸大

很多家长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对外人吹嘘家里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说谎成瘾。

打肿脸充胖子

给予孩子太多物质上的需求,也不管家庭的经济情况能不能承受,看到别人有什么都要给孩子买,将别人的孩子比下去。

3.不良的家教之风

喜欢数落孩子

“你怎么那么笨,教了这么多遍还是记不住!”

“我就没见过比你这么不听话的小孩!”

“学习这么差,你还好意思玩!”

经常处于父母数落下的孩子,不断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断地否定自己。

跟孩子哭穷

“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你看看给你交学费又花了这么多钱,爸爸妈妈累死累活,成绩这么差怎么对得起我们?”

孩童世界里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在他们最纯真无邪的年华里被贫富困扰,让一个孩子的内心变得贫瘠而又自卑。

父母过于强势

“你今天敢出去玩,试试看!”

“我说了让你吃饭了吗,滚去把作业完成。”

“以后不准画画听到没有,专心学习。”

各种威胁恐吓的话语,不准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做错了还经常受到严厉的惩罚,什么意见都被父母操控。

父母太过强势,随着孩子的意识逐渐清晰,叛逆心理越加强烈。

有暴力存在

经常出现父母争吵打架,或者是对孩子拳打脚踢,长期笼罩着暴力惶恐的窒息氛围。

对孩子心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极度缺乏安全感,甚至孩子长大,可能成为施暴者,将自己受到的痛苦发泄在受害者身上,对社会造成惶恐。

缺少陪伴

父母经常以工作忙等理由,对孩子只以金钱和物质弥补,却从未关心过孩子。

美国曾有项研究数据表明,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

3到12岁是孩子成长的一段关键时期,这段期间也是孩子的性格逐渐成型的时期。

然而父母的职位缺失,往往造成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和疏离。

4.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家长只让孩子知道钱能买到很多想要的东西,却没有让孩子理解钱是怎么挣来的。

不理解家长的劳动和付出,更不知道劳动和勤奋所包含的真正价值,孩子将会万事以金钱来衡量,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外在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出现,功利的社会心态,使孩子出现“嫌贫爱富”的思想。

受到外界的嘲笑和欺凌,父母和老师没有及时的疏导,而屈服于富贵的孩子,强烈的受挫心理更加使孩子变得功利。

怎么做才不让孩子嫌弃父母?

一. 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

1.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概念

从小培养孩子对金钱的概念,认识到金钱的不易和重要性,同时让孩子知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不用夸大金钱的作用。

2.适当控制孩子的支出

对孩子的穿着、饮食、学习用品等不要一味追求高档、奢华,不要养成孩子奢靡的生活观。

还有给孩子的零花钱不能太多,最好是让孩子通过自己劳动来争取零花钱,比如给家长浇花、自己收拾书桌,这样让他体会到要劳动才能有收获。

3.让孩子了解贫困人的生活

多给他讲些贫困孩子励志的故事,让他清楚贫困不可耻也不可怕,更不能看不起贫困的人,因为所有人都在努力地生活。

如果自己家条件不好,更不能看不起家长,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爱孩子的人,贫困可以通过全家一起努力来改变。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多陪伴关心孩子

孩子就是父母一辈子最大的投资,关爱孩子是基础,其实孩子想要的不多,父母的理解和陪伴仅此而已。

给予孩子心灵最大的关爱,要让他们明白不是只有金钱和权利才是幸福,他们拥有世上什么都买不到的父母之爱。无论地位高低,身份贵贱,他们对子女的爱是永恒不变。

2.给孩子树立自信向上的榜样

很多家庭确实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孩子会因为家里穷而感到自卑,这时,父母一定要做一个充满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家长,不要经常对孩子喊穷,让孩子知道虽然买不起贵重物品,但是父母都有认真工作。

3.经常鼓励孩子

告诉他“困境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努力工作,总会渡过这个困境的”“即使我们家不富裕,但是你很优秀,很善良,很踏实,勤劳肯干。

总结:

很多时候,孩子嫌弃父母,大多都是孩子攀比、虚荣、自卑的心理,面对这些心理,其实是很大众化的,所以父母不用太过紧张,只需要正确引导孩子。

关于攀比、关于虚荣、关于自卑,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父母的价值观影响着孩子。

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一直是人类的重大议题。我们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如何获知他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

对于这些,父母应该做到是“自我意识的独角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带领孩子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