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历史最高分,直面年轻人空虚的内心世界——《燃烧》

今天盒子为大家推荐一部由《行尸走肉》格伦出演的电影《燃烧》,影片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燃烧》是戛纳电影节历史评分最高的电影。印象最深的是海美抽完da ma在夕阳下赤裸上半身跳“Great Hunger之舞。极度饥渴的舞蹈——人生意义的饥渴。

电影很有村上春树的特色(各种性及性相关毫不避讳,国内参考王小波),主旨表达的也很隐晦,甚至不认真看可能总感觉看完看不懂,如果对人性及社会阶层、底层人民生活感兴趣,不失为一部可以看看的电影。

为了看电影燃烧提前读了《烧仓房》。因为故事太过短小,村上大叔又用了很多隐喻。读了两遍还是觉得难以揣测。

除去未被关注到的塑料棚,男主确信他附近的仓房没有被烧毁,而女孩的男朋友却笃定已经在一个月前烧掉了。

女孩的消失。话剧里的小狐狸有没有买到手套。

仓房是否有用,是由谁来判断呢?

电影在原著基础上加了不少的元素,比如阶级问题,身处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也确实就像无人在乎的塑料大棚。有好有坏,最喜欢的一段是女主吸完dama后裸身跳舞那段,虽然很多细节对话都和原著基本一样,但是有些加了的东西让这个故事有了矛盾的地方,原著里面男主是30出头事业小成的作家,女主是他的情妇,20岁,父母双亡,男主是她唯一能依靠的,但实际对于男主来说,她也是可有可无的,这是男二的理想仓房!

故事最后,男主也渐渐遗忘了她。电影里设定完全不一样,男女主是相互依赖的,两个都是社会底层的边缘人,而且交谈时候男主明确向男二表示他爱女主,并不符合男二所说‘’值得烧,没人在乎‘’的塑料棚。结尾的处理很喜欢。还有在电影里男主太不像个作家了。

看了影片后,不得不说影片表现手法还是纯熟且舒服的。影片比较特别的在于,带领观众以某一独立视角在罗生门内观摩了“罗生门”。你可以说它是个反应阶级的电影,可以说它是罪案电影,可以说它是个揭露人性的电影,也可以说它是个心理学电影。关于剧情的探讨可以有很多。包括女主究竟有没有精神分裂或者说谎,男二究竟是不是紫薯精的远房表亲,最后一击是小说还是现实。这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你怎样解释都可以,生活的本质也的确存在无数可能性以及迹象万千的多重“真相”。

至于燃烧,卑微的生命渴望燃烧,“昂贵”的生命也同样。或许在片尾充满“基情”的一扎中,在刘亚仁光溜溜的裸体前,在男二满脸血迹的笑意里,一切阶级都在燃烧的火光中“平等”和解。电影有个场景应该是记忆最深刻的吧。女主赤裸着面对夕阳起舞,对她而言这或许就是消失前的燃烧。也正是这燃烧,才有男主为她这个塑料大棚奔波调查亲手“惩戒”的整个过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害怕被烧掉的仓房。多义性让它有着成为经典的魅力,也注定有着不被大众理解而抛弃的基调,但这样的电影至少让人产生畏惧——如果你也经历过刚步出社会刚离乡别井身无分文感觉被这个社会舍弃随时随地都可以悄无声息地意外死去。然后你才能体会那段夕阳下裸舞的寂寞。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这件事真实地存在,而我们却用社会性来假装它只是人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不管你恋爱,结婚,生子,人始终是只有自己一个,因为世上感慨万千,境遇不同,只有自己真正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人。

一环扣一环的剧情和隐喻,完美映射如今边缘人群、社会阶层的差异,人性、空虚、无力等等。看完之后,些许压抑、细思极恐。印象极深的惠美夕阳下的起舞,美好中却带着一丝凄凉。刘亚仁不多讲,天生的演员。

孤独和欲望一样是无穷无尽的,而被困住的又不只得你一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