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大名将,两个自尽一个逃亡国外,还有一个不知所终

本文为纯原创,自写自画。三到四天完成一篇,长期在头条发布。如果有不当之处,敬请赐教。原创不易,坚持更难,欢迎关注、转发。

会打仗不会做人的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也是“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以深谙兵法,善于用兵而闻名天下。他辅佐秦昭襄王多年,屡立战功。在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间,先后攻下了70余座城池。有许多他指挥的战斗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可圈可点的案例。如前293年,在伊阕以少胜多,大败魏韩联军;公元前279年,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一带);长平之战,重创赵军主力,一次性坑杀赵国降军二十万人(也有四十万之说)。由于功勋卓著,被封为武安君。

长平之战后,白起打算军中趁士气正旺,一举灭掉赵国。公元前262年,白起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已经衰败得无还手之力的韩国,另一路则由他本人亲自率领,直扑赵国都城邯郸。

韩、赵两国惊恐万分,派使者用重金贿赂了秦国的相国范雎。

范雎虽然不像白起那样有名,但在当时却是真正的实权派人物,被人们称为一人之下,百官之上。

范雎也早就担心白起的功劳太大,将来盖过了他这个相国。从另一方面而言,白起虽然在战场上料事如神,但在为人处世上却毫无城府,十分耿直,说话办事从来是直来直去。经常因为战术上的问题,在朝廷上与相国范雎直怼,说他不懂军事。虽然白起说得没错,但这让身为百官之首的范雎觉得很没面子。因此,他对白起一直没什么好印象。但因为当时的秦国正在四方征战,秦昭襄王对白起等将领比较宽容,范雎自然也不敢对白起怎么样。

杀红了眼的白起

长平一战,秦军虽打败了赵军,但这种胜利也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秦国的自身也遭受了重创,军队的后勤补给几近枯竭,补充的新兵也没有到位,急需停战休养一段时间。因此,当韩、赵两国派使者用重金来收买范雎时,他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接了他们的钱后,劝秦昭襄王接受韩、赵两国提出的割地和谈的建议。而秦昭襄王也同样有这种想法,因此就接受了韩国割让垣雍,赵割让六城的和谈条件,下令秦军停战休养。

此时的白起已经杀红了眼,一日不打仗就浑身不舒服。当他收到休战的命令后,便对范雎怀恨在心,数次在朝廷当面斥责他,双方就此结下仇怨。《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被冤枉的白起

当年九月,休整了几个月后,秦昭襄王看到秦军元气有所恢复,便决定再攻赵国都城邯郸。但不巧的是。白起得病了,于是就改派五大夫王陵为主帅。但王陵一开战就连吃了几次败打仗,损兵折将。秦昭襄王只好再派大病初愈的白起去,白起给他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觉得秦军攻赵国的时机不成熟,拒绝出兵。从纯粹的军事战略上来分析,白起绝对是正确的,但秦昭襄王却误以为白起是在报复前不久强令他停战休养一事。好在白起以前的功劳大,所以秦昭襄王就没跟他计较,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痛快,留了些隔阂。。

被白起拒绝后,秦昭襄王只好改派王龁替王陵为主帅。让秦昭襄王没想到的是,王龁依然被赵军打得惨败,伤亡巨大。白起听到消息后,直言不讳地对秦昭襄王说:“当初您不听我的计谋,结果怎么样?”言语间明显有嘲笑的意思。

这让秦昭襄王大怒,强令白起立即带兵出战,但白起还是以有病为由拒绝了。看到白起和秦昭襄王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范雎便开始活动了。他先假意帮白起求情,让白起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又故意派了几个更没水平的将领在前线作战,结果可想而知,秦军又连吃败仗。

被赐死的白起

很快,秦军战败消息又不断地从邯郸传来,秦昭襄王更加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

当然,范雎也没闲着,一直在背后煽风点火。他越煽风,秦昭襄王就越是上火。范雎见时机成熟后,便诬陷白起居功自傲,有谋反之心。结合白起这几个月的反常行为,秦昭襄王竟然真的相信了范雎的话。于是便派使者送了把宝剑去前线,让白起自刎。

公元前257年十一月,当白起行至杜邮(今陕西省咸阳市任家咀村)时,收到了使者送来的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一代名将白起,就这样悲凉地一剑了结了自己的人生。

据民间传说。白起拿剑自刎时,曾仰天长叹自己今日的死是命运之神在报应他。因为当初在长平之战,白起曾经虚假许诺赵军将士,投降便可以活命。但赵军投降后,白起食言了,下令将这二十万投降士卒全部活埋了。他临死前发出这样的感叹,或许自己也认为是老天在报复他的罪恶。

战无不胜的王翦

至于赵国的两员猛将廉颇、李牧,已经在前一篇文章( 战国名将廉颇、李牧,竟然都死在了同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手里)做过详细论述,在这里就不再细说。

和白起、李牧被自己人逼得在前线拔剑自尽;廉颇被逼逃亡到魏、楚两国,最后悲凉地客死他乡无人知晓不同的是,秦将王翦虽然晚景也很孤寂,但好歹得了个善终,在人们公认的战国四大名将中,算是下场最好的一个了。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他自幼便喜欢军事,并练就了一身武艺。参军后不仅胆大英勇,而且善于指挥。很快就在军中崭露头角,几年的功夫便成为了秦王嬴政手下的得力干将。

尤其是在秦王嬴政铲除吕不韦和嫪毐的过程中,王翦几次助他于危难之中。因此秦王嬴政正式亲政后,王翦的地位也迅速提升。

稳定政权后,秦王嬴政便开启了统一天下的征程。这场统一战争以前236年秦军进攻赵国拉开序幕,前后共持续了15年。在此期间,除了最先灭亡的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是由王翦带兵所灭,要么是他的儿子王贲带兵参与。

公元前229年,王翦奉命率兵攻打赵国,结果遇上了赵国的名将李牧。这是战国四大名将中唯一的一次正面对决,双方都是战神级的人物,水平难分伯仲。相持一年多后,王翦采用了谋士的反间计,借赵王之手才除掉了李牧。李牧死后,王翦一路势如破竹,大败赵军,杀了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的都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迁,将赵国变成了秦朝疆域中的一部分。

公元前227年,燕国派荆轲刺秦嬴政失败后。秦王嬴政便派王翦率大军全面攻打燕国。不久便占领了燕国都城蓟,燕王喜逃到了辽东,燕国也名存实亡了。

急流勇退的王翦

在攻下燕都后。王翦突然提出要告老还乡,无论秦王嬴政怎么挽留,他都不想再留下。当然,他并没有做甩手掌柜,留一幅烂摊子一走了之,而是为军中挑好了许多接班人。也正是因为这方面做得好,秦王嬴政才没认为他是因为起了二心而走,并且放心地让他走了。

但在公元前224年,秦灭楚时久攻不下。迫不得已,秦王嬴政只好再度请王翦出山。王翦又欣然奉命领兵攻打楚国,面对强楚,王翦没有直接硬攻,而是屡出奇兵,最终灭掉了楚国。但灭掉楚国后,他又告提出告老还乡,无论众人怎么劝,都非走不可,而且没有向朝廷提任何要求。以至于本打算强令他留下来的秦王嬴政都不好开口,只得答应了他的要求。《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

史书上找不到结果的王翦

王翦隐退后,从此不问国家政事,就像彻底从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一样,以至于他的去世年月都没有记载,只知道他长寿而善终。

关于王翦当初执意要告老还乡,民间有许多传。比如有一说是他从白起、廉颇、李牧等人的冤死中看到了自己将来的下场,于是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选择了急流勇退,避免了功高震主,招祸上身。

(下图链接是根据本故事改编的漫画版图书)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全套共十册)满100返50,半价销售 ¥228.2 购买

还有一说是王翦得到了高人指点,说历朝历代开国将帅都因杀人过多,损阴德太重,难得有善终。他认真分析了历史上许多将帅后发现果真有此规律,于是便果敢结果结束了自己的征战生涯,在乡间自建了一小庙出家,每天在庙里诵经念佛,向昔日被他杀死的众多生灵谢罪。虽然再往后的事没有记载,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王翦应当是自然而终了。若是参与朝政被官方赐死或害死的,官方肯定会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在历史书中写上一笔来抹黑他的。毕竟他是个风云一时的人物,不能没理由地说杀就杀。

王翦的儿子王贲也深受他的影响,公元前219年,王贲随秦始皇东巡结束后,便效仿父亲执意告老还乡了。他后来的结果也在史书中找不到半点记载,应当也是像他父亲一样,在远离尘嚣的地方自在到老,­安然善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