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有没有来过中国?帕米尔高原的这种羊可以作证

尽管《马可波罗游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马可波罗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一直是中西方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尽管热且持续,但争论双方都不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来过或者未来过中国。对比起来,认为没有到过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马可波罗自称在中国游历了17年,深受大汗(忽必烈)信任,还在扬州担任过官职,但在中国的史籍里却没有一条关于马可波罗的官方文献记载;认为到过的,最主要的依据是,如果马可波罗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就不可能被写的“那么像”,这是非亲身经历而不能为的。

《马可波罗游记》给马可波罗到中国给出了这样一个线路图: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与父亲和叔叔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但他们在这里出了点意外,只好改作陆路,向东越过伊朗沙漠,跨过帕米尔高原,终于到达中国新疆。随后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来到敦煌古城,并穿过河西走廊,最终到达元上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共花去了4年时间。

忽必烈大汗非常赏识马可波罗,不但邀请他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还将他留在元朝当官任职。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就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并借“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还出使了越南、缅甸、苏门答腊。他每到一地就会详细考察那里的人文地理、民俗风情,以便到大都后向忽必烈大汗汇报。

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在中国已经17年,他非常想家,元朝要嫁一位叫阔阔真的蒙古公主至波斯,他趁机提出护送公主并返回自己祖国的请求。1295年末,他终于回到威尼斯,因为从元朝带来了无数珍宝,一夜之间便成了威尼斯的巨富。但3年之后却因为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成为俘虏,并在狱中口述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他本人因此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在数百年的时间里,怀疑马可波罗没来到中国开始于何时,已经很难说清,但高潮却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2011年8月9日,英国《每日邮报》引述意大利一组考古学家的调查结果称,马可波罗事实上从来没有真正到过中国,他可能是一个“骗子”。随后,一些国外学者列举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种种“不准确”记述,同时质疑当时在中国很常见的一些东西,如四大发明、筷子、裹脚布和长城等,《马可波罗游记》都没有提到过,认为马可波罗的记述不过是从波斯人那里获得的一些有关中国的资料,外加道听途说而已。

马可波罗真的会是一个“骗子”?他到没到过中国的事就这样被争来争去:德国图宾根大学汉学系教授福格尔为此出版了《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方面的新证据》一书,认为马可波罗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大量详细描述是非常准确而详尽的,而这在当时的当时的欧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献中根本找不到,因此成为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坚定支持者,也为“马可波罗没到过中国”的质疑者给予了有力的反击。

然而,反击只能让争论更加热闹,大有人世间的事情人已“解决”不了的意思,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把他交给羊。

在帕米尔高原有一种羊,是盘羊,雄性肩高可达1米多,体重可达200千克。雄性的弯角粗大,长达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状,外侧有环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弯度不大。他们一般3-5或数十只为一群,长期活动在帕米尔高原上。但是,若用“帕米尔盘羊”这一称谓向欧美人士说起它们,大多会引来一脸的茫然——因为,这种大野羊最早是马可波罗发现并记述了它们,随后被命名为马可波罗羊。

《马可波罗游记》是这样描述这种“大野羊”及帕米尔高原的:这个平原(帕米尔高原)有大批的牲畜,特别是绵羊最多,羊体肥大,羊角长达三四掌,有的甚至长达六掌。牧羊人用这些角制成勺和器皿,用来盛放食物,还用这种羊角替羊织成篱笆,防止狼的入侵。据说这里到处都是野狼,吞噬了许多山羊和绵羊,绵羊的角和骨头数量众多,堆在路旁可以在积雪的季节引导游客,以免他们迷路……又说,沿帕米尔高原十多天见不到一个居民,必须准备好路上所需的一切,群山巍峨,看不到任何鸟雀在山顶盘旋;又因为是高原,空气稀薄,点不起火来,不能产生与低地同样的热力。

一只羊、一个地方显得有些“单薄”,在敦煌,马可波罗又记述了另一种羊,用来祭祀的羊:沙州城(即敦煌)城中有许多寺院,寺中供奉着各种各样的偶像,居民对这些偶像十分虔诚,常常祭以牲畜。当他们的儿子出生时,他们就祈求一个偶像来保佑他。父亲为了敬神特意在家中养一头羊,一年过后遇上这个偶像的特别祭日,父亲就带着儿子和羊到神的面前,用羊作为礼物来祭祀偶像。

又说,他们将羊肉煮熟,供在神前,进行长时间的祈祷,内容主要是祈求神保佑自己的儿子不生病痛。他们认为在这个祈祷时间内,羊肉的气味都会被神吸收去,于是就将残留的物质带回家中,邀请所有的亲友以虔诚的态度,兴高采烈地大吃一顿。最后把骨头收集起来,用精致的器皿保存下来,偶像的祭司们也可分得头、脚、肠、皮和某些部分的肉……偶像有木雕的,有石制的,有泥塑的,十分富丽,并全身都贴了一层金皮。

这些文字与现实的相似让人非常惊讶,马可波罗极为精确地描述了一场杀羊的仪式,和当时的社会情景一模一样。因此,马可波罗有无来过中国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依然活在人们记忆里,就像马可波罗羊依然生生不息地繁衍在帕米尔高原上,而那杀羊的仪式在今天的敦煌依然能见到。

也许,人世间的事羊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