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选溥仪做接班人?与此同时,溥仪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与老恭亲王相比,小恭亲王可谓相距甚远。倘若,在十八岁那年他没有继承爵位,那么,政坛上就会少一个跳梁小丑。

光绪六年(1880年),溥伟在北京出生了。道光帝旻宁曾孙,恭亲王奕訢之孙,贝勒载滢之子,作为贵族的他,从小就在锦衣玉食之中长大。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溥伟在慈禧的旨意下,顺利成章地继承了爵位。

从此,年仅十八岁的溥伟成为了位高权重的亲王,比自己父亲的爵位还要高几级。

可恰恰从此刻开始,志得意满的溥伟开始自命不凡起来。他日后可笑可叹的言行,大多来源于他得之甚易的爵位。

清朝有着明文规定,王爷逝世之后,他本人获得的赏赐应该先交给朝廷保管。朝廷当然不会收回之前的赏赐,只是等到王爷的继承人正式确认之后,再完璧归赵。清廷此举,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溥伟继承了爵位后,清廷将之前收上来的三件物品如数发放。这三件物品中的第一件,就是咸丰三年赏赐的宝刀,白虹刀。第二件,是咸丰皇帝写给溥伟父亲的“密谕”。第三件,是咸丰皇帝赏赐给溥伟父亲的黄丝腰带。当时,溥伟父亲还是朝廷任命的阅兵大臣。

民间关于这三件物品的传闻有很多,对于那封“密谕”的传闻更是离奇。很多人都说:当时咸丰皇帝离开京城准备前往承德时,曾亲手为溥伟父亲写下密谕,上面给予了溥伟父亲便宜行事之权。其实,这种说法纯属子虚乌有。所谓的“便宜行事”,只是民间戏文中的戏说。

皇帝是不会给予臣子这么大的权力的,如果这样的话,皇权势必会受到威胁。历朝历代,皇帝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咸丰皇帝确实传下过密谕,可上面只说让溥伟的父亲留守京城,并交代了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中,不仅没有允许溥伟的父亲便宜行事,甚至,还规定了他的住处,并不许他直接见洋人。由此可见,便宜行事之说,只是后人的猜测。

等到三件物品归还给溥伟后,溥伟最喜欢的,还是那柄白虹宝刀。他白天爱不释手,连晚上睡觉后也要将刀挂在床头,生怕被人盗走。民间将此宝刀传地神乎其神,说的就像天降神兵一样。其实,这柄宝刀看起来非常普通。

据溥伟的次子说,这柄刀虽是皇帝御赐,可长度不到一米,宽度不到两寸,与普通的刀相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光绪三十四年,慈禧想要从溥字辈的皇族中选择一个人继承皇位。当时,有人提了溥伟的名字。慈禧听后,默不作声,就像没有听见一样。

之后,还有人再次提起溥伟。这次,慈禧不断地摇头,表示不可。

其实,这是溥伟第二次错过皇位了。

第一次还是慈禧准备废除光绪的时候。当时,慈禧对选谁继承举棋不定。有人向慈禧进言,说:溥伟很多才华,在溥字辈中可谓是鹤立鸡群。话里话外,都流露出选择溥伟的意思。慈禧听后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

溥伟听说后,认为慈禧的笑容是对自己的赞赏,于是,非常高兴,甚至,还做好了当皇帝的准备。可是,慈禧的心思很难琢磨。最终,她选择了溥仪作为继承人。

那么,慈禧为什么选择了溥仪呢?

其实,老谋深算的慈禧早已将之后的政局看的明明白白。溥仪年仅三岁,只能依靠隆裕来掌握朝政。而隆裕是慈禧的侄女,由她掌权再好不过了。

可笑的是,溥伟对慈禧的安排茫然不知,他一直以为继承皇位的是自己。

皇帝登基之前,溥伟身穿亲王制服美滋滋地等待宣召。他从早上等到中午,又从中午等到晚上,可还是没有任何消息。溥伟按捺不住自己急切的心情,于是,直接向皇宫跑去。真是无巧不成书,溥伟跑到宫门口的时候,正好碰到奉诏前来的溥仪。

溥仪当时只有三岁,正坐在轿子中准备进宫。但是,溥伟并不知道即位的不是自己,还准备跟随溥仪的小轿一同进宫呢。抬轿的太监将溥伟拦住,告诉他,太后并没有宣他进宫,他只能在宫门外等候。

溥伟正在憧憬着皇位,被太监拦住后,他火冒三丈,大怒道:“你这个奴才竟然如此大胆,看我今后怎么收拾你!”抬轿的太监手握慈禧的圣旨,根本不理会溥伟的恐吓。溥仪的轿子一进宫,宫门便立即关上了。这时,溥伟才感到了有点不对劲。

此事经过后世人的杜撰,被演绎成了“小恭亲王咆哮宫门”的桥段。民众们口耳相传,越说越玄。很多人听了之后都信以为真,还遗憾地说,溥伟当时应该右手紧握咸丰皇帝御赐的白虹刀,左手持御赐的“便宜行事”密谕前去逼宫。如此一来,历史可能就会改写。

但是,溥仪还是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皇位。

溥伟见大事已定,只好摆出一份忠心耿耿的样子,并表示要尽力报效朝廷。当然,朝廷也没有亏待他,仍然给予了他很大的权力。尽管溥伟干劲十足,可满清的统治早已岌岌可危。革命党逐渐壮大后,毅然发动了武昌起义。

一时间,天下云集响应。清廷难以抵抗,可是在是否退位的问题上又犹豫不决。对于这个问题,溥伟表示,要坚决地反对袁世凯,反对退位。隆裕思前想后,还是举棋不定。于是,她召集众大臣进宫,想要听听大家的看法。

庆亲王首先发声,他认为,大势所趋之下,退位可以使民众免遭战火。而且,退位之后凭借优待皇室的条件,王族依然可以显贵。庆亲王话音未落,溥伟就迫不及待地呵斥道:“袁世凯一伙人就是不折不扣的奸贼,应该尽早把他们除掉。”

然后,他表示不能退位,更不能同意共和。

看到溥伟的态度如此坚决,隆裕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如果有办法的话,谁也不想退位。袁世凯说革命党兵多将广,咱们实在无力与其抗衡。”溥伟并没有被革命党所吓倒,他继续坚持道:“乱党虽强,可并不是刀枪不入。朝中许多忠臣义士都迫切地想要上阵杀敌,只要军饷齐备,马上就可以与乱党开战。”

一说到钱,隆裕感到很是棘手,她向溥伟询问:“钱都让袁世凯要去了,现在国库空虚,军饷如何筹备?”

溥伟接着说:“当年日俄开战时,日本的军饷也经常发放不下。天皇的众位妃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首饰拿出来充作军饷。日本的将士听说后,感激涕零,无不奋勇作战,终于打败了俄国。如今国家危急,太后如果效法日本的话,何愁乱党不除?”

隆裕还是十分担心:“胜利的话,一切都好说。但是失败的话,我们的优待条件就没了,到时候又该怎么办?”溥伟听了此话,慷慨陈词:“优待之说不过是乱党的缓兵之计。而且,就算是真的,我大清皇帝竟然要受到臣民的优待,岂不是要贻笑千古?”

隆裕已被溥伟的情绪感染,她点头道:“你说的有些道理,但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回复袁世凯?”溥伟向隆裕进言:“如今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就说,是否退位要看国会的意思。反正国会还没成立,能拖一会是一会。过段时间,兴许还会有转机。”

此话颇和隆裕的意思,于是,隆裕决定按溥伟说的办。

溥伟自认为聪明过人,可是,哪里是袁世凯的对手。袁世凯马上向朝廷回复:“听国会的意思可以,我也很敬重国会。但是,等到那时候,是否还有优待条件,我就无法保证了。”袁世凯久经宦海沉浮,早已成了官场中的老油条。看到隆裕有心拖延,他立即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用优待条件来威胁隆裕,一下子便令隆裕哑口无言。

于是,隆裕再次召集众人,向他们说了袁世凯的回话。众人听了之后,一个个低头不语。溥伟也拿不出什么好的计策,只是坚持道:“有我溥伟在,大清不会亡!”此话听起来虽然狂妄,可溥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看到了朝廷的软弱,于是,改变了方法,开始与列强交流起来。

溥伟首先与德国人商谈,看到德国人对复辟不感兴趣后,他又去找日本人。

日本对中国垂涎已久,与溥伟交流后,他们决定要扶持溥伟在沈阳登基称帝。此事报告给日本高层后,日本高层认为,相比溥伟,溥仪更好控制。而且,溥仪是正统皇帝,比溥伟恭亲王的名气更大。于是,日本选择了溥仪

就这样,溥伟再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没有当成皇帝,溥伟也没有气馁。他以复辟为己任,并不惜花费重金。溥伟的财富在诸王府中名列第一,可他不吃不喝也不玩乐,将金钱都用在了复辟上。

看到溥伟对复辟如此狂热,江湖骗子们感觉有机可乘,于是纷纷上门行骗。他们的骗术非常低劣,可总能骗到复辟心切的溥伟。一个俄罗斯人求见溥伟,对他说:“清朝兴起时就有俄罗斯骑兵的支持。如今,这批骑兵还存在着。只要军饷充足,我马上就能率领他们上阵杀敌。倘若王爷想复辟大清,我愿意充当先锋。”

溥伟听了之后,大喜过望。他立即给了这个人很多财宝,让他回去招兵买马,等待召用。

俄罗斯人走后,没过多久,又来了一位蒙古人。蒙古人告诉溥伟,说:“自己麾下有一批蒙古骑兵,静待王爷检阅。不过,若无财力支持,骑兵就只能解散。”溥伟听了之后,毫不犹豫地赐下大批钱财。

此等事情不断上演,溥伟总是来者不拒。

长此以往,就是有座金山,也架不住这样的折腾。很快,溥伟不仅花光了家产,还欠了银行不少钱。为了能实现复辟的梦想,溥伟甚至将自己的恭亲王府卖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为诱迫溥仪早到东北筹建满洲国傀儡政权,将溥伟从大连接到沈阳,让其当“四民维持会”会长,扬言要以溥伟为首建立“明光帝国”。日军还让溥伟穿上“王服”,在日伪警宪的簇拥下祭陵。溥仪得知这一消息,急忙来到旅顺,顺从地当了日本的傀儡。

从此,溥仪对溥伟心存戒虑,总是放心不下,生怕溥伟夺去帝位,始终没有给溥伟一个职位,就连日常的零花钱也不肯给。

1934年1月,溥仪要做满洲国皇帝之前,曾派溥伟到京津一带,运动清朝遗老贵胄前往长春上本朝贺。溥伟到京津将其列名奏贺之本章收齐,并带去故宫太监二十四名,预备三月一日,溥仪举行登极大典时侍奉之用。溥仪当了满洲国皇帝,由溥伟的儿子毓嶦成为贴身侍卫。

1936年,五十六岁的溥伟含恨离开了人世。弥留之际,他仍心心念念于大清的复辟。

有人说他挥霍家产,他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复辟大业。可惜的是,溥伟终其一生,不过是在倒行逆施。他看不清历史发展的方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南辕北辙而已。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他是否会后悔,是否会醒悟,是否意识到他这一生尽是干了些可笑的事情?

参考资料:

【《溥伟的皇帝梦》、《清史稿》、《晚清“铁帽子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