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字详解1689年中俄雅克萨之战,一场遗祸200年的胜利

说起俄罗斯人,他们本是早年生活在莫斯科密林深处的东斯拉夫人的后裔。相比同时期发达的欧洲国家,他们的历史还停留在原始公社阶段,直到862年北欧人留里克“受邀”到来,并于882年在基辅建立留里克王朝,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国家才真正诞生。13世纪初,蒙古大军开到,俄罗斯人被迫臣服250年。14世纪末,莫斯科公国用武力摆脱了金帐汗国的控制。从此,俄罗斯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扩张。1552年(明朝嘉靖31年),俄罗斯人征服喀山汗国,打来了东进乌拉尔的门户。1556年,俄罗斯人征服了阿斯特拉罕汗国,控制了整个伏尔加河流域。随后,为争夺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俄罗斯又和西欧各国大打出手。让俄罗斯人沮丧的是,西方的抵抗力量比想象中的顽强。无奈,沙皇伊凡四世只好暂时将目光对准了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图示

1581年,俄国人越过乌拉尔山,侵入西伯利亚。1587年,俄国人在额尔齐斯河和托博尔河汇流之处建立了托博尔斯克城。1619年(后金天命元年),俄罗斯人沿着鄂毕河进入叶尼塞河流域,并在叶尼塞河下游建立了另一个重要据点叶尼塞斯克城。1632年(天聪六年),俄罗斯人又经叶尼塞河到达勒拿河,并建立了又一个重要据点——雅库茨克。至此,俄国人已经接近了黑龙江流域。

沙俄在西伯利亚的三个基地

1636年,俄国人俘虏了几个鄂温克人。从他们口中,他们得到了黑龙江土地肥沃、盛产粮食、遍地银矿的消息。于是,俄国人从雅库茨克乘船出发,沿着勒拿河及其支流进入精奇里江(今结雅河)。次年春,俄国人又沿着黑龙江顺流而下,停留黑龙江流域达3年之久。当时中国正值明末清初,满清军队多数被抽调入关作战,无力顾及远东。于是,回到基地的俄国人遂决定再次发兵侵扰。但这时清朝已经初步稳定政权,不仅加强了东北的防务,还派出军队堵截俄军。松花江遭遇战,清军引敌入伏,俄军大败,其残部仓皇逃向黑龙江上游呼玛城,从此龟缩。

俄军入侵

眼看战局不利,俄国人斯捷潘诺夫紧急向国内求援。但沙俄正与瑞典、克里米亚、波兰展开交锋,没有力量向远东投送兵力。同时,斯捷潘诺夫因为越级将税金交给莫斯科,引起了上司雅库茨克督军的不满。为了报复,雅库茨克督军下令停止对呼玛城供应火药。就在俄国人担惊受怕之际,清军分两路扑来。呼玛之战,清军陷入粮荒,旋即撤退。虽然清军撤了,但黑龙江流域的土著们受到清朝出兵的鼓舞,纷纷武装起来袭击俄军,俄军很快陷入窘境。1658年,500名沙俄士兵孤注一掷,沿松花江而上,向东北腹地入侵。清军严阵以待,在松花江和牡丹江汇流处设伏。鏖战之后,斯捷潘诺夫被打死,47名残余的沙俄军队狼狈而逃。不久,俄军被清军赶出黑龙江中下游。

就在斯捷潘诺夫被清朝军队打的满地找牙的时候,沙俄高层从中吸取了一个教训:雅库茨克距离黑龙江流域长达数千里,若有大规模战事,前线和大后方的联络、增援、弹药供给都不能保证。所以,必须开辟新的路线。恰好,俄国人已经派人仔细勘查过贝加尔湖。此处土地肥沃,很适合当入侵跳板。同时,贝加尔湖周边河流相互衔接,也可让俄军将兵力快速投递到战场。另外,贝加尔湖距离俄国的重要基地叶尼塞斯克也很近,能得到及时的后援。从此,俄国人一改流窜式的侵扰,转而采取建立据点,步步蚕食的方案。1660年,他们便将目光对准了贝加尔湖流域的重镇楚库珀兴(今乌兰乌德)、雅克萨。

注:楚库珀兴,位于色楞格河和楚库河会流处,是贝加尔湖地区四通八达的战略要地,周围遍布水草丰美的河谷和草地,自古便是游牧民族的牧场。顺色楞格河北上,可直接抵达贝加尔湖。渡过贝加尔湖,沿安加拉河西航,可达叶尼塞斯克;向北经尼布楚可对接勒拿河;向东经石勒喀河可直抵雅克萨;向南顺着色楞格河、额尔浑河可进入喀尔喀蒙古的腹地。(参见三图)

沙俄哥萨克

1664年,从西边战争抽出手来的沙皇给西伯利亚方面输送了大量的物资以及作战人员。随即,力量得到增强的沙俄军队开始分两路出动:一路东进,占领尼布楚;一路南下,侵占当时属于外蒙古喀尔喀管辖下的楚库珀兴(今乌拉乌德)。与此同时,沙俄还策反喀尔喀蒙古高层,引诱其投降沙俄。面对如此严重的局面,继位仅两年的康熙深感不安。无奈,清朝刚剿灭南明政权,国内又爆发了著名的“三藩之乱”。一时间,东北边疆“因吴三桂造逆,调兵一空”。待到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沙俄已将势力步步推进到了黑龙江中下游,并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雅克萨筑城。看到沙俄泛滥成灾,完全稳定国内局势康熙决定武力收复雅克萨。

注:雅克萨,在满语中是河流冲刷的河湾之意,位于额木尔河河流入黑龙江的对岸,西北面有高山挡住西伯利亚袭来的寒风,山下是一片开阔的农田和牧场,十分适合筑城屯兵。可以说,无论从贝加尔湖方向或者雅库茨克方向进入黑龙江地区都必须经过雅克萨这个交通枢纽。

1682年4月,康熙帝前往盛京“谒陵”。事后,康熙率领护卫经抚顺来到清军造船之地(今吉林),实地查勘北疆边防。9月,康熙又派副都统郎谈打着捕鹿的幌子沿黑龙江上溯,仔细侦查了雅克萨的地理形势和水陆交通。1683年1月,郎谈来到北京给了康熙一份报告,并断言:“雅克萨可下,罗刹可破”,“攻取罗刹甚易,发兵三千足矣”。不过郎谈给康熙的建议只是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没有涉及到边防等一系列综合问题。对此,康熙回复道:暂停进攻,在瑷珲和呼玛两地建立永久性城堡,存粮、造船、屯田、修驿站。之所以如此布置,康熙还是考虑到清军此次遇到的不是古代游牧部落防御力极差的帐篷城市,而是有着坚固工事的沙俄堡垒,我国古代边塞的用兵经验不足以对付新的对手。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持久战,康熙下决心要解决前线将士的粮草供应问题。

正在清朝紧锣密鼓地组织反击的时候,沙俄国内政局突变。1682年5月,莫斯科发生兵变,沙俄贵族索菲亚趁乱夺取政权,并拥立两个弟弟伊凡和彼得同为沙皇。从此,沙俄内部开始互相倾轧,影响了沙俄及时给予远东支援。与此同时,尼布楚和雅克萨之间也发生了内讧。尼布楚督军安插自己的儿子到雅克萨当头目,引起了雅克萨士兵的不满。最后,雅克萨士兵将前来调停的尼布楚督军和他的儿子一起赶走。无疑,内讧极大地影响了俄军与清军的作战。1683年7月,清朝准备完毕,将前锋部队开到黑龙江。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清朝在出兵之前,再次向沙俄当局发出谈判的信件,结果信件如石沉大海。到此,除了武力解决,再无其他选择。1685年,康熙帝发布出兵谕旨。

同年夏,3000余清军溯江而上直抵雅克萨城。清军再次给雅克萨的俄军送去书信,令其撤离雅克萨。但俄军自持工事坚固,毫不理会。于是清军水陆列阵,包围雅克萨。战斗开始后,清军自城南佯攻,吸引俄军火力,暗地将红衣大炮防于雅克萨城东西两侧。随即,清军炮火齐发。雅克萨城无防火准备,炮弹所及,火光冲天。与此同时,清军又在城下堆积干柴,准备火烧雅克萨。沙俄士兵惊慌失措,忙打白旗投降。俄军投降后,清军表现地很宽大。不仅将沙俄俘虏全部释放,还允许他们带走武器、财产。托尔布津立下誓言:保证不再入侵。随后,清军将其全部送往额尔古纳河口。第一次雅克萨之战结束。前文已述,康熙在出兵前曾发布过一道谕旨,其中有言,“罗刹果能遵旨即回,以雅库为界,我兵即驻扎于黑龙江,设斥堠于雅克萨,令疆域帖然。”但战争结束后,清军却未遵守。烧掉雅克萨城之后,清军撤回瑷珲,并未留下一兵一卒把守,这就为沙俄卷土重来提供了方便。

当托尔布津刚刚驶离额尔古纳河口,无意中得知清军已经完全撤离雅克萨。于是,得到700名援兵的托尔布津决定重返雅克萨。此后,俄军一直都在绞尽脑汁地构筑雅克萨城防。同年6月,得知俄军重占雅克萨的清军再次发兵围城。吸取上次清军火攻的教训,托尔布津命人将墙体涂满泥巴,并主动出击的战术,阻止清军大炮接近雅克萨城。在俄军顽强的阻击下,装备简陋的清军一时难以奈何。于是清军改变战术,在城外立土垒,挖长堑,作长期围困之计。为阻止黑龙江上游俄军支援,清军又将水师停泊在雅克萨上游6里处。到此,俄军已成瓮中之鳖。

1686年底,雅克萨城内坏血病流行,俄军只剩150人。眼看尼布楚无力救援,雅克萨的俄军绝望了。谁知局势又为之一变!先前,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和扎萨克汗发生争执,游牧在伊犁河畔的准噶尔部趁机从中挑拨。为了稳定西北,清朝迫切希望结束战争。为此,康熙特意委托荷兰使者带信给俄国沙皇,建议两国停战,举行谈判。康熙的建议正中沙皇下怀。因为沙俄即将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因此,沙皇很痛快地接受了清朝的建议,并派出了谈判使团。1686年12月,清朝大臣来到雅克萨,宣读了停战谕旨。此时,雅克萨的俄军已经剩下了66人。1687年,清军撤离雅克萨。

《尼布楚条约》签约现场

第二次雅克萨战役结束后,中俄不久就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尼布楚条约》。本来,康熙态度很强硬:要求清军收复全部失地,俄军必须撤离雅克萨、尼布楚。不过噶尔丹叛乱的蔓延,使康熙改变了态度。为了安定北方,防止俄国与噶尔丹进一步勾结,康熙同意索额图做出让步:放弃尼布楚,把尼布楚以及以西原属中国的领土割让给俄国。作为谈判桌上的老手,沙俄使者戈洛文不仅在谈判中百般愚弄没有外交经验的清朝钦差索额图等人,还在条约即将签订时,故意混淆外兴安岭的走向问题,使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本属于中国的地区变成了待议区。这就为后来1858年《瑷珲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埋下了伏笔!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朝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了所谓的“康乾盛世”。而沙俄则一直忙于对欧洲方向出海口的争夺,暂时停止了对远东的扩张,但他们并未放弃染指远东的野心。对此,一位外国人说得很精辟:“彼得大帝渴望得到海洋,他除了认识到要占领涅瓦河和顿河的出口以外,也注意到了太平洋,企图征服黑龙江口。但是,在欧洲的战争妨碍他实现了这一宏大的计划。临死前一年,他还表示要去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甚至要去中国的长城。”1840年,西方列强用炮舰敲开了清朝的大门,清朝由盛转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沙俄趁火打劫,指着当年《尼布楚条约》的待议区,逼迫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走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