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将战功卓著,深受皇帝器重,64岁时没管住嘴遭到皇帝诛杀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登基为帝,改国号为隋。为完成平灭南陈、统一中国的使命,隋文帝杨坚亟须一位能文能武的将领镇戍战略要地江淮。早就知晓内史贺若弼才能的尚书左仆射遂将其推荐给朝廷。

杨坚也对贺若弼的才干有所耳闻,于是任命他为吴州(今扬州一带)总管,镇守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经略一方,为灭陈做准备。平定陈国是贺若弼父亲的遗愿,这次终于能有机会亲自将其完成,贺若弼心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动地给同僚赋诗一首:“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其强烈的功名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在广陵任职期间,贺若弼多次使出惑敌之计,把陈军折腾得够呛。开皇八年,杨坚做出伐陈的全面部署,集中五十余万水陆军,兵分八路对陈国发起全面攻击。贺若弼作为其中一路的行军总管,统率所部大军出广陵,集中在长江北岸,直接进攻陈国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次年正月初一,隋军趁陈朝君臣欢度新年之际,分路渡江。贺若弼则率军提前发起进攻,仅五天就俘获敌众六千余人。为展示隋军仁义之师的形象,贺若弼将这些被俘的士兵全部释放。他还严明军纪,规定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这些宽仁对手的举措令陈国百姓对贺若弼的军队好感顿增。

凭着民心初复的优势,贺若弼很快打垮了陈国的首都卫戍部队,攻入城中,进而打到了陈国的皇宫之中。这时的贺若弼志得意满,心潮澎湃,他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英灵了。

就在贺若弼高兴得不亦乐乎之时,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传来—另一陆军队总管韩擒虎已率500骑兵通过其他城门先于他入城,生俘陈后主,并占据了府库。

​功名心正盛的贺若弼立即怒火中烧,他的心里已不能只用“羡慕嫉妒恨”来形容了。出于对自己没有首先抓获敌酋的怨愤,他当即与韩擒虎展开对骂,甚至拔剑而出。若不是手下及时拦阻,后果不堪设想。

晋王杨广听说此事后,认为贺若弼先期决战,又与他人争功,于是下令要把贺若弼带走查办。事情传到杨坚处,这位刚完成国家统一的皇帝不想给喜庆的气氛添堵,于是采取了和稀泥的态度,绝口不提这些将领的是非,统统加以赏赐。贺若弼此后也被封为宋国公,进位上柱国,还得到了一位出身高贵的美妾—陈叔宝的妹妹。

按说此时的贺若弼理应心满意足了,然而可能是因为被大功刺激到了野心的缘故,他愈加狂傲骄矜,经常以宰相自诩。开皇十二年,因他对朝廷的人事安排屡出怨言,杨坚将其罢官,令其回家自省。让杨坚没想到的是,虽然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贺若弼的怨气却一点都没有减少,时不时地斥骂皇帝新提拔的两位宰相为酒囊饭袋。一次,在杨坚召见时,他大话连篇,直接把这两个宰相的老底都给揭开了。

​如此一来,贺若弼自然就引起了公愤。朝廷里很多官员联名上奏,要求将其处死。杨坚考虑到贺若弼往日的战功,只是将其贬为庶民。然而,即使这样,贺若弼仍然不肯住口,64岁那年,他因私下非议皇帝而被政敌告发,最终被诛杀。

正所谓祸从口出,倘若立下大功的贺若弼能不骄矜自诩,而是始终低调为人,守得住初心,管得住破嘴,又岂能横遭祸患?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孙士承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