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盗墓的汉奸——刘豫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与家,是树干和枝叶的关系,休戚相关、荣枯与共。树干健壮,则枝叶繁茂;树干羸弱,则枝叶枯黄。一旦代表国家行使政权和主权的统治者腐败无能,除了直接导致国力衰弱外,还将直接影响国家和民族精神大厦的衰败甚至崩塌。有许多学者推崇宋朝,直言宋朝以文治国,对内统治宽松,经济、文化和艺术繁荣发展,殊不知宋朝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再华丽的外表也掩饰不了其内心的懦弱。不重国防,防内不防外,屡遭外敌侵略,且战且退,偏居一隅,直至亡国,哪有一点大国的风范?在这样的统治之下,其国民何来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厦危倾,出现一个又一个奇葩的汉奸,也就不足为怪了。

北宋疆域图

本文要讲的汉奸刘豫,从宋朝的官吏到金朝的帮凶,再到金朝的儿皇帝,对新主死心踏地,对故国屡次侵犯,对同血脉的族民残暴统治,最终却活到了74岁高龄,真是令人愤懑不已。

刘豫,字彦游,北宋景州阜城(今河北阜城)人。据《宋史》记载,刘豫家族世代务农,刘豫年少时缺乏教养,曾有盗窃行为,所谓“少时无行”。但刘豫天资过人,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考中进士,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出身卑贱的刘豫,虽高中进士,但为官之初并未受到重用,甚至被歧视排斥。刚入朝为官就被谏官攻击,宋徽宗虽下诏不要追究,但内心已经形势排斥刘豫。不久,刘豫多次上书讲礼制局的事,宋徽宗带有贬损口气说:“刘豫河北种田叟,安识礼制?”遂贬刘豫为两浙察访,直至12年后才被委任为国子监,拜官河北提刑。常言道,英雄不问出生,宋徽宗的话直击刘豫内心最薄弱最自卑之处,恐怕也为日后刘豫的反叛埋下了种子。

刘豫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刘豫被任命为济南知府,但彼时山东正面临虎视眈眈的金军铁骑,境内盗贼四起,刘豫上书请求改派他到东南某郡任职,本就讨厌他的当政者直接拒绝了他的请求。同年冬,金军围攻济南,被张柬率领的援兵击退。后金军以利劝降刘豫,想到以前受到的不公待遇,刘豫决定谋反,杀掉守将关胜,献城投降,开始走上了当汉奸的不归路。此后种种恶行,让刘豫成为一名最死心踏地的汉奸。

一恶,是杀守将关胜。这里讲的关胜,就是《水浒传》中位列一百单八将第五名、马军五虎将之首的天勇星关胜的原型。在《水浒传》中,关胜身长八尺有余,双眉入鬓,面如重枣之色,一口青龙偃月刀使得虎虎生风,不仅与关羽长得像,而且是关羽的嫡系后裔。这是文学作品的加工描述。但真实历史上,关胜是一名抗金英雄,其人骁勇善战,金军甚为忌惮,《金史》记载“有关胜者,济南骁将也,屡出城拒战,豫遂杀关胜出降”。为了投降保命,不惜杀掉英雄守将,可见此时刘豫当汉奸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退路,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水浒传》中的关胜形象深入人心,但真实的关胜却被汉奸刘豫所害,这也是后世对刘豫多加唾弃的原因吧。

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关胜

二恶,是甘当儿皇帝。在济南投降后,刘豫被金朝任命东平知府、京东西、淮南安抚使等职,节制大名、开德府、濮、滨、博、棣、德、沧等州,黄河以南地区基本由其统领。但怀有帝王梦的刘豫不甘只给金人当官,而且还要当皇帝,遂派其子刘麟带重礼贿赂金左监军完颜昌,请求协助封他为帝,完颜昌应允。按照金朝“以华制华”统治思路,中原地区原来定的是由张邦昌充当傀儡皇帝,但张邦昌“不识相”,对金朝有二心,对宋朝念念不忘,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对其忠心耿耿的人来当儿皇帝。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七月二十七日,金朝派大同尹高庆裔、知制诰韩窻册封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建都大名府,并诏令他要世世代代对大金奉行儿子事奉父祖的礼节。与张邦昌当儿皇帝不同,刘豫当儿皇帝是主动申请、心甘情愿,因此对金朝的父皇帝是百般献媚、言听计从。

三恶,是统治残暴荒诞。刘豫伪齐傀儡政权建立后,秉承金朝旨意,政治上实行残暴压迫,经济上聚敛财物,军事上助金攻打南宋,导致中原地区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横征暴敛,伪齐除了立什一税法外,还有名目繁多、多如牛毛的各种杂税,甚至老百姓被逼卖孩子都要依商税法纳税。为了收集奇珍异宝,刘豫下令设立专事挖坟掘墓的“淘沙官”,“分置河南、汴京淘沙官,两京冢墓发掘殆尽”,掘遍了大齐国内的荒坟古冢,并对金军盗过的北宋皇陵进行二次盗掘,直接把传统的伦理道德踩在了脚下。伪齐统治下的人民,生活极其痛苦,而刘豫却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大金国志》卷三十二《齐国刘豫传》载,“豫宫嫔百余人、妊身者九。其子麟,侍婢百二十人。父子皆外示节俭,而内为淫佚”。其属下官员也投其所好,为升官或保官尽相以女献之,导致献妻子献胞妹或献女儿成风,可谓纲常尽失、礼乐崩坏。

四恶,是助金屡犯南宋。作为儿皇帝,刘豫知道金国扶持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灭宋,在金朝眼里,如果刘豫不能帮其灭宋,自己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于是,刘豫除了横征暴敛外,还到处凑集士兵,组成傀儡签军十二军,以刘麟、丽琼、李成、孔彦舟、徐文等叛将壮大伪齐军事力量,为表对金朝的忠心,多次派兵侵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刘豫再次用兵进攻南宋,以号称七十万大军分三路南犯,由其子刘麟统军,由寿春进犯合肥,由孔彦舟统军自光州攻六安,由刘豫之侄刘倪统军由涡口犯定远、趋宣化。结果,是年十月四日,刘豫军首先兵败于安丰;十月八日,刘倪兵败定远;十月十一日,刘麟兵败庐州。此次,刘豫损兵折将,导致金朝对其开始失去耐心,但他仍然不死心,千方百计劝说金政权攻打南宋,金朝都没有答应。

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金太宗于病逝,完颜亶即金熙宗继任皇位。在其义父宗干和皇叔宗弼的操纵下,金熙宗先后除掉了宗翰、宗盘两大宗族势力。刘豫所依靠的宗翰集团已经土崩瓦解,刘豫也就失去了政治靠山。随着金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直接控制中原地区的实力已大增,刘豫的伪齐政权也没有存在必要了。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十一月,金利用刘豫请兵共图攻击南宋的机会,用计废掉了伪齐政权。被废时,刘豫向金将挞懒求哀,被其冷语讽刺:“昔赵氏少帝出京,百姓然顶炼臂,号泣之声闻于远迩。今汝废,无一人怜汝者,何不自责也。”而仅靠废除伪齐政权,金朝就“得金一百二十余万两、银一千六百余万两、米九十余万斛、绢二百七十万匹、钱九千八百七十余万缗”,这些财物皆是刘豫靠收刮民脂民膏所得,足见其人之残暴、其政权之腐朽。

但集万恶于一身的刘豫,虽然一心投敌、为虎作伥、助纣为虐,但在金主眼里他却是一条好走狗,被废后还是蜀王,第二年又被晋为封曹王,虽被监视居住,但仍然衣食无忧,竟于公元1146年以七十四岁高寿而死。需要指出的是,《宋史》记载刘豫死于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但《金史》记载其死于皇统六年(公元1146年)。笔者认为,刘豫死前生活在金朝的眼皮底下,且安排有专人监视,而此时宋朝远隔千里,所以《金史》记载刘豫死于公元1146年,应该更为可信。作为《宋史》中排名第二位的贰臣,刘豫以高寿善终,可谓莫大的讽刺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