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最宠信的太监吴良辅死亡背后 孝庄太后乾纲独断收买人心

吴良辅剧照

清朝吸取明朝教训,严禁宦官干政,但是在清朝刚刚入关的时候,有一位大太监依靠顺治皇帝的宠信,权倾朝野,这个人就是吴良辅。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为了突出吴良辅的权势,甚至于杜撰出吴良辅和康熙帝生母佟妃有染、吴良辅勾结鳌拜等情节,最终吴良辅被康熙杀死。

当然杜撰毕竟是杜撰,吴良辅是在康熙元年被孝庄太后下令处死,他的罪名是“变易祖宗制度”。吴良辅的崛起和死亡是与顺治时期的政治环境密不可分的,当这个奴才没了利用价值,自然就被主子抛弃了。

与吴良辅有关的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顺治十年,在他的提倡下顺治帝仿照明朝内廷二十四衙门,将内务府改组为十三衙门。

实际上内务府和十三衙门在职能上是一样的,都是负责皇帝家族的衣、食、住、行等事务,就是伺候主子,为主子服务。而内务府和十三衙门最大的不同就是十三衙门由宦官掌权,内务府由满族八旗中人掌权。

顺治帝会想改组内务府,是因为当年内务府中掌权的满族八旗子弟效忠的“主子”未必是他这位皇帝啊!说白了顺治帝怀疑内务府的忠诚,要对其内的人员进行清洗。

多尔衮和顺治剧照

1643年,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突然死亡,经过多方博弈,年仅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位,这就是顺治帝,但是清朝实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里。

随着清朝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入主中原,多尔衮的权势越来越大,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俨然如同皇帝,对于王公贝勒、朝堂百官任意罢免升迁,作为皇家奴才、掌宫廷事务的内务府自然也听命于多尔衮。

顺治七年,年仅39岁的多尔衮突然暴毙,顺治皇帝提前亲政,开始铲除多尔衮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威。在朝堂上主要是清算多尔衮党羽,剥夺诸王贝勒管理六部的权力;而在宫廷内部就是清洗内务府中不忠于皇帝的满人。

内务府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有官职在身的人员超过三千,其中谁是多尔衮的党羽,谁不是多尔衮的党羽总不可能靠皇帝自己去分辨吧。另外内务府职责重大,一旦在清洗的过程中造成动乱,皇宫内廷的运转都会出大问题。

顺治皇帝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明朝经验的人,自然想起了宦官这个群体。清初的宦官主要是明朝遗留下来的一批人,对于如何维持宫廷运转驾轻就熟,而且还有明朝现成的制度、组织架构可以使用;另外顺治身边还有吴良辅这样的亲信太监,宦官这个群体还只能依附于皇帝,用着放心。因此才有了顺治十年设置十三衙门的谕旨,剥夺内务府职权,吴良辅是帮助顺治清理内务府的一把刀。

吴良辅剧照

顺治皇帝对于吴良辅这个奴才确实纵容,比如宦官不得干政是顺治定下的规矩,但是吴良辅收受贿赂、结交大学士陈之遴等官员竟然也受到顺治庇护;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临死前还为吴良辅安排退路,让吴良辅代替自己出家为僧。

1661年正月初七,顺治皇帝去世,留下遗诏立八岁的玄烨(康熙帝)继承帝位。但是这份遗诏中几乎否定了顺治一生的功绩,而且遗诏公布前先送到了孝庄太后手里,事后起草遗诏的官员对于此事提都不敢提,因此所谓的顺治遗诏很可能是孝庄太后的手笔。

孝庄太后剧照

顺治“遗诏”中除了新君继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缓和皇室与满族权贵间的冲突。顺治生前为了树立皇帝权威,清除多尔衮势力,大肆启用汉臣,打压满臣,而在遗诏中顺治的一条罪过就是“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为什么会有这种翻转呢?

因为新君康熙只有八岁,朝政只能依赖满臣来处理,毕竟八旗才是清朝建立的支柱力量。另外经过顺治多年的打击,亲王贝勒们对于八旗的影响力大降,八旗已经可以算是皇帝一个人的奴才了。而孝庄太后杀吴良辅,废除十三衙门,将权力还给内务府,都是分享利益、拉拢满臣的手段。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