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明代宣德瓷器的真假呢?

第一,看器型。

宣德瓷器有个最大的特征,那就是器型非常多,很多器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究其原因,是因为宣德时期国力强盛,无论海路还是陆路,与中东地区和西方的交流都达到了我国历史时期的顶峰。再加上对西藏的管理和交流,伊斯兰教,佛教等文化深刻影响到了宣德青花瓷器的造型。很多器型都是在中东地区的器物造型基础上,根据赏赐和贸易的需要定制的。如花浇,盘坐,僧帽壶等。宣德器物相对永乐而言较大,器型修整不如永乐规矩,同等器型永乐薄宣德厚,造型亦有细微差距,收藏者不可不熟悉宣德器型,对于完全没有印象的器型应当慎之又慎。

第二,看胎釉。

宣德瓷器的胎为麻仓土精制,此时的瓷胎相比元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淘洗到位,陈腐时间长,加上国力强劲,不惜工本,所以瓷胎多数洁白无瑕,并没有明代晚期那种常见的火石红。少数保管不当的宣德瓷器也出现了火石红,但不能成为定例。宣德的釉水肥厚,白中闪青,特别是瓷器的底部和积釉处,多有一种淡湖水绿色,宣德瓷多有橘皮纹,就是釉面有一种类似于橘子皮的细小棕眼。这是判断无款器物永乐还是宣德的重要特征。一般无款带橘皮纹者为宣德瓷器。

第三,看纹饰。

宣德瓷器上多有梵文,波斯文装饰,这是宣德瓷器的一大特征,传统的缠枝花,龙纹,凤纹,荷塘鸳鸯,山石牡丹,海马瑞兽纹多见,宣德时期出现了人物纹饰,且女多男少,多为宫廷仕女图是值得注意之处。一些宣德瓷器上的纹饰,如长汀鹭鸶纹等,似乎是宣德宫廷画师所画,中国画式的绘画风格出现了,改变了永乐时期绝大多数多为图案的画风。对于宣德青花的纹饰也应该牢记于心。

第四,看青料。宣德时期,史料记载有郑和下西洋带回来回青,石青,也有撒马而罕进贡的速来蛮石。从实物分析,宣德青花使用的既有类似于元青花的苏勃泥青进口料,也有不同于元青花和永乐相同的苏麻离青进口料,还有一种原来称为国产料的青料。这种国产料发色比较淡雅,无铁锈斑晕散等进口料特征,但发色和成化弘治时期的平等青国产料青灰色明显不同,应该是进口青料精选后和国产料混合而成的混合料,不完全是国产青料。所以,对于宣德青花瓷器的鉴定,不能以是否纯进口料为唯一标准,否则可能会错失真品。

第五,看工艺。宣德青花瓷烧制,此时由于瓷窑炉由馒头窑改进成葫芦窑,所以烧成温度提高,大大改变了永乐时期正品少次品多的现象,应该说是伟大进步。但是,却造成了宣德瓷器多橘皮纹釉的窑病。后世则以此为宣德真品的判断标准。宣德时期大器和小器烧制方法不同,大器多为一窑一器,小器则为一窑数百器,大器烧成时间长温度高,小器烧成时间短,所以大小器釉面特征不完全一致。盘子内壁与底部交接处,往往有一圈微凹痕迹,称为月亮底。器物大盘,大罐,梅瓶等多为素砂底,光洁无釉,打磨精致。小器多为釉底。器物无论大小,基本上内壁满釉,但净里处理不如永乐精致。

第六,看款识。

宣德年款遍器身,从宣德中期开始,官窑书写款识形成定式,但还没有形成后期的固定的双圈六字款。所以宣德瓷器早期有四字篆书款,这是模仿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的器物。晚期地层出土物几乎都有帝王年号款。宣德款楷体一般认为是当朝名臣沈度所书,这种晋唐小楷极有特点,一般人很难模仿得像。横款,竖款,花款,双圈,单圈,无圈,方框,长方框,没有定式,写款极为随意,器身到处都可能有款识。这是宣德款识的特征之一。也有无款器物,一般根据是否有橘皮纹判断为宣德或永乐器。

第七,看气泡。宣德瓷器由于烧成温度较高,再加上釉里加入了很多釉果的成分,所以釉下气泡云集,密密麻麻,如同唾沫,孙瀛洲先生命名为唾沫釉极为形象。由于烧制的窑炉气氛特殊,所以釉下大中小气泡云集,使得釉面折射光线能量强,釉色滋润,宝光赫赫,和新烧煤气窑,电窑的贼光闪闪完全不同。

第八,看细节。宣德瓷器由于物稀价昂,所以值得下工本仿制。麻仓御土已失传,但是近年来有人去麻仓山收集尾矿高价卖给景德镇仿古瓷工匠,并有人采用古法制作胎釉,小型柴窑在景德镇也非为稀罕。苏麻离青虽然没有了,但是化学成分已经公之于众,用国产青料精炼后加上氧化铁可以模仿出苏麻离青的某些特征。对仿品长年累月的模仿,也使得纹饰鉴定不那么可靠。但人类无法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高仿品瓷器,细节鉴定极为重要。毕竟古代官窑是皇帝所用,搞不好要杀头的,而现代仿品只是商品,必须讲究成本利润,所以细节部分一定可以看出新仿品和真品的区别

这两件儿,是最近入手的,高手来评价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