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202):西游记——一个偷渡团伙的故事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202)

李世民虽然健康恶化,但他那个职业的特点,基本没有退休这种说法,都是在工作岗位上战斗到最后一刻。接下来一年多时间,他继续全力以赴推动着大唐王朝的扩张。

东边,持续对高句丽作消耗性攻击。南边,居然又盯上了印度(天竺)。当时干了两件事:一为了打通前往印度次大陆的道路,从四川调兵南下进入云南,将势力扩展到洱海一带。

四川-云南-印度

其实这个事汉武帝时就干过。当时著名的探险家张骞同志反映:在阿富汗发现咱们中国造的产品(四川产的竹杖和布匹),问了说是从南方一个叫‘身毒’的国家买来的。根据方位推测,从巴蜀继续往西南方向走应该能到这个身毒国。身毒,就是后来说的天竺。汉武帝说行啊,那你去探探路吧。于是张骞在四川组织了四支探险小分队,分头往西南方向进发,结果都受阻于川西和云南一带的土著没去成。‘夜郎自大’的成语就从这里来的:那些西南大山里的土著头目搞不清楚外面的情况,其中有个夜郎国问探险队的同志:‘你们汉朝大还是我们夜郎国大?’结果被写进史书、挨了几千年的笑。但笑归笑,中央王朝的统治到云贵高原这一带,就是不好使了。历史规律是很厉害的,汉武帝想干的事,到唐朝时又因为差不多的原因被拣起来继续干。当然,李世民和刘彻一样,手头上缺一份世界地图(地形版),他要看到那么些高山大河,可能也就断了这念头。

干的第二件事,是派了个使节走传统的青藏线,经吐蕃(西藏)、泥婆罗(尼泊尔)前往天竺。这里面有个问题:天竺隔着那么老远,唐朝为什么非要跑去拉关系呢?很简单:为了对付吐蕃这个邻居。这跟当初,汉武帝派张骞出使的理由是一样的。当时匈奴强大,汉武帝刘彻听说匈奴在西边有个仇人叫‘大月氏’,就派张骞去找这个大月氏,想联合他‘断匈右臂’、一块夹攻匈奴。现在吐蕃虽然文成公主去了以后,和唐朝关系不错,但他发展的势头很猛,势力已经扩张到唐朝边境。下一步双方的对抗在所难免。

国际竞争是个零和游戏,除非你去火星发展,否则有人崛起肯定有人吃亏,李世民对这一点很清楚。历来最常用、也最管用的一招,是远交近攻、拉一派打一派。天竺在吐蕃的背后,吐蕃已经向他那个方向发展、并且控制了处于两人当中的泥婆罗,再下一个就轮到他,所以唐朝和天竺,在对待吐蕃的问题上有共同利益。本来天竺的情况唐朝也不清楚,但著名的唐僧同志自费去西天取了趟经,顺带就把情况给摸清楚了。

玄奘取经路线

唐僧大家熟悉。他法名玄奘,俗姓陈,比李世民小三岁,生于公元602年。贞观元年(627年)时打报告申请去天竺留学,结果没批下来,只好混在难民队伍里偷跑出国。所以现在你知道:《西游记》里孙猴子嚷嚷什么‘大唐钦差、通关文牒’,通通是唬人的。玄奘同学一行,根本就是个偷渡团伙。

不过,人家偷渡不为名不为利,就为了研究佛法。他这一去将近二十年,到贞观十九年才返回长安。李世民见了还问:“你出国干吗也不吭一声?”玄奘说我申请办护照机关不批啊,还请皇上恕罪。李世民说你出家人,不能拿普通百姓那一套来要求,况且你为了求法九死一生,这是有益苍生的好事啊!

这些好听的话说完,李世民回过头就要求他还俗——外交部正缺人,好好干你不就是下一个张骞嘛!无奈唐僧同学还有别的事要干:带回来那六百多本经书,还等着他翻译呢(印度这个名字就是他翻译定下来的)。人家是高僧李世民也不好勉强,一方面拨款组建了外文出版社(译经院)帮着搞翻译,另一方面仍‘逼劝归俗,致之左右,共谋朝政。’其实玄奘同志不理解:国家有吐蕃、突厥这些邻居,操不完的心呐!

当然皇上有要求,他也不可能一点忙不帮。开展翻译工作的同时,抓紧时间写了一份回忆录,把到访一百多个国家(城邦)的情况逐一介绍,远近大小、风俗人情、宗教政治,无所不包,等于一份详细的外交指南,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据说现在已经成了印度研究历史的权威著作。同时,又按中央要求把部分中国典籍如《道德经》翻译成梵文,方便以后搞文化输出。

当时天竺分成东西南北中五部,中天竺最强,国王就是大名鼎鼎的戒日王。戒日王和李世民有点象:打仗生猛还是个文学青年,统治也比较开明,北印度在他手上有过一个短暂的统一。他本人是印度教徒,但奉行宗教自由政策,跟佛教高僧、尤其玄奘同学关系相当不错。听说东方有个大唐国,十分惊喜,不远万里派人到唐朝拜访,李世民也很重视,安排人护送其使者回国。

戒日王国

有了这些作基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世民派出一个三十多人的访问团,由‘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带队,前往天竺搞公关。右卫率是太子十支卫队中的第二支,其长史是正七品官,差不多相当于正团职干部、旅参谋长吧。

我们王参谋长受领了任务,一路风尘仆仆、翻越青藏高原,于次年到达天竺。不幸的是,就在他出发的同时,戒日王在恒河里沐浴,不小心溺水身亡。他一死,天竺很快又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这种情况下,在吐蕃背后寻找一个强大盟友的计划,基本就落空了。

王玄策一看,这形势也开展不了什么工作,正准备打道回府。没想到,意外发生了。

戒日王死后,中天竺大臣阿罗那顺掌权称王,他不知是贪图王玄策一路收到的礼品,还是想找个机会立威,竟然发动袭击,把王玄策一行给抓起来了。

这时就看出中央用干部的眼光。王玄策同志没有束手待毙,而是找机会逃了出来。一口气跑到泥婆罗,以中央名义向泥婆罗和吐蕃征调了八九千骑兵,然后杀回中天竺。王参谋长看来军事素质过硬,带着这支联合国军势如破竹,一路进攻占领了中天竺都城、活捉阿罗那顺。本来普通的一次外交出访,竟被搞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远征。

不过仗虽然打赢了,地区形势并没有多大改观。唐朝和天竺,双方还很陌生,王玄策不可能在当地扶持起一个亲唐的政权。再说,他手上的兵来自吐蕃、以及吐蕃的属国泥婆罗,如果搞军事占领,不是白白便宜了吐蕃吗?所以他只剩下一条路:带上战利品,赶紧回国交差。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王玄策押着倒霉的阿罗那顺返回长安。才给三十个人就捉回来一个国王,而且扬国威于万里之外,李世民表示相当满意,给王玄策连升三级、做了从五品的朝散大夫,一脚踏进高级干部的门槛。

王玄策另外干了一件事也被记入史书:‘(上)使方士那罗迩娑婆于金飚门造延年之药。’这个被李世民看中、安排去造长生不老药的罗迩娑婆,正是王玄策带回来的印度神医。

本篇修订版,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