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经商,必须要读懂范蠡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璀璨的群星。千古帝王,良相猛将,亦或贾商巨富,能工巧匠。或是为王为官,或是为商为民,都在各自的领域,大放异彩。

但有这么一位,为官则力挽狂澜,挽救国家于危亡。从商则富甲一方,散尽千金于百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名利双收,而又能全身而退。可以称之为千古奇人。

范蠡,出身平民,通过自己的天资,与不断的努力,吸收儒道两家之精华,并发挥得淋漓尽致。从他传奇的一生,可以看到古人更多的闪光点。

出身苦不可怕,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范蠡并没有因为身份低微,而自暴自弃。从小就有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不但天资聪颖,而且勤奋好学,难能可贵的是做到学而思,把知识变成自己独到的见解,迅速洞察事物的本质。

当范蠡的大名传到文种的耳朵里,两个人是一见如故,惺惺相惜,趁着年轻气盛,要放飞自我,建功立业。

当时楚国国君傲慢自大,昏庸至极,致使朝政混乱,出身贫寒者,又不能为官从政,这潭死水怎么能留得住蛟龙,于是俩人结伴投奔越国施展抱负。

那时越国经常与吴国交战,吴王阖闾攻打越国,在檇李之战中,被击中脚趾,而死去。等其子夫差继位,日夜操练兵马,以雪前耻,勾践打算先发制人,范蠡力谏:天道要求我们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

勾践不听范蠡劝谏,执意出兵,导致会稽山大败。范蠡文仲劝勾践求和,以保全性命,他看透了吴王夫差,并贿赂以金钱美女。

虽然性命得以保全,但勾践夫妇要去吴国为奴。准备让文种遂往。范蠡说道: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范蠡对形势有清醒的认识。

范蠡忍辱负重,尽到了臣子应有的职责,即能处处维护勾践,又出计谋迷惑夫差,夫差也看出了范蠡,不是等闲之辈,想劝其离开勾践,留为己用,范蠡不忘初心,做到了有忠有义,有勇有谋:

“臣闻亡国之臣,不敢语政,败军之将,不敢语勇。臣在越不忠不信,今越王不奉大王命号,用兵与大王相持,至令获罪,君臣俱降,蒙大王鸿恩,得君臣相保,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

三年的屈辱和坚韧,打动了夫差。越王勾践得以回国。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卧薪尝胆,立志一定要报这血海深仇。范蠡建议消磨对方,壮大自己,韬光养晦。“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对外采用"七术"即:

一曰捐货币,以悦其君臣;二曰贵籴粟槁,以虚其积聚;三曰遗美女,以惑其心志四曰遗之巧工良材,使作宫室,以罄其财;五曰遗之谀臣,以乱其谋;六曰缰其谏臣使自杀,以弱其辅;七曰积财练兵,以承其弊。

对内则遵循天道,无为而治,以民为本。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行,则万物之情可得而观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休养生息,不乱民功,顺应天时,发展农桑,鼓励生育,发展经济,严明法度,赏罚分明,扩大军队,加紧操练。民富才能国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由于勾践群臣以身作则,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发了全国上下齐心,奋发图强。经过几年的发展,越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有了讨伐吴国的资本。

四年后,勾践急于复仇,范蠡则陈述得失利害,认为时机不到,要顺应天道,强索者不祥。

反观夫差却被越国蒙蔽,听说齐国新立之君幼小无势,为了实现霸王大业,准备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天天粗茶淡饭,亲自劳作,这是想利用民众报仇。越国又离我们近在咫尺,您却不重点提防,反而北上去攻打遥远的齐国,岂非大错特错!

夫差不明事理,反而赐死伍子胥。倾全国之力,北上伐齐。范蠡看到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勾践立即兴兵伐吴。攻破吴国国都,杀死太子。夫差向勾践乞和,由于实力不足以立即吞并吴国,暂且放他一马。

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夫差又向勾践乞和,勾践有些动摇,范蠡陈述利害,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大势已去,后悔当初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羞愧在阴间见到伍子胥,蒙眼举剑自尽。

至此,越王勾践在范蠡文种的辅佐下,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灭掉吴国,成为新一代霸主。

范蠡文仲也官至上卿,但范蠡在巨大的成功,和诱人的利益面前,没有被冲昏头脑,深谙“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之道,从一介平民到位极人臣,人生运势极盛,再发展怕是由盛而衰。随即看淡人生,与美女西施泛舟江湖。

范蠡临走前,致信文仲,发现勾践是一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的人,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官居极品,功高盖主,必然招致祸乱。

可能文仲深受儒家思想,誓死效忠。或是舍弃不了高官厚禄。最终被勾践赐死。

范蠡凭借冷静的头脑,敏锐的眼光,看透人性的弱点,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保全了性命。

范蠡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隐姓埋名,开始了他另一个人生巅峰。

范蠡购买了土地,亲自开垦种田,穿布衣吃糙食。发展渔业、开采盐田,进行商业贸易,童叟无欺,言而有信。由于抓住规律,经营有方,短短几年便富甲一方,他还施善乡邻,救灾扶贫。他的名望引起了齐君赏识,拜其为相国。

范蠡为相期间,范蠡运用事物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经济,与其他诸侯国互通有无,大大刺激了齐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就在全民前呼后拥之际,范蠡清楚凡事物极必反的道理,再次辞官:“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辞去相位,尽散家财,携带家眷坦然离开。

范蠡再次更名为朱公,以一介布衣之身,从头开创家业。之所以选择陶地,是范蠡敏锐的看到,陶的地理位置居天下中心,道路四通八达, 便利各国互通有无,是经商理想之地。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范蠡就积资巨万。他不但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因此名望又传遍四海,被人尊称为商圣。

总结范蠡经营方略,就是要顺应自然环境与趋势,预测事物发展规律。

范蠡认为,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判断价格的涨落,一贵一贱,极而复反,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

按照时节、民情等自然特点进行灵活差异的经营。薄利多销。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水则资车,旱则资舟。

我们在范蠡身上,不仅能发现,儒家思想推崇仁、义、礼、勇、智、信。还能看见道家所主张的大道自然,顺势而为。

并游刃有余的运用于治国修身之中。为官能扭转乾坤又能急流勇退,为商能顺势聚财又能散金助人。

世人赞其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