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和卧虎,两个官吏刚正执法,为什么结局不同?

中国古代刚正执法的人挺多的,民间知晓程度最高是包青天包拯和海青天海瑞,这两位广为传播主要得益于戏剧的演铎,历史与戏曲形象还有一定距离。但他们在老百姓心中成了一个符号被人传颂。事实上历史上比这两个还要刚正的人也不少。今天来谈西汉和东汉时期的两位酷吏。这里的酷吏是中性词,指严格执法不讲情面者。

苍鹰

苍鹰是谁呢?苍鹰就是西汉郅都,他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呢?

他有傲气,谁的面子也不给。当时周亚夫在丞相位上时,权力熏天,汉景帝见了都礼让三分,有时还会起身相送。但是郅都见到周亚夫也就作揖打一下招呼而已。后来让他审理废太子临江王的案件,按道理这是皇家内部的事情,这种事情最好不要插手,因为弄不好会两面挨刀。

临江王被抓住交给郅都审问的时候,临江王刘荣希望能得到笔来为自己陈述。结果郅都说不行,不能给他笔书写,这违反规定。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万一这个前任太子临江王不是死罪,出去之后会不会收拾他呢?郅都根本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眼中只有法。

一个人光有傲气没有才能也是一个草包,不要认为郅都只会铁面无情,没有其他本领。他治理地方很拿手,当时济南这个地方豪强很厉害,太守根本办法治理。汉景帝就让他去治理,结果不到几年,这帮人不但服服贴贴,而且济南郡还做到路不拾遗的地步。

这还不是最牛的,他在雁门太守的任上,匈奴听到他的名声就不敢来犯,比李广都管用。匈奴害怕到什么程度呢?仿他的样子做成木偶,然后射箭,因为害怕号称骑射无双的匈奴骑兵居然没有一个能射中这木偶,这是《史记》记载的似乎有些夸张,不过肯定有现实成分在。

郅都最常说的一句话: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卧虎

卧虎是东汉时期的洛阳令董宣,干过最牛的一件事情就是把湖阳公主的仆人杀人了,结果这个仆人跑回公主府,一帮人没有一个人敢进府去抓。董宣也没有进府去抓,但他就在外面等。好几天终于等到机会了,这个仆人跟着公主出来,董宣马上布置抓捕任务,拦住湖阳公主的车驾,然后责问公主之后,把这个仆人抓出来现场处决。

这个湖阳公主被气傻了。湖阳公主不是一般人,那是光武帝刘秀的姐,这个姐在刘秀心中的分量很重,因为刘秀是被她拉扯大的,亦姐亦母。

湖阳公主到了皇宫就开始哭诉,刘秀也很火大,觉得怎么可以这样,别人的面子不给我不管,我老姐的面子你居然胆敢不给。

那结局如何呢?

两位的结局对比:

郅都的结局是被处斩,董宣的结局是没事,后来死在任上光武帝很悲伤,最后以高规格下葬。

这两位都有共同的地方,第一视法比天大,第二不惧权贵,特别是皇亲,第三才能很好,治理地方是一把手,但结局却完全不同。

先来看看郅都怎么死的,临江王刘荣自杀之后,窦太后就认为是郅都的过失,所以就把他免官了,结果半路上汉景帝命令他去雁门上任,并给他便宜之权。因为匈奴很怕他,就去长安城散播了很多谣言,结果正好给窦太后机会,窦太后就下令处死郅都。

当时汉景帝与这位老母亲有一番对话:

汉景帝说:郅都是忠臣

窦太后反问了一句:我那临江王难道不是忠臣吗

景帝无语,郅都就被借故斩杀。

董宣又是什么状况呢?

刘秀很生气把他叫过来说为什么你不给我姐面子。董宣说你不用处死我,我自己自杀,但自杀前让我说一句。史书记载:

陛下圣德中兴,而从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这句话击中了刘秀的软肋,刘秀陷入深思。董宣见皇帝不说话了,就起身撞向大厅的柱子,刘秀这才反应过来叫人阻拦,不过幸好没有撞死,被小黄门拦做了,此时董宣还想撞死,准备连皇帝的面子也不给。但终究年老被小黄门连扶带挟弄出去了。

湖阳公主后来埋怨刘秀说,你的胆子哪里去了,你以前还是平民的时候,有杀人犯来我们家避祸,我们都能这群想让抓的人不敢来抓,现在倒好,当了皇帝反而连个人都保护不住了。以后我的面子往哪里往,我们的侠义哪里去了。

刘秀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此一时彼一时嘛。

为什么结局不一样呢?

汉景帝心中十分清楚郅都是被屈杀的,但窦太后要为孙子报仇,所以汉景帝将法放在情之下,私情比法大,所以郅都必死。光武帝刘秀却反过来,他深知法比情重,所以董宣才得以死里逃生。

古代酷吏严格执法的时候,遇到的风险也是很大的,特别当最高统治都在法与情之间选择了后者,那酷吏的结局一般都不太好。还有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商鞅。他治定秦法,十分严苛,助秦国公室重新握有大权,富强秦国,结局却自己死在自己治定的法之下。原因是在秦孝公时期,商鞅为了法曾拿太子开刀,虽然太子没有受罚,但是他们的师傅受罚了,这梁子就结下了。秦孝公死后,秦惠王即位就对他下手以报之仇。

正如西汉张释之对当时的汉文帝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可惜这句话有多少天子真正尊重会执行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