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陈胜吴广起义,又为何会迅速失败?

如何看待陈胜吴广起义,又为何会迅速失败?

对于陈胜吴广的起义应该如何看待呢?笔者不认可仅仅由于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要给予高度评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陈胜吴广起义直到刘邦统一天下的八年间,据说中国的人口减少了一半。

当然笔者根本不会认为还是受秦朝廷压迫好,但是在战乱造成人口减半的时刻,如果人们身处满目疮夷的地狱般场景的现场,那么决不愿意站在陈胜和吴广这一边。不过尽管如此,笔者还是忍不住要肯定陈胜和吴广所起的历史作用。

司马迁不用列传而是用世家来描述陈胜,并将其列在《孔子世家》之后,可见在可马迁眼中。对陈胜孔子的评价要高于列传中的人物,司马迁在《陈涉世家》的评论中引用贾谊的话,说陈胜“出身贫民,是低贱的农民,而且被征发戍边,能力还不及普遁人。他不具有孔子和墨子的贤达,也没有陶朱和猗顿的富有,置身戍卒行列,兴于乡野之间,带领戍卒揭竿而起,顿时应者如云,众英豪并举,天下大变,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进程”,以此高度评价陈胜所起到的作用。

在这里之所以被司马迁列作评论对象,是因为他是第一个反抗秦朝廷暴政而崛起的人物,还是针对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说法否定血缘观念从而开辟刘邦统一天下道路的历史事件呢?司马迁把陈胜与相隔三百多年的孔子并列,难怪后世的儒家信众要对司马迁的人物评论横加批判。但不管如何,司马迁对陈胜的高度评价是毋庸置疑的。

无论是引燃战乱的导火线、指挥军队作战,还是统治国家,这三方面所需要的能力各不相同。发动起义时只要有视死如归的信念,那么说得极端一点,无论谁都能做到。但是要指挥大军作战,不单是无知无畏的胆量,还需要天赋的军事才能。遗憾的是,陈胜、吴广“不乏胆量,但在指挥意在掠夺的义军的才能方面,上天却没有眷顾他们。同样的情形之下,刘邦就不一样。刘邦被赋予的能力表现在其能够驾驭的人才身上,拥有自己不具有的能力。这是陈胜、吴广和刘邦不同的关键特点。

指挥军队的能力方面,笔者认为项羽比韩信更胜一筹。 在楚汉战争中崭露头角的人物有很多,如萧何、韩信、张良和彭越等,将陈胜与他们放在一起比较的话,笔者很遗憾地认为,陈胜很难得到像他们那样高的评价。尽管如此笔者被陈胜所吸引的是,陈胜始终坚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朴素信念,无意之间在颠覆依赖武力统治民众的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先导作用。

陈胜是否主观上想把农民从秦王朝的暴政中解救出来,这是很难判断的问题。从《陈涉世家》的内容看,陈胜在大泽乡决定发一个起义,不过是饿鼠咬猫的故事而已。按理说最好写“陈胜不忍目睹农民生活的窘状,早就等待起义的时机。正好机会到来,陈胜与同伴商量后决定起义”,但书中既没有这样的描述,也没有哪一处可以领会这样的主线。而且陈胜率义军占领陈后,尽管反对张耳与陈馀将自己的野心明告天下,但他还是在陈的三老与志土的拥载下当了陈王;后来也并不是立场鲜明地高举解救农民的大旗。

那么陈胜要解救农民的想法完全没有吗?如果要肯定地说没有,那还是让人有些犹豫的。这是因为对于在大泽乡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没人相信在他的头脑中完全没有浮现农村的穷困。

以前的陈胜属于被雇佣的下层贫民,对于卷人秦末战乱的农民生活的惨状理应十分清楚。笔者认为在起义刚开始时,陈胜对于秦王朝派遣的官吏带有明显反抗统治权力的观念,其程度比解救农民的观念更甚。他们义无反顾地以决绝的信念发动起义,结果却呈现出连他们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发展与成功。

从向张耳和陈馀征求意见之后所呈现的那样,虽然不是忘却初衷,但受到情势发生巨大变动和周围作战取胜氛围的巨大影响,他们也顾不上冷静地分析和判断面临的局势。就这样在贪恋名誉的驱动下,陈胜成为了陈王。后来他也无暇确定自己的目标,最终在动荡的战乱中被杀。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待陈胜的行为,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吧!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小伙伴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