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承担教育部海归项目《东西方汉学史》(三十)

考古暨历史语言通讯

作者 京都静源 教授/文学博士

第二节经学思想研究

对儒家传统经学思想的研究,一直是东西方汉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在16、17世纪传教士 汉学研究阶段就已经产生了一些中国古代经学著作的优秀的西文译本。在19世纪中晚期, 受实证主义学风的影响,又迎来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大量翻译和出版的时代。

中国古代儒家的经书体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五经、六经 、七经、九经,再到十二经、十三经。历史年代过程从先秦直到清代。

第一、十三经的翻译和出版

在前面几章中,我都提到了西方汉学家们对古代中国经典的翻译和出版。在这里,我将重点 介绍19世纪中、晚期西方汉学界对儒家十三经的翻译和出版情况。

①《诗经》的翻译和出版

1830年,法国兰施梅(P. Lacharme)把《诗经》译成了拉丁文正式出版。书名为:《Confu cii Chi King Sive Liber Carminum》。1833年,德国若克瑞特(Friedrich Ruckert)把 《诗经》译成了德文正式出版。1872年,法国布泽尔(Guillaume Pauthier)把《诗经》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Chi King》。1896年,戴遂良教士又把《诗经》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1871年,利雅格把《诗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书名为:《The Book of Poetry》。1891年,英国杰尼英(William Jennings)又把《诗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同年,英国安尔恩(Clement Francis Romilly Allen)也将《诗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 

②《书经》的翻译和出版。

1846年,英国门德赫斯博士(Henry Medhuest)把《书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书名为:《Ancient China》。1865年,利雅格也将《书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1897年,戴遂良教士又把《书经》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Les Annales de la Chine》。1897年,戴遂良教士又把《书经》译成了拉丁文正式出版。

③《周礼》的翻译和出版

1851年,毕鸥把《周礼》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Le Tcheou li ou Rites des Tcheou》。

④《礼记》的翻译和出版。

1863年,法国克莱尔(M. Callery)把《礼记》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Li Ki, o u Memorial des rites》。1899年,戴遂良教士将《礼记》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 《Li Ki》。1885年,利雅格又把《礼记》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书名为:《The Li Ki》 。1899年,戴遂良教士又把《礼记》译成了拉丁文正式出版。

⑤《仪礼》的翻译和出版

1890年,赫莱兹博士把《仪礼》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I Li》。

⑥《易经》的翻译和出版。

1834年,法国莫尔(Julius Mohl)把《易经》译成了拉丁文正式出版。书名为:《Y King》。1839年,巴兹恩也将《易经》译成了拉丁文出版。1876年,英国马克·莱泽施(Can on McClathchie)把《易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书名为:《Classic of Change》。1882年,利雅格也将《易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1895年,赫莱兹博士也将《易经》译成了英文出版。1896年,法国德·艾若蒙(Val d'Eremao)也将《易经》译成英文正式出版。18 93年,法国费莱斯吹(Philastre)也将《易经》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

⑦《春秋左传》的翻译和出版。

1850年开始,皮菲麦尔博士从《春秋左传》选出六部分,译成了德文出版。各册出版时间和书名如下:1850年,《Notiz u. des Geschichtswerk Tso Tschuen》。1854年,《Die Z eiten des Fursten Hi von Lu》。同年,《Die Zeiten des Fursten Hoan Tschuang und Min, von Lu》。同年,《Die Zeiten des Fursten Yin von Lu》。1855年,《Notizen a. des Gesch des Chinesischen Reich von j. 590 bis 572 von chr》。同年,《Die Zeit en des Fursten Siuen von Lu》。皮菲麦尔博士对中国古代史书的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 无出其右。

⑧《论语》的翻译和出版

1809年,英国马施曼(J. Marshman)把《论语》译成了英文出版,他使用的书名是:《The Works of Confucius》。1879年,利雅格在也将《论语》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1887年,英国安尔恩(Clement Francis Romilly Allen)也将《论语》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189 5年,英国杰尼英(William Jennings)将《论语》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1826年,德国斯施特(Werke des Tschinesischen Weisen KungSchott)把《论语》译成了德文正式 出版,他使用的书名是:《Werke des Tschinesischen Weisen Kungfudsu und Seiner S chuler》。1828年,德国克莱波施(Klaproth)也将《论语》译成德文正式出版。

本阶段的《论语》的翻译和出版,有一部分体现在四书的西文译本中。

⑨《孝经》的翻译和出版。

1878年,意大利威莱兹尼(Carlo Valenziani)把《孝经》译成了意大利文正式出版。书名为:《La Via della Pieta filiale》。1879年,利雅格把《孝经》译成了英文出版。书名为:《Hsiao King》。1889年,罗斯尼把《孝经》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Le Hiao King》。

10《孟子》的翻译和出版。

1824年,儒莲把《孟子》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Meng Tseu》。1861年,利雅格把《孟子》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1882年,胡特施逊将《孟子》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1877年,德国花之安(Ernst Faber)把《孟子》译成了德文正式出版。书名为:《Lehrbegriff des Chinesischen Philosophen Mencius》。

第二、戴遂良的经学研究

关于西方汉学家的中国古代经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问题,比如,法国著名汉学家戴遂良教士 ,他和英国著名汉学家利雅格同为当时西方汉学界翻译和研究古代中国经学思想的两大宗 师。著名汉学家考狄博士在他的一部不太为人所知的汉学史概述性著作《西方汉学研究:18 951898》(《Les Etudes Chinoises 18951898》)一书中,对戴遂良教士这位法国汉学 家作了如下的介绍和评价:

Le P. Seraphin Couvreur temoigne de sa rare activite sci entiflque par des volum es volumes qui marquent chaque annee une nouvelle etape Noslecteurs connaissent les divers dictionnaires du missionnaire du Tcheli; en 1895, les Quatre Livfes; en 1896, le Chi King; en 1897, le Chou King nous permettent d'esperer une collec tion des Classiques chinis.Henri Cordier《Les Etudes Chinoises 1895-189 8》。Henri Cordier博士的这部将近一百五十页的法文著作:《Les Etudes Chinoises 189 5-1898》一书因为是以单行本的形式、作为由他本人创始的汉学研究学术刊物《T'oung Pao》的专刊之一出版发行的,所以在东西方大小古旧书店和各类大学的图书馆中能找到此书实属不易。此书对于我们研究汉学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的发展轨迹,特别是了解1895年至1898年间的西方汉学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点不足的是:此书中仅有的几个中文用语在排版时出现了误差,如将“上帝”排成了“帝上”,等等。Henri Cordier博士还有一篇约三万字左右的汉学史研究的论文《Les Etudes Chinoises 1886-1891》,也 值 得注意。这两篇论著合起来就是一部断代体的“1886年至1898年的西方汉学发展史概述”。 这位法国著名的“Ecole Nationale des Langues Orientales Vivantes”的中国史教授, 最为著名的著作是七大卷十三巨册的三大书目。即:两卷八册的《Bibliotheca Sinica》、一卷的《Bibliotheca Japonica》和四卷的《Bibliotheca Indosinica》。

戴密微博士在《法国汉学研究的历史和回顾》一文中评论戴遂良教士说:“戴遂良通常用双 语对汉文译释:法语和拉丁语。拉丁语的结构更自由一些,使之能进行几乎是逐字逐句地直 译汉文译释:法语和拉丁语。拉丁语的结构更自由一些,使之能进行几乎是逐字逐句地直译 汉语原文,并比法文、汉文对照排印。戴遂良的法文和拉丁文,准确优美,无可挑剔。他的 翻译严格忠于当时中国官方推崇的朱熹学派的诠注,没有作出任何独出心裁或个人评论的意 图……戴遂良的译文是可靠的,至今仍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见1966年3月15日Paul Demieville在日本京都大学所作报告。原文为法文,名为《Apercu Historique des Sino logques en France》。日文由兴膳宏、川胜义雄、大桥保夫共译,名为《フランスにおける汉学研究の历史的展望》,刊在《东方学》第33、34期。中文由胡书经译,刊在阎纯德主编《汉学研究》第一集。但中文乃利用《东方学》上所刊日文译出。

不得不再说明一下的是:戴遂良教士和利雅格在翻译中国经典上有一个最大区别,考狄博士和戴密微博士在书中并没有提到。即:利雅格有中国学者王韬作助手,并且又参考、得了当时的西方翻译文献。而戴遂良教士则没有任何中国学者作助手。

戴遂良教士的法文中国古籍译本各卷内容和书名如下:①《诗经》(《Chen King》),1896 年。②《书经》(《Chou King》),1897年。③《四书》(《Les quatre live s avec un co mmentaire abrege en chinois une double tradution en franca is et en latin et un vocabulaire des lettres et des lettres et des moms proprees》),1910年。④《左传》(《Tchouen Tsiouet Tso Tchouan》),1814年。⑤《仪礼》(《Ceremonial》),1916年 。其中,《左传》的译本是三卷本之巨。

第三、利雅格的经学研究

关于王韬,罗香林博士《王韬在港与中西文化交流之关系》一文中介绍说:“按王韬……生 于道光八年,卒于光绪二十三年……会同治元年,王以通太平军嫌疑,缉捕案发,不得已,乃自沪航海至港,由麦都思博士介绍与伦敦会理雅各为友。时理方任英华书院院长,锐意将中国经典,悉数译为英文,经将四书先为译出行世,称《中国经典》第一、二卷。至是,得王为助,业乃大进。”罗香林《王韬在港与中西文化交流之关系》,见《清 华学报》,1959年。这里的“理雅各”即利雅格。

又见王韬《韬园老民自传》中记述“六年冬,西儒理雅各君,招往太西,佐译经典。”利雅 格在1865年出版的英文《书经》的序言中也说:“译者不能不感激而承认苏州学者王韬之贡献。”

在16、17世纪的传教士时代的汉学研究活动中,总会在华传教的西方汉学家们的背后发现一位或几位中国学者存在。戴密微博士曾认为戴遂良教士的经学翻译工作达到了利雅格想达到而没有达到的水准。或许,这句比较性的评论可作为对比此二人译本优劣的参考吧。见1966年3月15日Pau l Demieville在日本京都大学所作报告。原文为法文,名为《Apercu Historique des Sino logques en France》。日文由兴膳宏、川胜义雄、大桥保夫共译,名为《フランスにおけ る汉学研究の历史的展望》,刊在《东方学》第33、34期。中文由胡书经译,刊在阎纯 德主编《汉学研究》第一集。但中文乃利用《东方学》上所刊日文译出。

利雅格的译本以《中国经典》作为总名、分八卷出版。如下:①《论语》(《Confucian a nalects》)。②《孟子》(《The work of Mencius》)。③《书经·上》(《Part I, The Sh oo King》)。④《书经·下》(《Part II, The Shoo King》)。⑤《诗经·上》(《Part I, The She King》)。⑥《诗经·下》(《Part II, The She King》)。⑦《左传·上》( 《Part I, The Ch'un Ts'ew with the Tso Chuen》)。⑧《左传·下》(《Part II, The C hu'un Ts'ew with the Tso Chuen》)。出版时间为1861年至1872年。

第四、其他

对古代经学著作的翻译是古代经学思想的研究的一个最为直接的成果。可喜的是,对中国古 代经学著作的思想内容的分析研究性著作,在本阶段中已经出现。如,1840年,比丘林教士 出版了《中国:风俗,习惯和教育》(《Китай его жители, нравы, обычи,просвещение》)一书。此书是他研究中国古代儒家经学思想的早期著作。又依考狄博士在《西方汉学研究:1886-1891》一文中的记述,在这一阶段以《易经》为题目的博士学位论文,仅比利时一个国家的大学中就有:毕帕博士(Piper)、帕玛诺博士(Premare)、施赫玛池博士(Schumacher)、威斯德娄博士(Visdelou)等四人。当时作为汉学研究指导教授的著名汉学家赫莱兹博士,他的法文本《易经》在1887年正式出版。

西方汉学家们的对中国古代经学著作的注释和翻译,是对经学著作进行思想史研究的基础, 更是理解古代中国经学体系的一个辅助。但他们并不是在“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立 场上展开的对中国古代经学著作的注释和翻译。这是中西经学研究的本质区别。

再如,西方汉学史上对《诗经》的翻译和出版的研究问题,目前这属于目前国内的显学之一 的所谓“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的。至少在本书中,我不想从这一角度进行总结。因为要想 从对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中诞生出“诗化哲学”或美学,这一成立的思想史过程,以儒家正 统的思想体系来说,似乎还不能提供促使这一“诗化哲学”或美学产生的思想基础。所以不 少学者在回归传统之时开始走向楚文化,走向《离骚》……比较文学和诗化哲学的研究方法 和学科体系在现代中国学术界的出现,使完整的古代十三经的儒家经学体系开始崩溃!自传 教士汉学到大学和研究所汉学的出现,研究《诗经》,一直游弋在儒学和文学两者之间。在 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言志”和“载道”,作为中国古典诗文在现实社会中的体现。其 具体目的所指是不尽相同的。“志”有个人自由愿望存在,而“道”则是“志”对自然和天 道的接近。此二者有情感和理智的区别。《诗经》的翻译和出版,在当时的汉学家们眼中, 诗只是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媒体,并不具有现今所谓的比较文学、“诗化哲学”或美学研究 的意义在内。所以,我们所谓的兴·观·群·怨的“诗教”,如果在西文《诗经》的翻译和 出版之时,只是作为西方汉学界完整地理解古代中国经学体系的一个辅助的话,那么把西文 《诗经》的翻译和出版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否有违西方汉学家们翻译《诗经》的初 衷?

刘正承担教育部海归项目《东西方汉学史》29

作者 京都静源 教授/文学博士

第三节专题研究

有关十九世纪中晚期西方汉学家们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专题研究这一问题,本节分为以下四 点进行说明:①老子研究。②诸子研究③宋明理学研究。④四书研究。

第一、老子研究

首先,介绍一下老子《道德经》的西文译本在19世纪中晚期的出版情况。

1823年,雷慕沙博士把《道德经》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Memoire Suirla vie e t les Opinions de Lao Tseu》。布泽尔(Guillaume Pauthier)在1831年、儒莲在1837 年、第鸥特(Pauthier F. Diot)在1838年、波沃尔威莱(Albert de Pouvourville)在18 94年也将《道德经》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1842年,比丘林教士把《道德经》译成了俄文正 式出版。书名为:《Tao Te Кинг》。卡尼斯(Д.П.Конисси)在1894年也将《道德经》译成俄文出版。1868年,湛约翰把《道德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书名为:《The Old Philosopher》。英国沃特尔(A. Watters)在1870年、英国白尔佛(Pa ul Carus)在1896年也将《道德经》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1870年,德国波莱恩克那(Rein hold von Plaenckner)把《道德经》译成了德文正式出版。书名为:《Dau de Ging》。德国诺克(Friedrich Wilhelm Noak)在1888年也将《道德经》译成德文正式出版。1878年,捷克威白克(A. Urbanka)把《道德经》译成了捷克文正式出版。他使用的书名是:《Tao Te King》。1894年,罗斯尼把《道德经》译成了西班牙文正式出版。书名为:《Tao Te Ki ng de Lau Tzu》。

等等。其中,以利雅格为代表的西方汉学家相信《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此书代表了老子本人的真实的思想。而以格利斯博士为代表的西方汉学家则认为《道德经》的作者和历史上的老子无关,此书是后人假老子之名而作。

19世纪中晚期西文《道德经》译本的频繁出现,反映了这么一种现象:在对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活动中,已经打破了儒家中心论的传统研究规范,道教研究和道教原始经典《道德经》的研究开始走进中国古代宗教研究的核心区域。西方汉学界发现了儒、道二家在古代中国思想和文化结构中的互相制动关系。从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和思想结构的具体构成上开始了对 中国思想的科学化、详细化地研究。

第二、诸子研究

在19世纪中晚期,和道家道教思想研究并行的是对古代中国先秦时代的诸子思想进行的研 究和介绍性的翻译。

1877年,花之安把《列子》译成了德文出版。书名为:《Lie Tseu》 。1885年出版的戈奥尔夫斯基所著《中国历史的初期时代》(《Первый пери одкита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一书中,他对先秦诸子的思想都进行了分 析:“他把孔子思想看作中国古代实证哲学的代表;他又认为老子的道是一种原始物质;他 把杨朱和黑子思想和古希腊利己主义思想进行了对比研究。”C. M. Георги евский 《Первый пер иод китайской истории》,引见Владилен Г.Буров 《Изучение китай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 в СССР》一文中。见《汉学研究通讯》,第14卷第4期。

1886年,格贝莱兹博士把《管子》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书名为:《L' oeuvredu Philosop he Kuantsi》。法国马提奥(Matioi)在1896年也将《管子》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1889年,格利斯博士把《庄子》译成了英文正式出版。书名为:《Chuang Tzu: Mystic, Moralist and Social Reformer》等等。其实,在当时的西方汉学界产生诸子研究的著作,是有其进步意义在内的。它开阔了先秦哲学研究的视野,为理解古代中国经典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第三、宋明理学研究

西方汉学界的宋明理学研究,在进入20世纪以后才正式展开。特别是由于陈荣捷博士在美 国的大力推广,使得宋明理学的研究成了近几十年来西方汉学界进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显学。但是,在19世纪中晚期,宋明理学研究著作的出现,把当时的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局限在先秦时代的现象极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1817,雷慕沙博士出版了《朱子的中庸和伦理学说》(《Linvariable Milieu, Ouvrage Mor al de Tseusee》)一书。这是一部西方汉学史上早期时代研究朱熹思想的法文著作。1840年,比丘林又出版了《中国:风俗、习惯和教育》一书。此书以宋明理学思想为核心,系统地研究中国自宋代以来的教育和社会风俗问题。布罗夫博士在《俄罗斯的中国哲学研究》一文中如此评价此书说:“(这本书)不只是讨论儒学与儒教的关系,而且说明周敦颐《太极图说》的内容与朱熹等宋代哲学家对这个著作的注释。”Владилен Г.Б уров 《Изучение китайской философии в ССС Р》一文中。见《汉学研究通讯》,第14卷第4期。

1874年,法国马克·克莱施(Ranon T. McClatchie)出版了选译本《朱子全书》一书。书名为:《Confucian Cosmogony》。1876年,格贝莱兹博士出版了《太极图》(《Thai kiht hu, des TscheutsiTafel des Urprinzipes mit Tschu His Commentare nach dem Hohpihsingli》)一书。此书实是对周敦颐的《太极图》和朱熹的《太极图说》进行翻译 和介绍性说明的一部著作。1879年,德国格罗倍博士(Wilhelm Grube)出版了《Zur Naturph ilosophie der Chinesen》一书。此书是朱熹部分论著的翻译。1881年,格罗倍博士又出版 了德文《〈通书〉和〈性理通义〉》(《Ein Beitrag zur Kenntniss der chinesischen ph ilosophie: Tungsu des Ceutsi, mit Cuhis Commentare nach dem Singli tsungi》)一书。此书在对《通书》和《性理通义》进行翻译的基础上,又对周敦颐和朱熹的理学 思想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理解。1890年,赫莱兹博士又出版了一部翻译和研究朱熹的《性理 精义》的法文著作。1894年,法国盖尔博士(P. Le Call)出版了研究朱熹哲学思想的专题著 作:《朱子及其哲学》(《Le philosophe Tchou Hi sa doctrine son influence》)。1899 年,赫莱兹博士出版了一部法文本翻译和研究张载的《西铭》及其思想的研究著作:《Le Siming, traite philosophique de Tchangtze》。等等。但是,这一时期的宋明理学研究,由于受西方汉学界的实证主义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影响,更注重对宋明理学思想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研究,并缺少对宋明理学进行思想分析和研究的著作。而且,宋明理学中的天道观又一直被基督教汉学家们所极力反对,因为这一天道观是否定基督教的上帝观的基础之一。西方汉学家们似乎还不了解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儒学史中的学术价值所在。对宋明理学的陌生,造成了对近代实学思想研究的浮浅。因此,从19世纪中晚期开始到20世纪前期,对古代中国史的研究,如,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制度史、外交史等等方面,取得了异常地发展。而在对古代中国思想的研究上,一直在先秦哲学、儒家经学和佛·道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徘徊。具体地说,对程朱学说、陆王学说等封建社会后期的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缺少实质性理解和有意义的研究。

第四、四书研究

和朱子学的研究一同出现的是对四书学的研究。四书学概念和体系的形成,始自宋代理学大 师朱熹。所谓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自南宋以后,四书的地位提高到和五经齐肩并立的地步上来。研究宋明理学思想,必须要自朱子的四书学体系开始。它是宋明理学思想诸多概念的根源。早在十七世纪,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和法文译本就已经出现。因此,四书的翻译和解释著作,一直东西方汉学家们进行古代中国哲学史翻译和解释的重点课题之一。

1818年,雷慕沙博士翻译了四书的法文本。书名为:《Notice sur les Quatre Livres》。 布泽尔在1841年也将四书译成了法文正式出版。戴遂良教士在1895年也将四书译成了法文。1828年,英国克尔莱(David Collie)翻译了四书的英文译本。书名为:《The Chinese Classical Works》。利雅格在1871年也将四书译成了英文出版。1844年,德国克马尔(John Cramer)翻译和出版了四书的德文译本。书名为:《Confuci us und Mencius》。

等等。其实,对四书学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也一直不甚发达。而且,受程朱理学研究的影 响,四书学研究反而成了朱子理学研究中被人遗忘的角落。朱子《语类》、朱子《易传》、 朱子《诗集传》、朱子《纲鉴》的研究成了朱子研究的显要课题。以一个体系出现的朱子四 书学,以及明清四书学史的研究,长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哲学通史研究、专题研究中一直没 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国外,只有日本汉学家佐野公治博士留下了一部值得一读的《四书学 史的研究》(《四书学史の研究》)一书。在法国、在德国、在美国……对四书学进行这种思 想史、成立史的研究论著,十分罕见。更多的只是对四书进行的这种翻译和解释。

综合以上三章的论述,在实证主义史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发达、在法语·荷兰 语汉学研究著作丰富下的汉语教科书出版的贫乏、在西方传统思辨哲学制约下的中国古代思 想史研究的不足、在基督教文化圈范围下的中国古代宗教研究的兴起,以及近代中国在军事、政治的失败和科学研究·教育水准的落后,以上五点为汉学研究欧洲中心论在19世纪的横行准备了思想·文化基础和客观条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