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尊雕像牵扯出的“酱酒发展史”

在国酒文化城中,有几尊人物雕像,矗立在绿树掩映的园林中。

这几尊雕像分别是:王丙乾、赖永初、华问渠和李兴发等人。

为什么国酒文化城里要有这几个人的雕像?这几个人与酱香白酒的发展有什么关联呢?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酱香白酒的发展历史吧……

01

失传的“回沙”酒

茅台镇自古以来都是给皇帝进贡美酒的地方,这一传统延续了近2500年。

直到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政变,“翼王”石达开出走。石达开的军队途经茅台镇的时候,远远就闻到阵阵酒香。



这一来,将士们都馋酒了,石达开率军驻扎茅台镇,不几天的功夫,镇上的酒就被几万将士喝得精光。

石达开立即下令,召集全镇的酿酒师傅连夜酿酒。一周过去了,酒酿不出来;两周过去了,酒还是酿不出来。

当地百姓向石达开解释,茅台镇的酒,采用一种“回沙”的酿酒工艺,要出酒,至少等一年。

石达开觉得荒唐,认为是百姓故意不给酒喝,便摧毁了全镇的酒坊,捕杀酒师。

这一来,酿酒师傅死的死、逃的逃,茅台镇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酿酒技艺,毁在了石达开手里。

02

华家孝子为母寻古法

华氏家族,是云贵一代的大商家。到了华联辉这一代,生意做得更是风生水起。华联辉的母亲是茅台人,从小喝“茅酒”长大。

华家每年都会从茅台采购一批“茅酒”,以供夫人和招待之用。自石达开毁掉茅台酒坊以来,华家夫人已经有六、七年没有喝到家乡的酒了。

老母亲日渐衰老,再回到群山环绕的茅台镇已是不太可能,只得时时念叨家乡。华联辉见老母亲思乡情切,也是心急如焚。

为了缓解老母亲的思想之情,华联辉到贵州其他地区收购白酒,给母亲品尝,可是老母亲还都没喝酒辨出这些酒不是“茅酒”。

茅台镇当地酿酒采用的独特“回沙”工艺,使得酒有一种独特的馥郁酒香。

1862年,华联辉回到茅台镇,出资重建了一座酒坊—成义烧坊。并且遍寻失散的茅台酿酒工人返回茅台镇酿酒,复原了茅台独有的“回沙”酿酒工艺。

就这样,茅台镇的中断了六、七年的茅酒生产,开始恢复。

03

会调酒的商人

华联辉是一个商人,他虽然重建了酒坊,但毕竟不懂酿酒、调酒。下面要介绍的这个人,既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更是一位调酒师,这个人就是—王立夫。

王家自王立夫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开始发迹,成为贵州有名的大商家之一。王立夫接掌王家祖业,开始了“多种经营”。

王家不仅经营盐业,还开设油坊、布庄等。王立夫发现,茅台镇地区原本萧条的酿酒生意,再次繁荣起来,他决定创办王家自己的酒坊——荣太和烧坊。

起初,荣太和烧坊所产的酒只作为油、盐生意的辅助品,供送礼之用(名为“天和号”)。

1879年,王立夫与生意伙伴石荣霄、孙权太合资成立对外销售的酒坊,定名为“荣太和”烧坊。

自开设酒坊以来,王立夫醉心于调酒,加上天资过人,调酒的技艺炉火纯青。

短短几年,他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调酒大师。他还优化了回沙工艺环节,将“调味酒”的选取和留存条件进行了整理。

茅台地方的酱酒酿造工艺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几年后,另一股东王立夫病死,烧房落入石荣霄手中。石荣霄原本姓王,后为石家养子,王立夫死后,石乃复为王姓,到石荣霄的长孙王少章时,烧房已为王家独揽。

1930年前后,孙全太的后人孙明远在军阀部队任职,借股权问题制造纠纷,要求清算历年账目。是时王少章已死,由其弟王泽生接办,王泽生知孙明远难以对付,送去茅酒一千瓶了事。以后,王泽生又仗势迫使王立夫的后人“自愿”退出,把烧坊据为己有。

1949年,王泽生死,“荣和烧坊”由他的儿子王秉乾继续经营,窖坑由两个增加到四个,酒的产量也由1000—1500公斤增加到3500—4000公斤,后来又增加两个大窖,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

04

三足鼎立

1929年,银行家赖永初与朋友合伙开办“衡昌”烧坊。赖氏家族在贵州地区有诸多钱庄银号,可谓富甲一方。

到了解放前,赖家的银行遍布西南5省甚至香港也有分号。赖永初看重了白酒保值、增值的独特“资本属性”,开始运作白酒生意。

1941年赖永初收购衡昌烧坊全部股权,衡昌烧坊改名“恒兴烧坊”。在强大资金支持和金融界先进的管理方法帮助下,恒兴烧坊一跃成为茅台镇著名的酒坊之一。

至此,华家的成义烧坊、王家的荣和烧坊、赖家的恒兴烧坊,这三家茅台镇最大的酒坊呈三足鼎立之势。这一态势,一直延续到1955年。

国酒文化城中最后的几尊雕像,三家烧坊(茅台酒厂的前身)的老板,王丙乾、赖永初、华问渠,正是他们的奉献,才有今天的茅台酒。

05

中国白酒的里程碑

“茅台酒”,这个词在1955年以前,泛指茅台镇出产的酒。其最好的茅台酒,当属华家的成义烧坊、王家的荣和烧坊、赖家的恒兴烧坊这三家。

1951年起,新中国进行“三大改造”,收购这三家酒坊,合并成为国营“贵州茅台酒厂”。

从此,李兴发,登上了历史舞台。

李兴发是一名酿酒技术员,师从恒兴烧坊掌火师傅(调酒师)郑义兴。经过几年的时间,他从一个技术员,升任茅台酒厂技术副厂长。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几十年。

“华茅”、“王茅”、“赖茅”这三家的酒,虽然都是回沙工艺酿制,但是味道有着显著的不同。坊间也会讨论“谁家才是茅台酒的正宗”。

经过李新发、季克良等人长期研究,找到了这三家酒的共同特点,并在1965年将茅台酒的特点归纳为“酱香、窖底、醇甜(三个典型体)”。

这一对白酒味道的总结归纳,奠定了中国白酒香型区分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国白酒被划分为酱、浓、清、米四大基本香型。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白酒香型特点再次细分为12个。这都是缘于李兴发对酱香型白酒这一白酒特点的总结归纳。

白云苍狗,酱香白酒的发展史,不过一百多年。但是,酱酒发展的这一百多年里,饱含着中国人的孝道、传承、坚守、奉献和荣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