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人丢掉“圣地”

五十年前,也就是1967年的6月5号,“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此次战争的双方是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国家,这次战争仅持续了六天,以色列完胜阿拉伯。

现代中东的历史,此次战争就是一个转折点,以色列的这次完胜也被列入了教科书中,堪称先发制人的典范。此次战争后,以色列正式拥有了耶路撒冷的掌控权,而拿下耶路撒冷,实际也就控制了周边的一大块地区。自此,耶路撒冷19年的分裂也彻底宣告结束,这座无数人心中的圣城局势也不同于往。

过往的历程成为了历史,后人评说也都是站在已知结果的情况下,给出看似客观的评论。然而,战争瞬悉万变,在这次战争发生之前的那段时间,其形势也是云谲波诡,根本难以预料其结果,没有人能告诉你明天将会怎么样。

所以,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东西,总是会以一种未曾料到的状态出现。

以色列在1953年的秋天,开始了一项关于水资源的大工程,其性质有点类似于我国的南水北调。以“国家引水渠”为主干,这项规模庞大的由国家统一领导的建设,在十一年后,也就是1964年顺利完工。

当然,顺利只是相对而言,这项工程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其中叙利亚的反映十分强烈。

为了破坏以色列的这项国家工程,阿拉伯国家于同年9月5号至11号,花了六天时间在亚历山大的开了一次最高会议,其目的,就是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河流截流计划,希望以此来对以色列进行打击。以色列面对这种要威胁自己国家水资源的计划当然不可能置之不理,反映也十分强硬。

随即,它直接出动军队,以武力的方式迫使这些阿拉伯国家放弃此项截流计划。阿拉伯和以色列的矛盾由来已久,水资源的问题仅仅是这其中的一个方面。

在1949年联合国制定的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试行非军事化管理的一些列相关协议,虽说,以色列是同意的,但是,也是极其不情愿可以说是被迫签订的。在以色列这方看来,这些地区仍应该是属于自己,并一直试图以各种方式来实际控制这些地区。

在非军事区,叙利亚在暗地里支持巴基斯坦的游击武装,时不时地对以色列进行骚扰打击,以方对此也是十分头痛。时间来到1966年11月,叙利亚和以色列的紧张关系持续蔓延,叙利亚为了应对以色列的袭击,直接与埃及签订了所谓的军事防御条约,并且,承诺当一方被袭击另一方应给予及时和必要的帮助。

次年的5月13日,苏联也开始插手,苏联造假情报给叙埃两国,说:此时在叙利亚边境早已被以色列布下了重兵,也已做好了一系列的战时动员工作,随时可以进攻叙利亚。苏联的真实目的还是针对美国,在美国背后捅刀子,就是想让美因其偏袒以色列反对阿拉伯国家而付出代价,也就是所谓的“政治苦头”。

叙埃这边接到苏联的假情报,时任埃及总统的纳赛尔竟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核查,直接选择相信这份情报。

为了应付以色列这次的“进攻”,他们开始在西奈半岛布置重兵,并且,集结了八万军队,然而,纳赛尔没想到的是此举也只是在给他人作嫁衣。

同年5月23日,纳赛尔将备战的级别再上升,直接宣布关闭蒂朗海峡,并对外界发表声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以色列的船只想要通过亚喀巴湾都不会得到埃及方面的允许”。除此之外,埃及还不允许任何携带了战略物资的外国船只由此海峡进入以色列。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也开始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彻底改善了以色列的战略劣势。战争中有10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佩雷斯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对以色列来说是难忘的,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最后一次战争。”的确,在随后的40年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频频发生,直至今天还在延续。战争一方面夺走了成千上万生命,一方面也在告诫人们,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