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奇葩职业

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很多因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力的发展等等,有些就会被慢慢的更迭,有些会慢慢的消失,那职业也是这样子的!

古代有很多的职业有些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小资情调的,有些那简直就是奇葩中的奇葩,极品中的极品,当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更迭了消失了,好在有文字的记录,所以大家一直认为文字是人类文明最直接的代表,今天我们就来去把已经消失的古代的几种职业我们一起打开眼界一番.

采诗官

首先讲一个堪称古代最有小资情调的职业什么呢?采诗官,采集的采,诗歌的诗。什么是采诗官?其实很简单,就是收集整理诗歌的官员。其实早在商周的时期,那时候朝廷就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巡游各地,采集民间的歌谣,我们所熟知的诗经大部分的诗歌都是通过采诗官辛勤努力收集整理出来的.

收集这些歌谣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一个体察风俗民情,另外一个最重要那就是收集舆情,实际上就是调查老百姓对于政府的满意程度。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我们都知道高手在民间,古代政权你得不得民心,很重要的一个反馈途径就是诗歌,或者说歌谣,顺口溜得民心的老百姓自然是不用说的,不得民心,老百姓肯定就要各显神通了,表达他们自己的诉求了。比如这首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个就是凤阳人民对自己皇帝老乡执政期间的评价和不满了。

各位其他的咱先不说,咱先想想采诗官的职业。诗,还有远方,说走就走的旅行,多美好,多诗情画意。另外,采诗官这个职业深受老百姓的敬重,因为采诗官本身都是文化人,其次,他们还是一个桥梁,可以将民间的这些疾苦反映给上层社会,所以每当有采石官来到一个地方的时候,真是全村上下男女老少都来热情接待,好吃的好喝的全拿来招待。

采诗官除了做好诗歌采集的工作之外,剩下的那就可以畅游大好河山,品尝各地的特色小吃,体会不同区域的风俗民情,这生活一下子就感觉人生达到了高潮。

采珠人

珍珠从古来就是奢侈品的代表,在过去尤得王公贵族喜爱。古代采珠人的历程,是血泪交集。小说《采珠勿惊龙》中就有描写到采珠是入水拿命相搏的手艺,恶水出好珠,有异珠的地方通常凶险异常。在古时候,珍珠是禁民私采的,只可官办,但合浦沿海农田稀少贫瘠,粮食不易种,所以百姓只有一条路,就是替官府下海潜水采珠,那时候叫“耕海采珠、以珠易米”。替官府采珠的,叫做珠民、珠户、珠儿。一些外地暗中过来的,或者附近地区的非珠户,偷潜入水采珠的,叫做“游蜂”。“珠民”与“游蜂”这两类以潜水采珍珠为业的人,合称“采珠人”。珍珠在中国历史上历来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尤其是‘夜明珠’,对于那些能够将珍稀珠品采集出来的采珠人就相当的佩服,只可惜现在这个职业在国内知道的人相当少。

赊刀人

​赊刀人。赊账的赊,刀子的刀。赊刀人,这是一个什么职业呢?就是也是卖刀的,但他们卖刀跟平常市场上卖刀不一样,他们是以很低的价格先卖给你,让你拿回去先用,然后再留下一段寓言,比如说两个月之后大河里要发洪水,或者说多长时间不下雨等等,如果这些预言成真,他们就会上门收钱,这个时候的价钱肯定是数倍于当初购买的价格的。当然如果说语言失败了,那你可又捡了大便宜了。

话说咸丰年间在浙江的奉化来了一个赊刀人,他卖刀子的时候不要钱白送给大家。她当时也留下了一个寓言,什么?说当大米的价格从80文降到18文的时候,它在高价回来收钱。当时老百姓都以为这赊刀人是个250,大米的价格怎么也不可能大跳楼的去减价,因为这是刚需,不可能跳楼,大减价的。可是世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也没有想到说,光绪初年米价真的就跌到了18文钱,预言一下子成真了。可是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赊刀人却从来没有出现,不过当地人认为这是大神显灵,普度众生来了,好让穷苦大众都能吃饱肚子,所以纷纷焚香,上供当神一样来供摆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