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斗爷”们打死也不愿意碰的物件。谁碰谁短命,谁戴谁倒霉

继上一篇倒斗类文章咱们讲了“考古学家在墓中看到扭头就走的东西”之后,咱们今天就走一个对面来唠唠让古代斗爷看到虽然价值万金却视若邪祟宁愿丢了砸了也不愿意碰的物件儿。

讲故事之前,咱们先插播一老新闻。

西汉楚王刘戊墓。

1984年一个周末江苏徐州几个孩子狮子山头玩耍无意间发现几颗圆滚滚的兵俑人头,专家到场随之发掘出五个俑坑万余件兵马俑,专家们当即料定当地有大规模王冢并从此展开了愚公移山式考古工作。1991年,专家们历时7年之久,西汉楚王刘戊墓千呼万唤始出来。楚王墓分12室,共约850万平方米,内有钱币珍玩无数,最令世人瞩目的八颗璀璨夺目的夜明珠与做工惊世骇俗的金缕玉衣脱颖而出。只是,金缕玉衣,玉片安在,金丝全无。

刘大考究:这是被古代斗爷光顾过的王冢

讲到这儿,我饶有兴致地问我的考古朋友刘大考究:“这么说,这又是一被斗爷光顾过的陵墓了?!

刘大考究点点头:“嗯,已经很显然了。准确地说这是被古代“斗爷”光顾过的王冢。”

我则有点不明所以:“这话怎么说呢?

他则笑笑说:“所谓隔行隔山,这里边有些道道儿你们外人不太懂。你想啊,要是现在的斗爷,西汉至今近两千年江山轮换,搁现在你就是能从那金缕玉衣里抽丝剥茧出百克乃至千克金丝比之汉代玉衣碎片价值又如何?一块西汉玉片价值何止十万百万?!除非是脑子冒泡了才会做这种丢了西瓜去捡芝麻的蠢事儿。这是第一点。

古代斗爷们打死也不愿意碰的物件儿

其次,你我小时候都在影视里看过一些大快人心的画面。影视里那些王侯将相或者高官贵族外出时腰间总会佩戴象征身份的玉佩,并且官越大,地位越高,玉的质地做工就越精美。古代混江湖的人可以不识其人,但不能不识其玉。在古代图腾、佩章文化,那是不可撼动的权威。我们往往能看到不少的炮灰乙、土匪丁等作奸犯科者想要欺负打劫他们的时候,一看到对方亮出玉佩就被吓得扑通跪地求饶。王侯将相差人办事时也多以随身玉佩为信物,见玉如面。我和你说过,影视还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玉器在古代是身份的象征这一点并非秘密。所以几乎现在哪个古墓发现了做工质地精美的玉石,我们马上就能根据其雕工质地判断,这是哪朝哪代达官贵人的墓冢。”

(古代王族玉佩样式图)

我恍然有所悟地一拍脑门:“你的意思是说,正是古代人才会对象征身份地位的玉佩有所忌惮才弃如敝履?”

另一边邓老大则抢答道:“对,就是这样的。并且远不止此。我们从常识看,类似于锅碗瓢盆瓷器和金银铜铁之类的,政府对之管控较为宽松,民间多能铸造且是市场流通货,深谙其道的大有人在。他们并非身份的象征物,而且就算盗取出来的这些东西即使有墓主人身份烙记,比如说金银铜铁,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重铸消除。一句话,他们是可塑性且流通的。但是玉石就不一样了,古代对于玉石的佩戴于平民和于达官贵人是有很严格的质地做工规定的。有些玉,有些做工,比如龙凤勾琼玉只能是达官贵人才能用或者说有实力用的上。这些玉器陪葬管家都会登记造册。古玉器是可塑性很差的,特别是雕工精美复杂的玉器,你可以料想,你再怎么改动,它也已经成形了,再改就废了。他们不能像金银那样回炉重铸,也不像锅碗瓢盆那样在民间流通。所以这种东西就是偷出来也没人敢出手卖,更没人敢买,没人敢用。他们就像是烫手山芋,到谁手里谁倒霉。如果你想着留给后代那就有随时被人告发面临灭顶之灾的危险。你要知道古代在朝国安定时对盗墓的刑罚是很重的,直接诛九族式的斩立决,对买卖墓葬品斩立决或车裂。所以玉石这种东西一旦出现在普通人手里,就是引火上身。试想一个日子只能混个温饱的人,突然手里有一块上好的古玉,怎能不令人狐疑?弄不死你,调查都能查死你。

话到这,邓老大开始停下来喝茶便不再说话,看意思话题显然是说完了。

不出大汉四百年之外

这时候刘大考究才会意接过话匣子道:“所以说,古代斗爷最不愿意碰的就是玉石了。他们视之如邪祟,宁愿丢了,砸了,也不愿意碰。这也是我们能判断倒刘戊墓的斗爷是古代的人的原因。并且我还可以告诉你,这些人不在大汉四百年之外。为什么呢?我只能告诉你你可以从陪葬品保存基本完好去考虑哈!

后来,我又从去翻阅了不少相关资料,发现楚王墓被盗的大多数都是金银。如此一来我想刘大考究的言下之意是这样的:“也仅仅只会有汉代人才会不敢要汉代当朝的东西。一是当代出当代卖不值钱。二是代价风险与所得严重失衡。那个时候墓里除了金银是吃香流通货,其它都是催命符啊!

都是瞎扯淡!

当然,咱们今天盗墓小说对于斗爷忌惮斗中玉石又有别的说法了。他们说说玉器认主且天长日久吸食主人尸髓,乃积至阴邪毒大不祥之物。谁戴谁短命,谁碰谁倒霉。

短命倒霉是因为怕官家的大刀。其它都是瞎扯淡!盗墓贼连盗墓下斗撅人祖坟如此损阴德之事都干了,为了有那三两白银过日子,还会在乎那些云里雾里的东西么?人家只是不想惹火上身罢了。现代哪个土夫子会放过?

关注不书,了解更多精彩文章,我们下期再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