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大揭秘:周朝六官与唐朝六部尚书是什么关系?

​《周礼》所记载的六官,分别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又称为六卿。

这六官以“天、地、春、夏、秋、冬”作名,虽然听起来颇有神仙意味,但与我们所熟知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这就要从天官冢宰的前身——“百揆”说起了。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揆”

在黄帝时期,整个社会并没有国家的概念。许多部落为求最大化利益彼此结盟,这种叫作部落联盟,是当时社会中最大的组织。

整个部落中,大酋长是一把手,地位相当于皇帝。百揆居大酋长之下,是二把手,负责协助大酋长处理部落联盟中的日常事务。同时按照惯例,百揆也是大酋长的继承者。


《后汉书·百官志》记载:“百揆,尧初别置,于周更名冢宰。”

直到周朝时,百揆更名为冢宰。虽然不再拥有继承权,但其地位权力并没有下降。

《尚书》记载:“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由此可见,此时冢宰的地位依然是国家的二把手,周公就曾经以冢宰之职来摄政。

但是随着朝代的更迭,冢宰已不再是百官之首,而是变成了掌管全国官吏事务的官员,即六部中的吏部尚书。


历经岁月演变,再见已是“六部”

隋唐时期,六官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依旧是中央决策机构。这六部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而职能权重大致和《周礼》六官分职相当,也统称为六官。


下面一一对应来看:

天官冢宰(治官)——吏部,“天官冢宰”不仅是六官之首,而且总揽六典之政。

地官司徒(教官)——户部,“地官司徒”分大司徒和小司徒,掌管国家土地版图和百姓数。

春官宗伯(礼官)——礼部,“春官宗伯”分大宗伯和小宗伯,掌管祭祀礼法。

秋官司寇(刑官)——刑部,“秋官司寇”的大司寇掌管刑典律法,诰命四方。

冬官司空(已失散)——工部,“冬官司空”《周礼》中已丢失,但从后世六部来看,应是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

大禹治水时所担任的职务就是司空,后来他因治水有功,直接越过百揆获得继承权,成为了舜的接班人。



夏官司马(政官)——兵部,“夏官司马”是国家军队的参谋团,掌管军队法纪,大司马下属有小司马和军司马。

汉代时依然有军司马一职,职位相当于兵部郎中,但已经变成大将军属官。

上图中的印章就是汉代时期的军司马印章,刻画深峻不失汉隶之美,古迹斑驳中可见岁月的洗礼。


明清时期,官员们往往尊称六部尚书为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以示尊敬。三省六部制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一直是中枢权利机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