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用大量白银维护前朝珍贵帝陵,举世称赞

明孝陵,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且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至明永乐三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清代前期在满汉矛盾冲突之下,清代统治者处于政策的需要,也必须笼络广大汉民族以加强统治,受汉文化影响,对明陵实施保护政策。清顺治元年五月,全国局势未稳之际,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遣大学士冯铨,祭故明太祖及诸帝”。不久清朝还“遣内官正副二员,陵户四十名,守明陵”。

清康熙三十八年玄烨下江南拜谒孝陵,题“治隆唐宋”碑于碑亭。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亲往谒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时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被时人誉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御碑倒地破碎。虽然洪秀全也拜祭了明太祖,还自称不肖子孙,但明陵外表的破坏他有很大的责任。

清同治三年九月,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奉诏祭陵,着手修复明孝陵。当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维修实际需白银20万两,但是清朝财政拮据,结果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治隆唐宋”御碑被扶起粘合。清宣统元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府知府会衔于文武方门前竖立特别告示碑,用来告诫相关世界各国游客不要在此乱涂乱画。20万两,清朝的确舍不得为明孝陵花这么多钱,这也不能怪清朝,毕竟清朝的钱还要给列强留着,一动就是亿两。

历经600余年的风雨之后,宝城墙体出现了局部坍塌,墙面剥落,个别地方因为地基沉降逆向撕裂而形成巨大裂缝。南京市文物部门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对墙体进行了维修。1997年起,文物工作者利用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孝陵进行长达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证实,历史上没有一次能够盗掘成功。当然,这和明孝陵的本身有着极大的关系,明孝陵是明朝子女最后的底线,一般人还真不敢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