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被秦灭,拿什么去灭亡秦国?

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但是短短十六年后,秦朝就灭亡了。而且灭秦的三个重要人物,陈胜,项羽、刘邦本身原来都是楚国人,这一切似乎应验了当年的一个谚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这是为何呢?

首先解释一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历史上对这句话尤其是三户有好几个解释,但是不管什么解释,最终的意义是一样的,就是楚国人极端憎恨秦国,一定要灭亡秦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反秦第一枪的陈胜原本是楚国人,灭掉秦国主力的西楚霸王项羽就更不用说了,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代,而入关中的汉高祖刘邦也被认为是楚国人,尤其他后来尊奉楚王为尊,出征关中的身份是楚将。也就是说,首先举起义旗的陈胜是楚国人,而打败秦国主力和入关中灭秦的军队是楚国军队,说秦朝灭于楚国确实没有错。

楚国的部族或者说氏族势力强,其实这点在楚国争霸的时候是弱点,其他六国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改革,削弱了氏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才能使得国力能集中起来征战,其中秦国更是典型,所以秦国最为强盛,而楚国在七国之中,氏族势力最强,但是就是因为这样,内部不凝聚,明明是仅次于秦国的大国,和秦作战总是失败。

但是这一点在秦朝灭亡之后又很好的保存了楚国的反抗力量,像项梁身为项燕的儿子,能在会稽聚集那么大的势力起兵,就是项氏家族的功劳,项羽为何能违反军令,杀了主将宋义还被楚王认同,就是因为项家势力大,项羽靠这个起家,但是最终失去天下也有过于依赖家族势力的原因。

楚国和秦国有血海深仇,在战国时期,秦国和楚国多次交战,其中楚国的楚怀王还被秦王骗去关押最终死亡,虽然说战国时期尔虞我诈,但是像楚怀王这样遭遇的毕竟还是少数,楚国上下都很同情楚怀王,而憎恨秦国,甚至后来项梁立楚王的时候,干脆也叫楚怀王,就是想吸引楚人的心。

在春秋时期楚国就是和秦齐名的霸主,领土更是辽阔,秦多次攻打楚国,削弱楚国,但是在最终灭楚之战,也要倾尽全国兵力才能获得胜利,而且其胜果具体看也只是击溃战而已。而且楚国也是大国,秦国要击败不容易,统治更不容易,加上地处偏远,对楚地的统治力极其有限,这才是楚地成为反秦主力的原因。

楚国离秦国的统治核心远,这点也很重要,秦国的统治核心和大本营在关中,其用兵也是由近至远,韩赵魏的士兵难道就比楚国兵弱小吗?并非如此,只是离得关中太近了,秦国出兵首先会针对三个国家,再考虑楚国,秦末时期章邯在灭了项梁之后为何优先去打赵国,而不是南下灭楚,不是章邯不懂兵法,而是假如南下灭楚,战线要拉长,补给线一样要拉长,而赵国就在背后,正常的选择肯定是先灭掉附近的,再考虑南下灭楚或者东进灭齐或者北上灭燕的问题。这就是距离的限制,而这距离的限制让楚国能够在项梁死后马上恢复,还能派出两支军队,一路入关中,一路救援赵国。

实际上距离对统治的影响力很大,就拿汉高祖刘邦来说,作为亭长,押送徒役的时候逃亡太多,他干脆把人都放了自己也流亡多年,可是秦朝就是拿他没办法,张良是秦始皇点名的通缉犯,张良跑远点,就是抓不到。至于项羽在的吴中更是夸张,项羽叔父项梁在那边都明里暗里招兵买马了,而陈胜一起兵,连会稽郡守都要造反,还要找项梁商量,这在秦朝的核心地带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秦始皇为何东巡,就是希望能将自己的统治力影响到东部,但是效果看来一般。

楚国保留的力量最强也最多,当年的六国之中,燕国地处偏远,又是弱国,影响有限,赵韩魏虽然兵力多,但是地处反秦第一线,和秦国拉锯太久,国力基本耗尽,三国基本上都是战斗到最后耗尽了国力才灭亡的,离秦朝中心又近,能在反秦中复国已经不容易,复国后还被盯着打,实在没有余力,齐国虽然是大国,而且基本没有耗尽,不过齐国在当年差点被灭亡之后就失去了争霸之意,秦国灭六国齐国基本是看着,然后主动投降,后来不管是反秦时期还是楚汉争霸时期,齐国都是注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对外的兴趣有限。

所以楚人恨秦人,反秦的时候奋勇杀敌,最终还是被项羽杀到咸阳,纵兵三日,火烧秦宫,斩杀秦三世子婴!

热爱历史文化,欢迎和我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