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什么要写诸葛亮唆使关羽“捉放曹”?

我认为是罗贯中在吹嘘诸葛亮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的时候,作者自己失策了,不符合史实发展,编不下去了,又不想回头更改草稿,于是乎就弄出个关羽“义释曹操”的搞笑桥段。并且,这个桥段,很好地塑造了关羽的”光辉形象“,有力地糟蹋了曹操一次,满足了有宋以来,人们尊刘贬曹的近乎变态的脆弱心理。

这个桥段与后来的陆逊被困“八阵图”有得一拼,都是军事和政治上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糊弄广大吃瓜群众,简直比金庸让大侠左脚踩右脚腾空而起还要无厘头。

刘备与曹操集团,那是生死关系,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擒贼先擒王,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就算做不到这一点,曹操也不甘心被胁迫,至少把曹操请上山来,喝杯咖啡,然后用15座城池换取”自由“,总可以吧?让关羽把曹操放了,还被人骂傻瓜,还真以为所有人都是傻瓜不成?这不是诸葛亮的智慧,而是侮辱诸葛亮的智慧,适得其反呢。不知道作为刘备的盟军,孙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不是把诸葛亮的名字写在布条上,拴在小人上面,天天射箭?

如果诸葛亮真的这么做,我要是刘备,就会从背后一刀捅了诸葛亮,活剥了他的皮,方才是正理。这是明显的”资敌、通敌“啊!

这就是历史小说家经常要犯的错误,史实不够,巧合来凑,完全是坑害青少年,我们在阅读这样的小说的时候,真的有必要参考历史数据,而不是胡乱接受。

倒不是诸葛村姑有多么牛叉,可以和古人叫板,而是《三国演义》在中国的小说文化中太有名了,很多人把它当作”正史“来看待了!有时候我与小孩子一同看书的时候,经常从正反两方面提出问题,让小孩子思考,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看名著的意义,窃以为。

因为诸葛村姑在看《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这样的历史题材小说,是一定要翻看《三国志》、《新唐书》、《旧唐书》、《宋史》等等来多方面剖析的,甚至当初看《琅瑘榜》的时候,居然也去翻看了《梁书》和《资治通鉴》。

听上去是不是很拽?其实不然,只是好玩而已。

谢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