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虚构吉太医毒杀曹操前因后果,及历史上吉平真实身份的阐述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之“太医令”吉本

文:小A斯蒂芬

在小说第二十三回中,除了《祢衡裸衣骂曹》的故事以外,还描写了一段《吉太医下毒遭刑》的故事。在小说中这段故事是和“衣带诏事件”有关。

大概是说是在建安五年,董承因为见到曹操在朝中骄横愈甚,苦于没有应对的良策,而忧郁成疾。于是汉献帝就派太医吉平去董承的府上为其医治。吉平在为董承医治的过程中,常常看见董承长吁短叹,却也不敢多问。一直在一次听到董承睡梦中大骂曹操的梦话时,吉平才终于知道了衣带诏原委。并且在咬指为誓取得董承信任之后设下了毒杀曹操的计划。

原来曹操时常会发头风病,每次都需要吉平为其熬药医治,这也就给了吉平下毒害曹操的机会。可是这件事却由于董承家里的一个家奴的告发而泄露给了曹操。于是曹操就将计就计假装头风发作召吉平前来相府医治。吉平浑然不知是计,就将准备好的毒药给曹操煎好,可是曹操却突然要求吉平先替自己尝药。

这时候,其实吉平已经预感到事情败露,于是就打算要给曹操强灌毒药,这当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了。最终吉平被曹操分尸,衣带诏事件也被揭露出来。董承和王子服等参与衣带诏的五人尽皆被满门抄斩。

虽然小说中说吉平本名吉太,字称平,是洛阳人,好像确有其人似得,可实际上在历史上却并没有一个叫做吉平或者吉太的人。不过却有一个叫做吉本的太医令。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

这段记载写的非常明白,在建安二十三的春天,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共同反叛曹操。并且率兵攻打了许都。放火烧毁了曹操的一个长史王必的军营。不过这件事想来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很快王必就联合了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一起平定了这场叛乱,斩杀了包括吉本在内的叛军头目。

这里所说的王必,算是曹操的一个心腹。据《魏武故事》记载,曹操曾经下过一个征辟王必的诏令,诏令中曹操说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还说他忠能勤事,心如铁石,是国之良吏,所以才征辟他领长史的职位。并且在曹操据守邺城的时候,留王必在许都“典兵督许中事”,也就是总领许都的一切事物。

这场叛乱在《三辅决录注》中还有着另外一段比较细致的记载。

据《三辅决录注》记载“时有京兆金祎字德祎,自以世为汉臣,自日磾讨莽何罗,忠诚显著,名节累叶。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结谋。”

也就是说,按着《三辅决录注》中的说法,策划这场叛乱带头的人除了吉本、耿纪、韦晃以外,还有金祎。金祎的祖上就是金日磾,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名臣、宠臣,也是匈奴的休屠王太子。另外还有吉本的两个儿子吉邈和吉穆也曾参与其间。吉邈字文然,吉穆字思然。正是他们说服金祎参与了这场叛乱。

在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就是当王必的军营被叛军烧毁以后,王必中箭只身逃亡。由于他与金祎的个人关系较好,于是就计划逃到金祎的家里。可是当王必来到金祎的家门口前敲门的时候,却听见金祎隔着门说了这样一句话“王长史已死乎?卿曹事立矣!”。

金祎口中说的“王长史”自然就是王必,也就是说金祎误以为门外是赶来报捷的叛军成员。这一下王必自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就夺路而逃,躲过了一劫。

第二天,叛军知道王必并没有死,心生胆怯,转眼间据部属离散,也就不战自败了。

不过,十天以后,王必的箭伤愈重,终于不治身亡。

王必死了以后,曹操非常生气,于是就召许都的汉朝官吏们到邺城来,然后让在叛军放火的时候,出面救火的官员站在左侧,而让没有救过火的官员站在右侧。这些官员们就想救火的人肯定是无罪的,于是就纷纷站在了左侧。结果曹操说道“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也就是说曹操认为不救火的人并没有协助叛军,可是救过火的人都应该是帮助叛军的人。于是就将站在左侧的官员尽数杀死。

这场叛乱在小说中其实是有过交代的,也就是在第六十九回《讨汉贼五臣死节》中。只不过参与叛乱的人中并没有吉平,应为他在之前建安五年就已经死了。但是小说中交代吉平的两个儿子吉邈和吉穆却的确是参与了这场叛乱。所以小说中的吉平,在历史上所对应的就是吉本。而且小说中所说吉平本名吉太的这种说法,可能本来就是叫做吉本,只不过是在流传的过程中产生了这种误记的现象。

无论是小说中的吉平,还是历史上的吉本,都可以说是忠臣一个,没什么太多好评价的地方。罗贯中在小说中引用的一首诗史官赞诗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今天的最后就以这首诗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

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

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

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

小A斯蒂芬写于2019年6月28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