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如何成为古代最后一位圣人,是什么事件让他改变

第一篇 古代最后的圣人---曾国藩

主要参考文献----《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

----天涯论坛-煮酒论史--郁然思妖姬

曾国藩生平:他是地主家的孩子,从小家里就重视教育。23岁成为秀才。第二年中进士(进士大致相当于享受副县长待遇的大学老师,所以范进会疯很正常,从屌丝直接变成副县级,换我我也疯),又四年中进士(大致相当于享受正处级待遇的中央选调生),点翰林(清朝翰林是从二品,相当于副部级待遇)。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是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直隶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也被后人称为古代最后一位圣人。

第一件改变曾国藩的事件

---“悬牌批责”

曾国藩仕途生涯前半段并不顺畅。严格来说,相当憋屈。曾5次考秀才都难以成功。道光十二年第六次考试才勉强考上佾(yi,四声)生(是指考秀才虽未入围但成绩尚好者,选取充任孔庙中祭礼乐舞的人员,获“佾生”资格则下 次考试可免县试、府试,只参加院试即可,故称 “半个秀才”)。 一般人看来也是个收获,值得庆祝。

但在发榜之日,却被学台 (相当今天的省教育厅长)“悬牌”(发布公告),说他写的文章理论太浅显了。这件事让曾国藩感到巨大羞辱。。被视为人生四大耻辱之一。回家后发奋读书。后面的故事就像小说中的主角一样,被各种恶势力羞辱一番后,突然觉醒宛如开挂,在学习了十六年都难以取得秀才功名,在此次事件后,第二年即第七次考试就中了秀才,后期一路开挂,又一年,考中举人。过了四年又考中了进士。授翰林院(负责编修国史,写起居注,向皇帝讲解经书,起草册立、封诰、祭文、碑文、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和皇帝顾问)庶吉士(年轻而才华出众者)。从此开始了十年七迁之路,在晚清的政坛实属罕见。大家感受下官场中火箭升迁: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30岁 6月23日,庶吉士散馆(一般为期三年,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成绩优异者,原二甲进士授编修,原三甲进士授检讨;正式成为翰林,次者改任各部主事或知县)、授翰林院检讨。(掌修国史,隶属翰林院,从七品,以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馆者担任)、10月钦派顺天府乡试磨勘官(乡、会试发榜后,对试卷内容进行检查与复核之官,由皇帝钦派专司其事)。

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 31岁 12月9日,充国使馆协修官(翰林院有国使馆,负责编修国史,设总裁、清文总校、提调、总攥,攥修、协修、校对等官,皆为兼官)

道光二十二年 1842年 32岁 官职无变化。

道光二十三年 1843年 33岁 4月13日,升任翰林院侍讲。(翰林院官职之一,从五品,任务为修撰文史)7月9日,钦命充四川乡试正考官。(乡试三年一次,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

道光二十四年 1844年 34岁 1月1日,充文渊阁校理。(翰林院文渊阁,是宫内藏书之所,设有领阁士、直阁士、校理、检阅、内务府司员笔帖式等官,皆为兼任)6月9日,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庶吉士又称庶常吉士,故其学馆称为庶常馆,庶常馆设满、 汉教习两人,俗称总教习,以侍读学士以下数人分教,俗称小教习 分别训练庶吉士满、汉文课程)、

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 35岁 。1月14日,转补翰林院侍读。(翰林院官职之一,与侍讲皆为从五品,但位次高于侍讲)4月 ,钦派会试同考官。(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阅卷之官)6月6日,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詹事府原是管理太子宫内事务的衙门,但自雍正以后不立太子,乃转变为安置文学侍从和备翰林院官员升转的衙门专管经史文章之事,也参与议政;主官是詹事,副官是少詹事,府内分左春坊、右春坊司经局,左右春坊各设有大学士,其下有庶子、中允、赞善等官职) 7月,转补左庶子。(与右春坊同一级别,但清代以左为尊,故位次高于右春坊) 10月24日,升授翰林院侍讲学士。(翰林院官职之一,从四品,辖下有典簿,侍诏等;主要任务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道光二十六年 1846年 36岁。1月9日,补日讲起居注官。(掌侍皇帝政务之起居,记录朝会、御殿、御门听政、殿试、御经筵、外藩来朝、大阅、节日、出师命将、凯旋迎劳及岁勾重囚等重大事件;皇帝谒陵、校猎、驻跸园苑、巡狩方岳时,记注官皆护从;主要给皇帝讲陈经史,回答皇帝咨询,兼记皇帝言行的官员) 1月19日,充文渊阁直阁事。(文渊阁官职之一,兼任)

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 37岁。7月,升授内阁学士(清内阁是皇帝以下的政权中心,总理全国政务的最高官署,主要官员有大学士、协办大学士、内阁学士、侍读学士、侍读、典籍等官。内阁学士,例兼礼部侍郎衔,从二品,主管传达诏命和奏章及对政事发表意见;曾国藩由从四品侍讲学士升任从二品内阁学士,连升四级,三十七岁官至二品,是大清二百年来湘籍官员第一人)、兼礼部侍郎衔钦派考试汉教习阅卷大臣。(即阅卷官,按规定对应试者试卷阅卷并评出优劣,皇帝钦派)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武科考试;正总裁即主考官,皇帝钦派)又派殿试读卷大臣。(殿试有阅卷官八人,至阅卷日,轮流阅读试卷并作出评定,皇帝钦派)

道光二十八年 1848年 38岁。官职无变化

道光二十九年 1849年 39岁 。2月14日,升授礼部右侍郎、(中央六部为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兵部、工部;礼部,名义上掌管国家典礼、学校、科举等事务,其实清代只管典仪之事,没有礼教之权;礼部设满、汉尚书各一人,从一品,副职为左、右侍郎,满、汉各一人,从二品,掌管礼仪程序和学校贡举等事)9月18日,兼署兵部右侍郎(兵部名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实际清代兵部权力有限,只管绿营兵籍和武官升转等事,没有统御之权;兵部主官为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曾国藩本职礼部右侍郎,兼职署理兵部右侍郎之职)、10月11日,钦派宗室举人复试阅卷大臣。11月1日,钦派顺天乡试复试阅卷大臣。 11月18日,钦派顺天武乡试较射大臣。(即武乡试分管较射之考官)

 道光三十年 1850年 40岁。5月28日,钦派会试复试阅卷大臣。6月9日,钦派朝考阅卷大臣。 7月12日,兼署工部左侍郎(工部主管全国水土工程,主官为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曾国藩兼职署理左侍郎,本职仍为礼部右侍郎)。7月22日,钦派朝考拔贡阅卷大臣。9月26日,钦派考试国子监学正学录阅卷大臣。10月22日,钦派梓宫前恭捧册宝大臣(为皇帝上尊号加以称颂时,常奉上册宝,此职为恭送道光帝梓宫安葬慕陵时,曾国藩为奉宝之臣)。11月,兼署兵部左侍郎。(清代以左为尊,故左侍郎位次高于右侍郎,前曾国藩兼署兵部右侍郎,署左,即权位加重) 

咸丰元年 1851年 41岁。6月25日 ,兼署刑部左侍郎。(刑部管理全国刑法案件,每年会同都察院、大理寺于夏季和秋季审办各省所报刑名大案、要案;主官为尚书,副官为左、右侍郎,从二品)、9月,钦派顺天乡试搜检大臣,兼摄刑曹。(负责对应乡试者进出科场检查,以防止舞弊行为,并对违者做出惩罚,皇帝钦派)12月4日,钦派顺天武乡试大主考。(即武乡试主考官)。

咸丰二年 1852年 42岁 。3月14日,兼署吏部左侍郎。(吏部为六部之首,主管文职官员的挑选、考察、任免、升降、调动和封勋的事务;但是高级官员是由军机处秉承皇帝意旨任免的,所以吏部只能管理中、下级官吏;主管为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从二品;至此,曾国藩以礼部右侍郎,遍兼兵、工、刑、吏四部侍郎)、4月26日,钦派会试搜检大臣。7月28日 ,钦命充江西乡试正考官,江太夫人薨。 9月8日,闻讣回籍奔丧。(曾国藩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同日,母江太夫人去世,四十二天后,已经行抵安徽太和县境小池驿的曾国藩方闻其母去世,立即改道回籍奔丧)12月,上谕: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祖制,朝廷官员父母亲去世,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守制期内谢绝应酬,不得应考,婚嫁,现任官则须离职,称为丁忧;曾国藩在籍为母守制,而此时,太平军窜湘西、围长沙、陷岳州,扰乱湖南,湖南巡抚奉上谕,以曾国藩熟悉湖南地方人情,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剿匪事宜,起初曾国藩欲在家终制,后经郭嵩焘力劝乃出,抵长沙见巡抚张亮基,正式接任“帮办团练”之职,一生功业也由此发端;此后,曾国藩招募乡勇,创建湘军,出省作战,直至十几年后攻克金陵,剿灭太平天国,成为“同治中兴”第一人;湘军勇猛彪悍, 名震全国,以至后来有“天下无湘不成军”之说)。

咸丰三年 1853年 43岁。剿匪与练勇,官职无变化。

咸丰四年 1854年 44岁 。9月1日,攻克岳州著赏给三品顶戴。(用以区别官员等级的帽饰,通常皇帝可赏给无官的人某品戴,亦可对次一等的官赏加较高级的顶戴;曾国藩本为从二品侍郎,但守制离职,无官无品,此次因与太平军在岳州一系列争夺战中获胜,赏三品顶戴)10月14日,攻克武昌著赏给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率乡勇攻克湖北省城武昌,上谕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即湖北之最高行政长官;巡抚之职为从二品,但例兼兵部侍郎衔和右副都御史衔,为正二品),赏戴花翎。(清代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用以安插翎枝,花翎为孔雀羽所做,“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花翎在清代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三眼最尊,清初期,花翎是身处高位的王公贵特有的冠饰,后乾隆帝下旨有军功者也可以戴用;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谨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赐双眼花翎者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容的恩宠;此时,赐曾国藩一眼花翎,后攻克金陵,赏戴双眼)10月22日,赏兵部侍郎衔,毋庸署理湖北巡抚。(接到署理湖北巡抚旨意后,曾国藩曾奏陈此职于剿匪无益,且母丧在身,不宜受官违背祖制,请辞;中枢则以剿贼之事重于地方,湘勇东下之后署抚空有其名之由,于七日后收回成命,著陶恩培补授湖北巡抚,而赏曾国藩兵部侍郎空衔,职权职位无任何变化;实则是防范汉人,以曾国藩统帅湘勇,不宜再掌地方之权)。

咸丰五年 1855年 45岁。11月6日,补授兵部右侍郎。(守制期已过,实授曾国藩兵部右侍郎,因在外督办军务,由沈兆霖兼署)。

咸丰六年 1856年 46岁 。官职无变化。 

咸丰七年 1857年 47岁 。2月27日,竹亭公薨。(曾麟书,字竹亭,生五子:曾国藩、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3月16日 ,与弟曾国华自瑞州兵营启行回籍奔丧、 7月26日,准开兵部侍郎之缺。(曾国藩父丧回家守制,上谕赏假三个月,期满后回江西督办军务,曾国藩恳请在籍终制,皇上以九江尚未克复不允,令其假满后以署理兵部侍郎继续督军,曾国藩请开兵部侍郎署缺,并沥陈历年带勇作战之艰难不易:“臣处一军,概系募勇,虽能奏保官阶,不能挑补实缺。将领之在军中,权位不足以相辖,大小不足以相维。臣居兵部堂官之位,而势权反不如提镇。此其一端也。筹饷之事,如地丁漕折,劝捐抽厘,均需经地方官之手,臣职在军旅,与督抚势分主客,难以呼应灵通。此又一端也。臣办团之始,仿照通例,刻木质关防,文曰‘钦命帮办团防查匪事务前任礼部右侍郎之关防’。四年八月,剿贼出境,湖南巡抚咨送木印一颗,文曰‘钦命办理军务前任礼部侍郎关防’。五月正月换刻,文曰‘钦差兵部侍郎衔前礼部侍郎关防’。秋间又换刻,文曰‘钦差兵部右侍郎之关防’。臣前后所奉寄谕,援鄂援皖,筹备船炮,肃清江面,外间皆未明奉谕旨,时有讥议。关防更换既多,往往疑为伪造。如李成谋已保至参将,周凤山已保至副将,出臣印札,以示地方官而不见信,反被诘责。甚至捐生领臣处实收,每为州县猜疑。号令所出,难以取信。此又一端也。三者其端甚微,关系甚大。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才,恐终不免贻误大局。目下江西军势,无意外之虞,无所容其规避,若果贼氛逼迫,当专摺驰奏,请赴军营,不敢避难。若犹是平安之状,则由将军福兴、巡抚耆龄两臣会办。事权较专,提挈较捷。臣在籍守制,多数月尽数月之心;多一年,尽一年之心。”(每次读文正公这篇奏折,都想嚎啕大哭一场,其情其理,只可意会)于是,上谕准曾国藩先开兵部侍郎之缺在籍守制,江西如有缓急,即行前赴军营督率),暂行在籍守制。

咸丰八年 1858年 48岁。7月13日,钦命以前任兵部侍郎关防办理浙江军务。(是年五月,太平军窜入浙江,湘军奉诏移师援浙,因无适合统兵大员,故钦命曾国藩夺情而出督办浙江军务,因丁忧缘故,仍授予其兵部侍郎衔,曾国藩受命,先至长沙后至武昌,与骆秉章、左宗棠、胡林翼会商进兵之策,而后赴江西)

咸丰九年 1859年 49岁。在营督军,官职无变化

咸丰十年 1860年 50岁 。6月9日,赏加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8月10日,补授两江总督,授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9月15日,所有皖南军务统归督办。(清初,战略分区,设八大总督,即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陕甘总督、闽浙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光绪三十二年增设东三省总督;总督辖区一至数省,总督兼都察院右都御使衔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雍正后,兼任两衔成定例;两江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清初江苏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称两江总督;此时,清政府倚为干城的江南大营被李自成攻破,湘军成为与太平军作战的主力,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实际成为了所有与太平军作战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两个月后,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咸丰十一年 1861年 51岁。10月22日,加恩赏加太子少保衔。(历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衔;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三师”,从一品衔;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衔,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三少”,正二品衔;凡文武大臣功勋卓著者,由皇帝特旨加衔,表示一种特殊荣誉;然而这些官职其实都是加衔、虚衔,既无职掌,也没有定额,只表示恩宠;太子少保是负责教导太子的官员,因太子常居东宫,便得“宫保”的简称,但是清代自雍正后不立太子,故为荣誉加衔)。11月20日,上谕著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慈禧以两宫皇太后名义,正式委任两江总督曾国藩节制江南四省(苏浙皖赣)军务,授以前敌指挥大权,四省巡抚、提督、总兵以下各级文武官员均归调遣;一人节制四省军务,可谓开清廷重用汉臣之先河;曾氏身为两江总督,江苏、安徽、江西三省文武理归节制,浙江省军务常例由闽浙总督节制,朝廷将浙江从闽浙体系中分出,交由曾国藩节制,这是一个特例;东南四省既是当前的主战场,又是朝廷财赋的主要供应地,其每年所提供给中央的银钱几为全国之半;所以,无论对于中央政府来说,还是对于东南战事来说,这都是一个意义非同寻常的举措;对此,曾国藩请求朝廷收回节制四省的成命,将浙江军务交给左宗棠去督办;曾氏自言:自古高位重权,盖无日不在忧患之中,其成败祸福,则天也……朝廷不允,曾国藩再次请辞,朱批当以军情为重,毋许再行固辞,同时亦表明对曾国藩一人之格外倚重),四省巡抚提镇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同治元年 1862年 52岁。1月30日,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清内阁设三殿三阁大学士,满、汉各两人,正一品,设协办大学士两名,满、汉各一人,从一品,不加殿阁衔,作为大学士的副官;大学士的职责名义上是辅助皇帝,处理机要事务,实际自乾隆后期,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真正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内阁变成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大学士则替皇帝起草诏书,处理奏章,编写史、志等书,充任会试考官等,位尊权微;故入阁拜大学士,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实;同理,任军机大臣而没有大学士头衔,则为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既入军机,又授予大学士头衔,方为名副其实之宰相;协办大学士一般从六部尚书中特简,曾国藩常年在外督兵而授协办大学士衔,属格外恩宠,总督加大学士衔,为正一品)。8月1日,兼署安徽巡抚。(安徽巡抚李续宜丁母忧,曾国藩以总督兼署巡抚)。

同治二年 1863年 53岁。官职无变化。

同治三年 1864年 54岁 。7月19日,金陵城破。(曾国荃领兵围攻天京两年,于1864年7月19日攻破,搜杀三日,擒李秀成、洪仁达;此时,虽然仍有数十万太平军在大江南北抵抗,但天京陷落,标志着转战十八省、斗争十四年、定都执政十一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8月1日,赏加太子太保衔,锡封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太子太保衔高于太子少保,为从一品;清朝爵位分王、公、 侯、伯、子、男六等,三藩后,王、公爵位只授予皇亲国戚及满蒙贵族,汉人封侯者,亦为军功起家之武将;侯分三等,一等最尊,曾国藩受封一等侯爵,为大清二百年来文人封侯第一人;一等侯为超品,岁俸610两;世袭罔替与世袭不同,世袭罔替即世代可以承袭本爵位,而世袭则是每一代减一等,袭次既尽,世爵也就取消),并赏戴双眼花翎。

同治四年 1865年 55岁。5月15日,廷寄侯爵加“毅勇”二字,称毅勇侯。(为彰其功并对受爵人品格做出定评,通常在其爵位前,冠两字加以概括,乾隆朝也有冠以四字者,如福康安在乾隆五十八年,加号嘉勇忠锐公;曾国藩爵加“毅勇”,称一等毅勇侯;同时,曾国荃加“威毅”,称一等威毅伯;李鸿章加“肃毅”,称一等肃毅伯(死后追晋一等肃毅侯);左宗棠加“恪靖”,称一等恪靖伯(收复新疆后封二等恪靖侯);官文加“果威”,称一等果威伯)。5月27日,上谕赴山东督兵剿捻。(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是民间的秘密组织咸丰三年,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开始发动大规模起义,至1868年覆没,长达十六年;期间曾接受太平天国领导,配合太平军作战,太平天国灭亡后,依旧活跃在长江以北黄河一带;1865年5月,捻军在山东曹州高楼寨歼灭清精锐蒙古骑兵,击毙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声势大振,朝廷以曾国藩知兵事,调其带湘淮军北上为剿捻军统帅,曾国藩请辞,不允) 。 6月2日,节制调遣所有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旗绿各营及地方文武员弁。(剿捻战场,主要分布在直隶、河南、山东三省,为方便统一指挥,着三省军务归曾国藩节制督办,与当年节制江南四省同理,既是战争形势需要,又是朝廷对他的格外倚重;曾国藩于十三日后交卸总督关防,领兵北上,两江总督由李鸿章暂行署理)

同治五年 1866年 56岁。12月1日,钦差大臣关防著李鸿章暂行署理。(曾国藩统兵剿捻一年多,未收全功,朝野非议颇多,故朝廷掉李鸿章北上接受钦差大臣关防督兵剿匪,实际是撤去了曾国藩剿捻统帅职务)。12月12日,著回两江总督本任。(交卸钦差大臣关防后,曾国藩留营,三辞江督并请开去本兼各职,朝廷不允,调回两江本任)。

同治六年 1867年 57岁。2月23日,接受两江总督关防、两淮盐政印信、通商大臣关防。(两淮盐政,自道光年间陶澍任江督,始由江督直辖,后成定例;通商大臣,即《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所设的五口通商大臣,初由两广总督兼任,后由江苏巡抚兼任,改南洋通商大臣之后,由当时署理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兼任,此后,江督兼任成为定例)。6月21日,补授大学士,仍留两江总督之任。(曾国藩前授协办大学士,为大学士副官,补授大学士,即真正“入阁拜相”,但并不进京任职,继续留任两江)。

同治六年 1867年 58岁。1月16日,加恩加赏一云骑尉世职。(云骑尉为武散官名,由一等侯加恩兼任,岁俸为635两)。5月29日,授为武英殿大学士。(清大学士自乾隆朝成三殿三阁定制,即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以保和殿大学士为最尊,乾隆十三年傅恒授保和殿大学士之后,直至清亡,未授予一人;曾国藩此时授予武英殿大学士,已属高级别;后李鸿章授文华殿大学士,左宗棠授东阁大学士,名臣张之洞授体仁阁大学士,翁同龢授协办大学士)。9月13日,调补直隶总督。(直隶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总管直隶、河南和山东的军民政务,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因此直隶总督被称为疆臣之首,驻保定,后因兼北洋通商大臣,常驻天津;前任直隶总督为满人官文)。

同治八年 1869年 59岁。3月13日,接受直隶总督关防、长芦盐政印信。(咸丰三年,长芦盐场盐政划归直隶总督直辖)。

同治九年 1870年 60岁。6月23日,奉上谕前赴天津,查办天津教案。(曾国藩身为直隶总督,赴津查办天津教案(百度一下)是分内之事;教案处理结果,朝廷官员及民众舆论大为不满,国藩声誉大跌,甚至被骂为卖国贼;由于民怨沸腾,朝廷调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为此事收尾;上谕:曾国藩到津后,统筹全局,次第办理,其中委曲求全万不得已之苦衷,在稍达事理者,自无不谅……曾国藩心力交瘁,“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常对人言:一生清名扫地以尽)。8月30日,调补两江总督(天津教案收尾之时,恰逢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曾国藩回任两江,查办此案)。

同治十年 1871年 61岁。1月7日,充办理通商事务大臣(即南洋通商事务大臣,之前暂由上海道兼任)。

同治十一年 1872年 62岁。3月12日薨。其时,官职封号为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兵部尚书衔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兼两淮盐政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督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亦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为晚清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该机构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实际负责,制造局最高领导人是督办)。上谕:追赠太傅(太傅,三公之一,正一品位,辅弼天子之任,但清代皆为加衔,无实职;清初有加衔太师者,以后最高到太傅为止;李鸿章、左宗棠死后亦赠太傅),谥文正(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大清二百六十年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仅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人),子曾纪泽承袭一等毅勇侯。


未完待续。。。。后续文章请继续关注本头条号发布连载文章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