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赵括谈兵无敌,长平之战却不敌白起?因他有这一致命性格弱点

孙子兵法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惜墨如金,不好懂。

希腊名将色诺芬,带领一支万余人的希腊军队,在广袤的波斯腹地同几十万波斯大军周旋,杀回一条血路回到希腊,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希腊人。

色诺芬著述颇丰,他曾在他的文章中谈到成为良将,需要哪些素养。

原文如下:懂得战术只是将兵术的一小部分罢了;一个将领还必须能够为战争的必要事项进行准备,他必须能够为部队取得粮秣,必须是一个足智多谋、精力旺盛、谨慎、懂事、坚忍不拔而又精明强干的人;和蔼而又严峻;坦率而又狡诈;善于警惕而又巧于偷袭,挥金如土而又贪得无厌;慷慨大方而又锱铢必较;审慎周详而又大胆进取,有许多别的品质,有的是天生的也有的是学习得来的,这些品质都是一个想当将领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古希腊]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

色诺芬说,懂得战术只是将兵术的一小部分罢了。有违我们通常的认识,在我们大多数的印象中,很多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正是因为他的奇谋良策。

那么,色诺芬是不是说错了呢?

了解历史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人饱读兵书,却从未领会过战争的真谛,更为不幸的是,当他们当选为指挥官之后,他们要么成为蹩脚的指挥官,要么葬送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纸上谈兵"就是专门来形容这种人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此类人从来都不少见。

赵括突围冲锋

与此相反,我们往往看到,有的人从未读过兵书,却在获取一定的军事经验后成在军队中能担任较高的职务,甚至拥有了指挥大军的才能。比如汉朝的霍去病,汉武帝想让他读兵书,他却不以为然: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又比如《亮剑》中以多个历史人物为原型的李云龙,从未读过兵书,却能征善战。 面对这个事实,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饱读兵书不足以获取统帅之才?什么样的人适合做统帅?

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我们最好通览战史,以此来考察统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首先,指挥官需要必不可少的勇气;一个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的人不适合做统帅。岳飞曾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因主帅胆怯,乃至率先逃跑,而导致全军溃散的事例,战史上数不胜数。

战争是充满危险的行动,虽然主帅所处的位置相对安全,但是也有可能会突然遭遇危险,这就需要统帅具备一定的勇气。 勇气一般分两种,有的人是天生勇敢,这种人在人群中只占极少数,更多人则是在荣誉心、爱国心、责任心的激发下舍生忘死,这两种勇气,指挥官具备其中一种即可。

战略形势图

当然,具备勇气,与蛮勇是两码事,部分指挥官自持武力过人,轻敌冒进而吃败战的不在少数。比如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指挥官杜松自觉勇猛过人,分兵冒进,导致他这一路军队惨败,进而危及全局。

其二,领导才能;军队是个大集体,一个统帅需要管理以万数,以十万数,甚至以百万数的部队,统帅管理一支部队犹如经营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只有具备充分的管理才能,才能让军队成长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队充满力量,一个涣散的团队则难担大任。

试看战史上那些战斗力无比强大的军队,哪一支不是拥有一位赏罚分明、体恤士卒、举贤任能、豁达大度、善于听从他人意见的统帅呢?吴起亲自为伤兵吸吮淤血;亚历山大大帝能叫出许多士兵的名字,并历数他们的功绩;凯撒能够突破身份限制提拔出身低微的士兵;拿破仑则被士兵们亲热的称呼为"小伍长"……

反观有些统帅们,他们有的热衷喝兵血,吃空饷;有的粗暴的对待士兵,把士兵当做升官发财的工具。这些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往往缺乏战斗力,因为广大士兵根本不愿意为这种人卖命。

其三,谨慎与冷静。即使知识很少的人,也听到过"骄兵必败"这个词,其实骄兵并不必败,不过骄兵多败则是实情。所谓"骄兵",是指在某些情绪的影响下放松警惕,不够谨慎的部队。 一个指挥官必须随时保持谨慎,才能避免军队陷入危险的境地。我们看到,即使是一头猛虎,如果它不够谨慎,也会在睡觉的时候被别的物种偷袭,也会掉入猎人的陷阱,也会被狼群围攻而不得脱身……乃至"虎落平阳被犬欺"。

军队也一样,因为士兵需要睡眠,所以军队在夜晚会很脆弱;因为军队需要行军,所以军队在险恶的地形上行军可能会遭遇危险;因为军队需要吃饭喝水,所以军队在开拔进缺少饮水和粮食的地区时一定要三思……诸如此类,需要谨慎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因为危险可能随时出现。为了避免危险,就需要统帅时刻具备一颗小心谨慎的心。

长平之战战术形势图

对于谨慎这个问题,有两个各位看官比较熟悉的例子可以用来列举。其中一个是三国时期的帅哥名将小霸王孙策,他依靠他的虎父孙坚留下的千余部众,打下了日后三分天下的基业,可是这个人虽然智勇兼备,却是个不够谨慎的人,最终在打猎时被刺客刺伤,伤重不治而亡,年仅26岁。

另一个人是在民间知名度很高的飞将军李广,飞将军勇猛过人,作为领导,也非常善于团结下属,可是他却是一个极为不谨慎的人,"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当时就有一位素有将才的将军指出李广扎营如此轻率的危险:"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后来飞将军作战屡次失败,好多次被匈奴人包围,有一次率领一万骑兵出征还全军覆灭,自己也被俘虏……好在飞将军个人武艺十分了得,逃了回来……人们常说"李广难封",他真的冤吗?……

讨论了谨慎,再来看冷静。观察我们自己,还有我们生活周围的人,我们发现,人们有时候会受情绪的左右,在短短几十秒内做出平时不会做出的事情,而一旦等待情绪平复后,人们往往会为情绪失控时所做的事情而感到后悔或者自责。作为一个统帅,假如他不是一个足够冷静的人,那么他就可能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不够谨慎的事情,从而遭遇我们上文可能提到的危险。

其四,富有斗志、坚韧、百折不饶。即使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品质也是非常有用。有的人认为做到百折不饶非常简单,可是当他真正面临逆境的时候,因为他看不到希望,他也许会很颓废,也许会自暴自弃,当时运好转的时候,他们才明白在逆境中的颓废让他们失去了很多好机会。

也有的人本身并不缺乏在逆境面前百折不饶的勇气,但当他受到他人悲观气氛的感染时,他甚至会同情自己,最终纵容自己得过且过。

真正能做到百折不饶的人想必是不多的,毫无疑问,百折不饶对于统帅是极为重要的品质。华盛顿,曾国藩,刘邦,军事才能只能说中等偏上,他们都曾连续打了很多次败仗。但是他们屡败屡战,一个建立了美利坚,一个成为晚晴肱骨之臣,一个建立了大汉。

其五,非凡的智慧。 一个统帅需要洞悉士兵的心理,了解他麾下每一支部队的战斗能力,了解他麾下每一个高级指挥官的缺点与优点,从而在战斗中把这些部队和指挥官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战斗力。同时,统帅需要从有限的情报中判断对方的每一支部队的战斗能力,洞悉对方每一位高级指挥官的性格与能力,并判断对方部队的行动与部署。

在尽可能的了解了对手之后,统帅需要能尽可能准确的判断敌我力量对比,以指导将来的军事行动。上述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统帅有惊人的洞察力,非有杰出的智力不能做到。如拿破仑所言,需要统帅作出的许多判断,就象需要牛顿和欧拉计算的数学难题一样。

在考察了统帅所需要的素质之后,我们可以将如上素质分为两类,一类是统帅在执行行动时需要具备的精神因素,包括勇敢、谨慎、冷静、坚韧、百折不饶、斗志昂扬、公平、公正、仁爱、豁达大度、知人善任等"英雄本色";一类是代表了指挥官指挥水平的智力。只有在这两方面都非常杰出的人,才有成为伟大统帅的潜质。

"英雄本色"即人的个性,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生活阅历,当一个人成年后,这些个性较难改变,当然,有志于成为统帅的人,可以在生活中尽量磨练自己的性格;而智力水平则基本取决于个人基因,很难改变,但是个人能通过后天学习完善它。

因此,一个人是否合适当统帅,很大成分取决于他的基因和他的生活环境与阅历。假如他不能在这两者上有较高的起点,那么他决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

当然,具备英雄本色和超凡智力的人,并不能保证在战火中成长为杰出的统帅。因为非凡的智力转化为军事上的才智尚需要磨练。而这种磨练过程,要么是在战火中军事经验的积累,要么是通过学习军事理论书籍或者战史,要么是通过前人的言传身教。

虽然有很多未读过兵书,也只有有限的知识的人在战争中成长为杰出的指挥官、进入良将这个层次,比如李云龙这样的人物,但是这类人一般不会进入最为伟大的统帅之列。

看看历史上绝大多数最为伟大的统帅们,他们要么出身于名将世家,要么得到过名将的指导。以公认的西方四大名将为例,就有三人是出自名将世家。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菲利普曾师从底比斯名将埃帕米农达;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是曾拯救国家的名将;凯撒出身军事贵族世家,平民名将马略的侄子。

再来看中国的例子,项羽的祖父项燕曾统帅过全楚的军队;李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岳飞则师从名将宗泽,等等等等。无疑,类似优厚的条件让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充分了磨练,才让他们成为超越家族长辈或者师父的统帅。

假如一个人没有如上的优厚条件,那么在走上战场前,他该如何磨练其军事才智呢?较好的方式是通过书籍。一种为战史类书籍,一种为理论研究类书籍。

理论类书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兵书",兵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磨练一个人的军事才智,但是,兵书总结的往往是一般性战争原则,即使是最为伟大的兵书,也恐怕难以尽善尽美的诠释战争艺术的精髓。

相对于兵书而言,战史则能更好的锻炼个人的军事才智。无论是作为绝代名将的拿破仑,作为美军代表的巴顿,还是作为近代西方兵法巨匠的克劳塞维茨、若米尼、马汉、富勒等人,都曾指出,研究战史,尤其是那些最为伟大的名将的战史,是获取战争艺术精髓的最好途径。

饱读兵书只是磨练个人军事才智的一个方法,而且还不是最佳的方法。假如此人并不具备非凡的智力,那么即使他饱读兵书,也不能领悟战争艺术的精髓;假如他有幸是个智力超群的人,能通过熟读兵书领悟战争艺术的精髓。但是勇敢、谨慎、冷静、坚韧、百折不饶、斗志昂扬、公平、公正、仁爱、豁达大度、知人善任等"英雄本色",却无法通过学习兵法获取。而我们知道,既具备英雄本色,又智力超群的人,在人群中本就极为罕见。

我们以理论派高手的典型代表,来谈统帅具备"英雄本色"的重要性。赵括为将,史书上有三个人不认可。 一个是他父亲名将赵奢,秦国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廉颇,乐乘都认为无法与秦军匹敌,赵奢临危受命,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此战秦军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赵奢一战成名。

赵奢认为赵括把战争看得太简单,是个轻浮,不够谨慎的人,不适合做统帅。"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一个是他母亲,他母亲认为他很自私,一旦得权便有了官架子,疏远部属,掠取私利,不是个好领导,因此不适合做统帅。"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 最后一个是蔺相如,蔺相如认为赵括只是把兵书读得很熟,却不知道变通,"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依我的理解,赵括应该是不具备非凡的智力来理解战争艺术的精髓。 最熟悉赵括的两个人,都没有从战争艺术的角度来谈他不适合做统帅。而是从赵括的性格入手,认为他不适合做统帅。可见"英雄本色"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