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禹在东汉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可谓居功至伟

邓禹是东汉建国的第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宋代军事理论家何去非甚至将邓禹与萧何相提并论。

邓禹在东汉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可谓居功至伟,此后邓氏满门显贵,在当时是最显赫的大家族。邓氏一族能荣宠至此,除了邓禹所立下的不世功勋以外,当然还与他的处世做人有着莫大关系。

王莽末年,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绿林军拥刘玄为更始帝,绿林豪杰知邓禹年少有为、文武兼备,争相举荐,邓禹婉拒。

同年,刘秀入河北抚慰各郡,邓禹得知,立即前往河北追赶刘秀,及至邺城,才与刘秀相见,从此成为刘秀帐下最亲信的臣僚。

邓禹投奔刘秀时,正是刘秀开创自己势力的开始。面对其他兵强马壮的群雄,刘秀几乎什么也没有。邓禹冷静地给刘秀分析了形势,从长远考虑提出了发展自己势力、延揽人才、争取民心的政治主张。这些都成为以后刘秀夺取天下的根本策略。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自王莽后期就纷乱的天下终于沉寂了下来。为了表彰那些南征北战、佐定江山的功勋之臣,刘秀大加封赏,增其食邑。邓禹以佐命元勋改封高密侯,食邑四县。

但刘秀为了堵塞少数位尊权重的大臣把持朝政的前朝弊端,加强皇帝个人的权力,对功臣实行以列侯奉朝请的政策,即让他们享受优厚的待遇,而不参与政治。当时功臣能够参议国家大事的仅邓禹等3人。

这说明刘秀对邓禹的钟爱和对其才干学识的器重。但邓禹并不以位极人臣、功成名就自喜,从不居功自傲。邓禹深知刘秀不愿让这些功臣拥众京师,高居官位,威胁他的皇权,便主动辞去右将军职位。尽管刘秀令他参与朝政,还常召他入宫中参议国家大事,但邓禹尽量少言多听,收敛锋芒,自我谦抑。在府中悉心读儒学经书,借以自娱。

其时,邓禹正当壮年,在政治生涯中却这样过早萎谢了,以至在东汉初年的政治舞台上没有任何建树,这与他的政治天赋和日臻成熟的政治经验形成强烈的反差。

邓禹生活远避奢华,从不倚仗权势搜刮钱财。他在家中的一切用度都取之于封地,从不经营财利和田地以聚敛财富。

在君王和同僚面前,邓禹从不提往年的功劳,保持谦虚的态度。一次朝宴,刘秀大会功臣,问他们:“你们如果没有遇到我,爵位会不会像今天这样高?”邓禹回答说:“我在少年时代曾读诗书,可以当州郡的文学博士。”刘秀笑笑对其他人说:“邓禹未免太谦虚了。”正因为邓禹的谦逊态度和仁厚淳朴,或者说明哲保身他赢得了刘秀的信赖和敬重。中元元年(公元56年),刘秀打破不让功臣担任宰相的惯例,以邓禹出任代理大司徒之职。

邓禹不仅自己远避名位,深居简出,还悉心教养子孙,整饬家规,不让他们以功臣之子孙自居,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邓禹有子女13人,他都让他们每人学一门安身立命的本领,并教育子孙后代,男儿必须读书,女子则操持家事,邓禹的这些做法被后世的士大夫认为是可以效仿的榜样。

中元二年(公元57年),刘秀死,其子刘庄立。因邓禹是东汉开国元勋,遂被刘庄封为太傅,位居郡国上公备受尊重。其他大臣都面北朝见天子,而刘庄对邓禹尊如宾客,让他面东站立,不须行君臣大礼。水平元年(公元58年)五月,57岁的邓禹病逝,谥为“元侯”后来汉明帝追忆当年随其父皇打下江山的功臣宿将,命绘28位功臣的画像于云台,史称“云台二十八名将”。邓禹因功勋卓著位列首位,得后世永久瞻仰。

纵观邓禹一生,有很多东西是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的。

1.识人独到。刘玄势盛之时,曾招揽邓禹入帐下,但邓禹不以为然。他认为,刘玄庸碌无能,终难成大器。刘秀一到河北,他便急急来投。可见,邓禹当时已认定刘秀有王者之风,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邓禹这一次正确的“择木”,算是成就了他一世的功名。

2.审时度势。所谓“狡兔死,走狗烹”,一个王朝建立以后,那些出生人死、功劳赫赫的谋臣良将,轻则被排挤罢权,重则性命难保。东汉建立以后,刘秀并不愿功臣们影响到他的皇权。但邓禹毕竟功勋卓绝,刘秀即便有排挤他的想法,也怕落人口实。邓禹审时度势,主动辞去右将军一职,恬然自守,尽量不去参与国事。不但为刘秀减去了一块心病,同时也为自己铸造了一块护身符。

3.自我克制。我们知道,邓禹功勋彪炳,深得刘秀的赏识、信任与器重。刘秀平定天下以后,对于邓禹的宠信有增无减。册封他为高密侯,食邑四县,其弟亦因“爱屋及乌”之故被封为明亲侯。此时的邓氏家族可谓权倾天下、位极人臣,但邓禹并未因此得意忘形,骄横跋,没有将自己沉浸在开国元勋第一功臣的盛名中。为了不使自己名声过盛,以致功高震主,招惹刘秀和同僚的嫉妒,他远名势、居安思危退避名位,收敛锋芒,将自己的政治天赋和日臻成熟的政治经验与自己一起隐藏。在东汉初年的政治舞台上不做任何建树,以避免刘秀的猜忌。

此举果然博得了刘秀的欢心,于是“帝益重之”,因而在中元元年复行司徒事”。另一方面,邓禹在恬然自守的同时,还不忘教养子孙,整饬家规。这种明智的姿态使上无猜忌,同僚不嫉妒,小人无可乘之隙。不仅明哲保身,而且惠及子孙后代可谓智者,成为后人效仿的榜样。

人最难克制的便是欲望,欲望如沟壑,永难填满,对欲望的过度追求,往往会令人迷失方向,万劫不复。倘若我们都能克制欲望,不去贪求过多的权力、财富…倘若我们都能够知足常乐、恬然自守,在合适的时间只做合适的事情,那么,我们的一生无疑是安宁而快乐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