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值得这么吹吗?我承认天子守国门,但君王死社稷像个笑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对明朝的夸赞,就变成了这样的固定句式。第一个句式:我大明,终其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纳贡。而第二个句式则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两句固定句式中,我认可前一个称赞,而对第二个称赞表示接受无能。为何会这么说,请先被喷,来了解一下原因。

首先,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我是承认的。当年,从北方打到南方获得政权的永乐大帝,非常重视北方的经营。他在应天府做了七年的皇帝,第七年的时候,就开始组织修建北京的天寿山长陵。这个举动是朱棣决定迁都北京的先行决定,也是他的决心。这之后,朱棣更是无耻北征,巩固了北部的边防。

之后,是永乐十四年,这一年的朱棣正式下令,开始修建北京城的宫殿。在朱棣的主持下,紫禁城初见雏形,到最后,留下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故宫。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其实有几个原因,而且都可以称为是为了履行“天子守国门”这一句话。

对于明朝来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在于蒙古和东北。迁都北京,对于当时的明朝来说,是很重要的。有利于统治者控制全国的政局,也有利于当时的明朝抗击蒙古,同时也有利于明朝经营东北这个地方。可以说,迁都北平是明朝历史中重要的一环,也是配得上后世对明朝的夸奖的。

但后半句话,如果你还非要拿出来追捧的话,是很勉强的。

崇祯帝在城破的危机时刻,选择了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妻女,然后将一众儿子送走,最后,自己带着一个太监,到了煤山地区。然后,亲手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很多人说,崇祯帝的品格是值得敬佩的,最后更是为了天下社稷而死,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但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说,在城破危机的时候,没有选择投降,而选择自我了结就是气节的话,那商纣王一类的帝王都要笑了。当年,周武王带兵直逼朝歌,苦战无果的纣王,在鹿台一把火结束一切的纣王,是不是也可以被夸赞呢?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隋朝的杨广,是被迫自缢而亡的,他是不是也可以被这样称赞呢?

另外,当时的崇祯皇帝是不是只剩下这一条路可以选了呢?当年,崇祯不是没有机会选,而是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只有这最烂的路可以选了。大臣提出南迁,重新启用南京的都城,效仿南宋,保存实力,崇祯放弃了。大臣提出先把太子送过去,他还是拒绝了,但在最后一刻又不是将儿子们送走了吗?

这样的选择,是崇祯皇帝一手造就的,不是吗?他不想担起这亡国的罪名,但是他有无力回天。在城中已经完全没有依靠的时候,他何尝不是试着逃跑了,只不过,当时的京城中,无人为他。城门关闭,不让他趁乱逃出,面对这样的局面,他选择了在煤山自缢。

我们可以看看当时的百姓对于崇祯帝的自缢而亡是什么态度。闯王将他与皇后的尸体示众,留下的是“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的局面。你说说,就这样“睥睨而过”的场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帝王应有的待遇吗?可以说,崇祯帝选择这条路,也不过是下下之选,是自作自受的结果,还导致了明朝更快的被灭。

我们都说关羽很骄傲,可在他大意失荆州之下,骄傲的他没有选择自刎,而是想要回去,给刘备交代,也给自己一次卷土重来的机会。所以说,适当的逃走,保持希望,其实也是一种方法,不是吗?后来,南明也曾建立,可缺少正统帝王的南明,难以维系统治,最后更是仓皇倒下!

你说说,就这样的局面,你好意思夸崇祯吗?明朝是不错,当年的它,发展出了空前的中医药学,更是让法律制度达到鼎盛般的完善。在明朝,思想家,艺术家,作家等竞相出现,最重要的是,当年在明朝的时候,我国的国际地位是非常高的。当然,明朝的功绩还有许多,可这些你看到了吗?

说空头话,讲空头热血的道理,确实让人振聋发聩,可事后,你真的能从中看到东西吗?明朝是一个不错的朝代,但在这个朝代中的诸多帝王,很多都是不值得被夸奖的,不是吗?

所以,你夸明朝,可以说“天子守国门”的骄傲和勇气,但你不能说“君王死社稷”是伟大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