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败、赤壁之败、夷陵之败,谁的损失最大?

三国里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以及夷陵之战,这三场战争都是奠定东汉末年天下局势的重要战役。

可这三场战役,你可知哪一场的毁灭性是最大的?

官渡之战:袁曹争霸定北国(袁本初VS曹孟德)

公元200年,曹孟德军与袁本初军相持于官渡。

综观整个战役过程,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

奇袭乌巢,曹孟德官渡败袁本初。

曹孟德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孟德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南北之争划三国(孙刘联盟VS曹孟德)

公元208年~公元209年,孙刘联军于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孟德军队。

曹孟德当时的总兵力大约有23万人, 而真正投入“赤壁之战”应该是5万~9万中原军和2万~7万荆州军, 总数约为7万到16万。

根据史书记载,孙仲谋当时的总兵力大约有7万人,除了周瑜率领的3万直接投入“赤壁之战”的作战部队外,孙仲谋还亲率2万人在后方做预备队。

而刘玄德在“赤壁之战”时的主力军队大概有2万人,分别是刘琦的1万江夏守军和关羽的1万水军,另外还有些零散军队,总兵力大约在2万数千左右。

火烧战船,孙刘赤壁败曹孟德

孙刘联军于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孟德军队,至此,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

夷陵之战:孙刘反目白帝哀(刘玄德VS孙仲谋)

公元221年~公元222年,在魏、蜀分别称帝后,刘玄德于221年对东吴发动的战役。

蜀汉5万多人打东吴5万多人,双方势均力敌。但蜀汉是进攻方,东吴是防守方。

火烧连营陆逊夷陵败刘玄德。

东吴以陆逊率军应战,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军。

官渡之战后,袁本初仓惶带800骑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也有说是8万人。

战后,曹孟德也班师,因为自己也没有能力继续向前。

公元202年,袁本初积郁成疾,病死,幼子袁尚继承了他的官位。

哈哈,曹孟德笑了,古时候都是立长不立幼,再就是袁本初那三个宝贝旮瘩一直不和,互相攻打。

赤壁之战后,曹孟德水军损失惨重,无力统一全国。

孙仲谋扬威江东,兵精粮足,统治稳固。

赤壁之战期间,刘玄德趁机攻略了南四郡(零陵、桂阳、武陵、长沙),战后又向孙仲谋“借荆州”,借得南郡。

加上原来刘琦占据的夏口,荆州已占据五郡,俨然成为三国之一足。

曹孟德占据了荆州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江夏郡以北,孙仲谋占据江夏郡以南、汉昌郡,荆州三分。

曹、刘、孙三家无人侵吞另外两家,最终三方呈均衡之势。

于是三家开始争夺中间地带,夺取独立、半独立的割据势力,如关中的马超韩遂,汉中张鲁、交州士燮、益州刘璋。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孔明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

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

三场战役,哪场是最有杀伤力?

就我个人认为是夷陵之战的杀伤值是最可怕的。

赤壁之战在军事上的影响并不大,甚至战斗规模远远比不上之前的官渡战役和之后的夷陵战役。

官渡和夷陵之战对袁本初和刘玄德来说是毁灭性的,甚至动摇了他们各自的统治基础。

袁本初对自己在战争中的失败感到担忧和不满,两年后他去世了。

曹孟德趁此机会征战乌桓,袁本初死后五年,曹孟德清理了北方,实现了中原的统一。

而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

夷陵之战蜀汉集团损失了至少四万军队,而大量军官的阵亡与投降则让原本就人才短缺的蜀汉帝国面临了更大的管理困难。

蜀汉损失的不只是人才,还有大量的军资,如此大败,别说一州,就连一国回复都要很长时间。

而长时间的恢复,又让蜀汉不少有经验的将领老年去世,这点孔明的《后出师表》可鉴。

隔年刘玄德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蜀国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

丞相孔明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可以想象夷陵之战对蜀汉的打击有多大。

本期的历史知识就讲到这了,如果你有不同的看点,欢迎文章底部留言,我们下一期再见。

本文由作者历史风声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