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到底是谁所写?仓央嘉措不识汉字怎可有此表诉

这世上好像有许多人在其位却谋不了其事,但是这并非是他们能力不行,不是人们所言的庸才,相反,他们却往往能在其他方面作出自己的一番成就。大宋的皇帝宋徽宗、南唐的君主李煜等都是突出的代表,也许这世间就是有太多的不幸与才学并存。而提起诗人,除了盛唐时期的代表们,之后的时代并没有暗淡,只是难以达到唐的辉煌。清的时代,西南边陲上,一个不甘做达赖活佛的灵童,却留下了这世上最美的诗。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是仓央嘉措对自己后半生的高度概括。他十四岁突然成为天选之子,继承五世达赖的衣钵,成了万人敬仰的活佛,这个耀眼的位置一直是当地人的梦想。从我们今天藏区仍然留存的朝圣习俗,看见活佛在当地的地位。但是这对于十四岁孩子来说,只能是一场精神的折磨。毕竟这一生荣耀对他自己来说尚且比不上一段凄美的爱情。



仓央嘉措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之下,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他最著名的一首莫过于此: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首著名的诗,一度被许多人所传唱,至今仍然是一些年轻人写情书的经典用句。只是很少有人去了解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了解当时一个矛盾人的心理。这位雪域之王在佛法与爱情之间恕难抉择,既有自己所践行的佛,又有自己深陷其中的情。所以他只能白天在布达拉宫里面念佛诵经,晚上则会与自己的热恋情人达娃卓玛共度温柔乡。但是还得在天亮之前返回布达拉宫,离开自己心爱的姑娘,确实是一段苦痛的别离。



但是,了解过西藏灵通转世的过程之后,会发现其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仓央嘉措就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奴的家庭,因此我们便可以断定,在当地与汉人接触尚少的时代里,汉语本就较少使用,更不用说这普通人家的孩子,他自己也必然是不解汉字的。那么“不负如来不负卿”真的是仓央嘉措自己所写的吗,这在汉人之中都少有的优美词句怎可能在一个很少接触汉语的藏人手下写出,其中必有一定的误解。



既然如此,那么流传至今他那么多的汉文的诗到底是谁所写呢?真实的作者叫做曾缄,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也就是靠着他扎实的文学功底才将仓央嘉措的诗歌转换成我们所熟悉的汉文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他的付出,那么仓央嘉措就很难有今天那么多的文学追随者和爱好者。当然也有人说上面那首诗只有前两句是仓央嘉措自己所写,后面是曾缄所写。真实性还尚待考证。



仓央嘉措的一生确实是悲哀的,他的即位也只是权力运转的结果,结果连一场自己所追随的爱情都不能所有。后期更是卷入无穷的权力纷争之中,因为自己的身份使得他一直很难拥有自由。至于关于他的结局,人们众说纷纭,反正他的消失成了一场迷。有人说他终于做了普通人,也有人说他死在了青海湖。不管怎样,他或许获得了他所希冀的解脱。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