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打京城时老百姓什么反应?

有人曾说过中国近代史简直惨不忍睹,让人不忍卒读,记得小编三年级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思想品德老师也曾经说过每当看到1840年之后的这段历史,就想掉眼泪,痛恨列强的霸道和无理,也痛恨国民的麻木与不仁,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让清末的老百姓早已养成了奴性心理,而清王朝统治者的心理更加有趣。

1840年之前的官僚阶层对西方文明嗤之以鼻,他们还认为西方人或许还生活在山洞中,穷困潦倒,需要大清帝国的救济,从乾隆皇帝对待马嘎尔尼使团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色厉内荏,态度强硬,打肿脸充胖子,而仅仅几十年之后,帝国列强就用坚船利炮让清帝国知道了什么是现代文明,两次鸦片战争外加一次甲午中日战争,终于打掉了清朝官僚阶层的迷之自信,转而对洋文化卑躬屈膝、俯首帖耳,从自傲到自卑仅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从色厉内荏到跪地求饶仅仅用了三场战役,外患愈演愈烈,而帝国危机也逐渐在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1900年八国借保护各国商人为由,派兵聚集在大沽口对清王朝进行武力威胁,实际上此次八国联军一方面是为了剿除中国的反对势力,一方面是直冲慈禧而来,慈禧在废帝问题上的态度已经表明这个女人已经开始挑战帝国列强的底线了,因此必须要给她一点颜色看看,于是几个月之后八国便组成联军,一路北上,不久就攻克了京城,京城守军虽然奋死抵抗,但是终究还是寡不敌众。

8月14日北京失陷,八国联军蜂拥而入,将这座昔日繁华的京都变成了人间地狱,又派兵继续追击慈禧太后一行,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后,清朝官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家产和性命,极力讨好八国联军,竟然给他们送牌匾、礼物慰问他们,远在千里之外的慈禧太后生怕这群强盗抢东西抢的很辛苦,特意为八国联军准备了西瓜和冰块,能如此奴颜婢膝的向自己的敌人示好,慈禧当属古今第一人,八国联军在北京强抢民女,坐龙椅,毁龙袍,还将颐和园和圆明园劫掠一空。

可怜清王朝耗尽人力财力经过几代皇帝修建的万园之园,就这样任由别人糟蹋,更令人痛心的是老百姓对于这场战争的态度十分的冷漠,当八国联军在攻打京城与城墙上的清军作战时,无数老百姓竟然搬着小板凳在远处的高山看热闹,谈笑风生,丝毫看不出他们与这场战争有什么关系,在他们看来看洋人和清军作战无异于正在看一场马戏和热闹,麻木成为了清朝末年老百姓最大的悲哀,然而造成这种悲哀的不是别人就是将百姓当成草芥的清政府。

晚清老百姓的日子非常的凄苦,一座北京城可能会同时看到三种景象:紫禁城内大摆宴席忙着拍照的慈禧,深宅大院抽着鸦片搂着女人的达官贵人、八旗子弟,还有饿死在路边无人收尸的乞丐流民和衣衫褴褛、眼神麻木的老百姓。1901年9月7日,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和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十二款及其十九个附件。其中主要内容是:

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

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

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5、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石牌坊。

6、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7、《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可怜曾经强盛一时的大清帝国,可怜曾经自诩为礼仪之邦的天朝国民,在一纸条约中畏畏缩缩,曾经的辉煌与骄傲全部化为过眼云烟,突然想到《乾隆王朝》中的一首主题曲或许最能体现出这种盛衰的转折:月朗朗,乾坤高悬,雾重重,宫阙万间。风萧萧,十全武功,浩渺渺,四海经典。看不尽,繁华万里,转瞬间,落日残烟。国昌盛,百年一梦,看兴衰,弹指挥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