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是公认的奸相?皇帝不答应

长安十二时辰李林甫出场

热播大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林九郎(李林甫原型)一登场就气场十足,举手投足之间让那些同僚们噤若寒蝉。

在剧中,靖安司办案之所以阻碍重重,与这位权势熏天的右相有很大关系,剧中双方争夺的焦点,看似是在寻找狼卫,实际上保护太子与扳倒太子之间的政治斗争。这也倒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太子李亨不是李林甫所拥立的——他本来钟情于十八子寿王,也就是杨贵妃的前夫,但是最终圣人在高力士的劝说下遵循了立长的原则。李林甫害怕将来受到太子清算,千方百计地构陷太子,并且屡屡发起大案,前宰相李适之,节度使皇甫惟明、王忠嗣,功臣王琚以及才学之士李邕等先后被贬被害。因此,李林甫绝对逃不脱奸臣的罪名的了。但是他的老板唐玄宗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唐玄宗在成都避乱,与裴士淹聊天评价历任宰相,都一语中的。说到李林甫,唐玄宗说这个人妒贤嫉能,举世无双。裴士淹说,陛下既然如此了解他,怎么还让他任职这么久呢?《新唐书》原话是“帝默不应”。窃以为沉默不语,并非自责而是认为自己并没有用错人,只是不好说出口。李林甫专权19年,也并非人们所说的善于阿谀奉承,更不是唐玄宗年老昏聩!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林甫办事,我放心

有一次,唐玄宗对高力士说,我不出长安有十年了,天下天平无事,我修身养性,将天下大事交给李林甫来处理怎么样?高力士一听,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啊。赶紧说,皇帝顺势而动,自古如此,况且天下权柄怎么能轻易授予给他人呢。听了这话,唐玄宗很不开心。高力士一见苗头不对,立刻请罪,我真的是太狂妄了,罪该万死。皇帝也马上反应过来,赶紧安抚一下这位陪同自己一辈子的老奴,让人摆酒压惊。但是,从此之后高力士再在不敢随便发表议论了。

这件事说明,唐玄宗对李林甫信任有加,就差一句“林甫办事,我放心”。而且这种信任就连权势极大,备受王公大臣尊敬,并且同自己出生入死的高力士都无法撼动!在唐玄宗看来人无完人,用人用长处。就连与姚崇齐名的宋璟评价都很一般,认为李林甫妒贤嫉能也并不是多么恶劣的评价。另外是用人讲究与时俱进,所以在开元初期每个宰相都任期不长,完成历史使命就马上换人。至于到开元末年,盛世格局已经建立,选择一个能力强,合作投机的人,保持国家制度的稳步推进,是时代的必然也是唐玄宗的个人意愿。因此,专权时间长一点,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李林甫正好符合这个条件。

唐明皇电视剧李林甫

名声虽坏,能力强

李林甫把持相位19年之久,绝不是仅仅依靠口蜜腹剑打击政敌,投机取巧赢得皇帝信任,其行政能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作为当朝宰相,李林甫在工作上还是很坚持秉公处理的,尤其是人事任命上非常讲究按程序办事,因此也获得了同僚们的认可,并为自己树立了很高的威望。虽然名列旧唐书奸臣传,但同样旧唐书也给予了客观的评价:“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后来杨国忠当宰相的时候,将以往长达半年,多个部门把关考核制度全部废除,采用一言堂的方式,仅用半天就完成,美其名曰提高效率。在法律程序上的作为,与李林甫相比高下立判。

开元25年当年处决的死刑犯只有五十八人,以往人满为患的大理寺,大约是因为人数大量减少杀气减弱的原因吧,乌鸦竟然也在大理寺的树上筑巢。这件事情经常拿来形容开元盛世,却不知道这里面也有李林甫的功劳。犯人减少,是工作人员按照李林甫修订的标准审查犯人。除此之外,李林甫还带领专业人士对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尤其是《唐六典》,成为后代影响深远的一部法律著作。到了天宝年间,唐玄宗视察库房,看到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甚是满意。当然也与李林甫的管理有方有关。

大明宫

顺从领导,情商高

更重要的是李林甫很会做事,情商极高,不仅不顶撞皇帝,还能把握领导的心思。这种性格就是放在现在的职场上也很吃得开,决不能以溜须拍马来粗暴指责。皇帝想从洛阳返回长安,另一个宰相裴耀卿认为会影响农时,建议冬天再回。李林甫不说话,故意装作崴了脚走在后面,皇帝问及,他说,长安洛阳就是陛下两个家,还需要考虑什么时间回家吗?如果担心影响农时,减免当地农民的税收就可以了。一来迎合皇帝心意,二来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还彰显了皇帝爱民的名声,三是也给同事一个面子,而不是当面揭破。

朔方节度使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政绩突出,皇帝要给点物质奖励,张九龄不同意,君臣二人为此争吵不止。李林甫则说“但有材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何有不可?”这句话不仅仅是顺着皇帝心意,其实也是自己的做事观念,同时也应该是唐玄宗用人的原则之一。好比在职场上一样,虽然没有高校学历,但能力突出,情商高,处处维护领导权益,在团队中还很有威望,这样的人,领导肯定会给予重用的。自然也会引起那些高学历的人的妒忌,因此双方有矛盾有冲突也很正常。所以,在唐玄宗看来,李林甫虽然嫉贤妒能,但并不是一个奸臣,两人共事以来,皇帝的赏赐从不间断,君臣关系非常融洽。至于李林甫死后被剥夺爵位以庶人的方式草草安葬,这与杨国忠栽赃陷害和唐玄宗喜新厌旧有关系,这样的结果让人寒心,深感李林甫遭受冤枉。“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诬构,天下以为冤。”

李林甫与武惠妃搞阴谋

妒贤嫉能,坏天下

尽管如此,妒贤嫉能的李林甫依然逃不脱祸国的恶名。妒贤嫉能,使得大量优秀人才包括将领的遭到迫害,造成人才的断层。出于私心,重用胡人为边将,为安史之乱埋下隐患。作为宰相,不仅没有起到劝谏的作用,反而处处顺着皇帝心意,助长皇帝骄奢淫逸的行为。最终身死之后安禄山如脱缰野马,朝廷日益糜烂,又加上继任者杨国忠无威望为能力,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并且无法弥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