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老子不姓李,姓什么?

老子塑像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说: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

不过,根据考证综上,老子姓“老”真实度更高。

老是姓,先秦诸子有老子

《庄子》

老子叫老聃,先秦古书都可以作证。

比如《庄子》书上同一段话,前半段称老聃,后半段称老子。

“老”是姓氏,对比同时期称“子”的人,都是在氏族下面加“子”。如:孔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诸子。

假如老子姓”李“,那他应该叫李子才是。

古有老姓。

据《世本》:

“瑞顼者有老童。”

《风俗通义》:

“老氏,瑞帝子老童之后。”

有典籍为证都说老氏,源于五皇之一瑞顼之子。

《左传》:

“成公十五年《传》:宋有司马老佐”

“又昭公十四年《传》:鲁有司徒老祁”

司马,司徒为当时官职,尚未成姓,暂且不说。

而且宋代有老麻,明代有老兆祥。

以上都能证明有以“老”为姓之人。

考究老子之姓李

考据春秋二百四十年间,文史资料中没有出现过“李”姓。

在先秦典籍中全部以“老子”或“老聃”称呼老子。

古时,“老”和“李”音相同,“李”姓可能由“老”姓口转误得。如荀卿传为孙卿,现在南方有些地区仍发古音。

老子像

“李耳”是史书记载的李姓第一人。

司马迁整理编写历史有一手技术就是采集各地的风俗传闻,从当地百姓口中了解古人旧事,再推敲琢磨,最后下笔刻入竹简。难免信其误传,或有口传之误。

有关老子姓李的传闻二则。

民传一

皋陶,“上古四圣”之一。舜帝在位时,任皋陶为掌管刑事的“理官”,并命他的后世子孙世袭理官爵位。因此,皋陶的后代就以官名为姓,称“理氏”。

商纣王统治时期,皋陶的第26世孙理徵在朝为理。纣王荒淫无道,而理徵因秉公执法触犯了纣王,被杀。

鹿邑太清宫

理徵的妻子得知夫亡的消息后连夜带着儿子理利贞外出逃难,路上渴了就近取水,饿了就吃木子(各类野果)充饥。母子逃难到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安家落户。为躲避纣王的追杀,感谢木子的救命之恩,同时牢记世为理官之命,又因“理”与“李”同音,于是依顺天意改姓为“李”。

李利贞就成了李姓始祖,但是没有文本记录。

司马迁游访苦县,收集当地人的旧事传闻,苦县“李”姓众多,老子恰好是苦县人,“老”“李”古音又同,误信老子姓李也不无可能。

史记

民传二

说是刚刚出生的老子,圆脑门,高鼻梁,耳朵大得奇异,因此起名为聃。新生婴孩,头发花白,一副老成之像。又因为老子面似小狐狸,周遭村民就叫他“狸儿”,后来就渐渐演变成李耳。当然了,这是民间趣闻,我们姑且听之。

总之,老子姓李除司马迁开源记载外,别无其他司马迁之前的文献佐证,势单力薄。而老子姓老有迹可循,证据有力。

我是平常,持续更新文史,喜欢请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