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审阅死刑犯名单时,看到一个名字,马上下旨放人

自从汉武帝“废黜百家,唯儒独尊”一来,历代大统一王朝的皇上都对儒家恭敬有加。

“衍圣公”是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各朝皆置。孔氏嫡裔子孙,特别是坐落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即孔府,已经成为“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圣人之家,号称“天下第一族”。

但是到了明朝,却有些不好使了。

明朝刚平定的时候,衍圣公正卧病在床。但朱元璋却没考虑到这一层,下令让其从千里之外来南京朝圣。

见到皇上召见的敕书,衍圣公就觉得不妙。于是不敢敷衍,便派自己的儿子去南京朝圣。

由此引得朱元璋心里不爽。心想我一个帝王,召见一个平民,你竟然敢不来,还让自己的儿子代替,你把我这个帝王放到了哪里?于是下了一道懿旨说称病不可。

衍圣公看了这道圣旨,便明白其意。于是不顾重病跑到千里之外的南京面见天子。

衍圣公到来后,朱元璋召见了他。在攀谈中得知这位“衍圣公”已经53岁了。便说老人家患有重病,所以就不劳烦你做官了。

第二天再次强调说孔子的后人应该以礼相待,不应用官职来劳烦他们。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今后凡是孔子的后人,朝廷永不录用。

以这样的方式来打压孔子的后人,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还有一日,他开始读《孟子》。读着读着,突然勃然大怒。原来,读到了孟子的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意思就是说民众的地位、国家的利益均高过君王;君王作为国家的统治者理应为老百姓服务,为江山社稷着想。

这一下可触犯了逆鳞。朱元璋认为,孟子的学说,是在挑战他的权力和地位。

皇帝应该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怎么能比百姓的地位还要低呢?

于是在公元1369年,朱元璋突然下诏:“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

叫天下人停止祭祀孔子的同时,还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中撤出。这道诏令让当时所有的读书人都感到犹如晴天霹雳。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虽然这是皇帝的圣旨,但遭到大臣们的强烈抵制。

孟子毕竟是“亚圣”,是儒生们心中的圣人,岂容他人玷污?即使是皇帝也不可以。

这时有个叫钱唐的士子毅然带头上疏,反对皇帝把亚圣打入冷宫。明知劝阻皇帝有杀头之罪,仍然入朝抗旨劝谏,他说:“臣为孟轲而死,死有余荣。”(《明史·钱唐传》)

除了众儒生的抗辩外,他们又在别的地方上做文章。

恰巧这时天空出现异常现象,大臣们觉得这时进谏的好时机。

星象官禀报朱元璋,说他们夜观天象,发现文星暗淡、天象有异。这就是明确的告诉朱皇帝,你得罪了老天爷,上天这是在示警。

当时的朱皇帝还没达到唯物主义的思想境界。他虽然不怕手下的这些个文臣武将,但是他知道,得罪了上天,那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情。

于是开始妥协,下了一道谕旨:“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故。”

算是极不情愿地把孟子的牌位又请了回去,恢复了以前的一切待遇。

这场风波终于过去了。但朱元璋心里的这个结却没有解开。他始终是耿耿于怀,余恨难消。

于是命令臣下“删孟”,并且亲自上阵,将上述那些光彩夺目的名言尽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70多条,大约删掉了三分之一左右,编就了一本《孟子节文》。

做完这些工作后,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朱元璋死后多年,才一切恢复到原来。

这么看起来,朱皇帝除了怕老天爷以外,是否把古人谁到不放在眼里?

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

对有些古人,朱皇帝还是很尊敬的。

他到底对哪些古人尊重呢?下面这个例子说明了一切。

朱元璋朝,有一个名叫范文从的监察御史,因为他性格耿直,敢于直谏。所以让他来当监察御史,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有一次,他给皇上了一个奏本,奏本里言辞犀利,说出了别人不敢说的话。

朱元璋阅后大怒,说他犯下欺君之罪,准备择期将其问斩。

按照明朝的法令,每批要处决的死刑犯的案卷,朱元璋都要亲自过目。

这日,当监斩官将要斩首的名单报上来后,朱元璋审阅时,突然停顿住了。他看到死囚范文从的名字和籍贯,马上吩咐,让人去查查这个人是不是范仲淹的后代。

那范仲淹是何许人也?

这位范大人是北宋的名臣,他在出任地方官时力主勤政为民,为当地百姓解决实际问题;进入中央之后,大肆推行新政,实行改革,造福百姓。

他还是一名军事家,多次出帅戍。

一身才华的他,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扛刀定乾坤,说他是北宋基石一点都不为过。

正因为他殚精竭虑一心为朝廷,去世后给他的谥号是“文正”。

《明会典》里就有谥号的固定排序。

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等等。

所以说,这个历史评价是非常高的。每一个朝代里,能获得“文正”这种尊崇荣誉的大臣,不过寥寥几个而已。

而范仲淹就是获此殊荣的一人。

结果手下把范文从带上来以后,朱元璋亲自问话。

听到了皇上的问话,范文从承认,他就是范仲淹的后代,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代孙。

朱元璋听到后,表情复杂的感叹了一声。然后让人取来纸笔,在上面写了范仲淹的千秋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元璋写完此联,把自己的墨宝赐给了范文从。

然后开始赞叹,说范文从的祖上是当之无愧的人杰,就凭这句话可以免他的后代5次死罪。

就这样,就凭借范仲淹的显赫名声,他的后人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得到了5张免死券!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范文从这个人是非常勇敢的,同时也是很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明君。

历史上的朱元璋,对手下的大臣,要求比较苛刻。但对老百姓,他的口碑还是不错的。

朱皇帝今天偶尔遇到一个心系百姓的名臣之后,不由得爱屋及乌,难得的敞亮了一把。

范文从躲过了一场可知的劫难,这里头是否有“先人积德,荫泽后人”的意味呢?

参考资料:

《明史》清·张廷玉

《樵书》清·来集之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