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集团,真的是团结一心?其实利益不均派系林立最终灭国

汉末,公元184年,刘备起兵,镇压黄金反贼。自此开启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从起兵到称帝,跟随者众多,而这些人中却非想象中的团结一致、铁桶一块,也曾派系林立,我们浅谈分解。

《新三国演义》刘备剧照

公元200年,刘备以关、张、赵、糜竺、孙乾、简雍等为骨干,组成了前荆州帮,这一派人马,是最初起兵的家底儿,在刘备创业之初,就跟随刘备,转战四方,不离不弃,荣辱与共,是最为依赖的势力。这其中的赵云,早在公元193年前后,就已经相识刘备,那时,赵云还在幽州,跟随公孙瓒,做他的骑兵司令但并未重用。

《三国演义》刘关张三兄弟剧照

演义中曾有一个桥段,云叹曰:“某曩日误认公孙瓚为英雄;今观所为,亦袁绍等辈耳!”玄德曰:“公且屈身事之,相见有日。”个人认为可信,赵元本以为公孙瓒是大英雄,却不想自己选错了人,悔之晚矣,但终不似三姓家奴吕布,马上弃而走之,直到公孙瓒,不敌袁绍兵败身亡后,赵云才算净身出户,正逢刘备在河北,云得知后马上前来寻找,自此追随先主一生,不离不弃。

《新三国演义》赵云剧照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先生出山,加入集团辅佐自己。孔明是刘表的亲戚,他岳父黄承彦,又是荆州名士,人脉极广,诸葛亮久居荆州,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因此,刘备才会说:“孤得孔明,如鱼得水”。及刘表病逝后,刘琮投降,荆州混乱,又经赤壁之战,三分之局初成,刘备得到了荆州,势力扩充到如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郡,以及半个江夏郡和半个南郡。并陆续搜得庞统、马良、马谡、伊籍、刘巴、蒋琬、黄忠、魏延、霍峻、蒋琬等人。

《新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夺得益州后,刘备又搜得马超、法正、董和、黄权、李严、吴懿、费观等,益州的文臣武将,组成了第三股势力,益州帮。但马超和马岱兄弟是独立的,加上马超是携部曲降刘,应算是凉州帮。刘备攻下汉中时,以及后来的魏国降将,如王平、姜维、夏侯霸等,应该算是“第五股势力”,并且得到重用,王平接替魏延,担任汉中太守,继续防范魏国,拒敌于国门之外,保蜀汉无忧。而魏国降将姜维,代替丞相继续挥师北伐,蒋琬、费祎逝世后,更是军权独揽,堪当大任。而夏侯霸自归蜀投降,刘禅亲自接见,委以重任,统领一军,跟随姜维北伐,也看出其深得刘禅信任。

《三国演义》姜维剧照

正是这些各个板块的势力,拼凑成统治“集团的高层阶梯",可以说刘备入蜀,建国称帝,绝对是一个外来政权,而外来者入蜀,信任的人又都是曾经的从容功臣,委任"荆州派人士",如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这些跟随先主已久的人,自然得不到益州,本土人士的真心拥护。而刘备死后,诸葛丞相总揽大权继续对前者,委以重任,例如马谡、关平、张雹等、虽然也提拔当地人,如费祎、董允两人,两人虽在益州为官,但是祖籍都是荆州。

刘备入蜀剧照

而同样为顾命大臣的李严,虽是益州官员,但他也曾是荆州官员,刘表投降曹操后,才去的益州,同费祎、董允一样,都是先入荆州,后入益州的,所以在官员成分的比例上,还是倾向荆州派,甚至重用降将王平等。派系之间,利益不均,使得本土人士备受冷落,及其不悦,又有口难言。而政府屡次北伐,耗费国力、劳民伤财、益州疲敝、得不偿失,本土官员怨声载道。

谯周益州士人代表

比如谯周,蜀汉重臣,四川西充人,本土代表,在蜀汉任官时期,以反对北伐,而闻名于朝中。见姜维多次北伐,而虚耗蜀汉国力,因而不满,著《仇国论》一书,力陈北伐之失。后来魏将邓艾率军兵临城都城下,也是谯周等当地人,反对南逃主张投降魏国,刘禅同意,蜀国灭亡。可以说是当地人没有受到重用,利益不均、怨恨不满、再加上益州疲敝,百姓面有菜色,才成为了主张投降的投降派。

文章个人见解,各位看官手下留情,喜欢点赞收藏,欢迎探讨指正,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